计算机基础教学策略初探

2016-05-14 03:38黄万祥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分级教学

黄万祥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作为工具型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必需安排优秀的师资队伍;以目标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应用和项目驱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需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和因材施教实施,实施分级教学。

【关键词】专业需求;分级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会使用电脑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已经成为了毋庸质疑的观念,各行各业都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能够操作计算机又成为其中重要的一项。但是,我国国民在计算机的使用技能上差距巨大,计算机基础教育还任重道远。进入21世纪以后,特别是进几年,电脑已经成为大部分家庭的必备,同时在中小学也已经开始了计算机课程,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算机基础水平摆脱了“零起点”,因此,对于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必将面临新的变革。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除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外,更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情感是发展认知能力的动力,当学生带着问题步入知识的殿堂,就会产生一种饶有兴趣的感受,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忍受。所以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精心准备、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做到各个教学环节中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融合,从而实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目的,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也是学生能否学好该门课程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中要精讲多练

现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很多,而且大部分教材都图文并茂,多数实践操作内容学生自己参照教材就能完成。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注意内容的讲解要合理,不必满堂灌,把学生会不会的都讲一遍;应该重点讲授学生难于理解和操作容易出错的地方。多留一些时间来解答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实验课只是演示不宜掌握的操作让学生看,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例如:我在Word2003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制作黑白字,主要讲解创建黑白字的原理,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文本录入、艺术字的创建、图片的基本操作可以一概不讲,让学生自己上机操作,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想像力完成实验内容。教师则观察学生的操作,对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操作错误,及时进行提示和指正,便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也可以为教师今后教学收集资料。

三、按专业需求、社会需求教学

在2000年以前,计算机课程更多的出现在理工科专业方便,然而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普及,社会的需求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水平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是只针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对于文科的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同样重要。理科的学生较为理性并且逻辑性较强,喜欢深入计算机的理论基础进行探究,动手能力较强,关注计算机的发展和新鲜事物,因此教师在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群体时应充分的考虑这一群的特点,从他们的喜好入手,设计有效的教学课程,比如可以增加入门级网络攻防教学,可以简单引入程序概念等。而文科的学生较为感性,不喜欢枯燥刻板的学习过程,思维方式生活化、理想化、形象化,而针对这样的学生可以从极具生活气息的计算机应用如QQ、淘宝等电子商务、游戏、mp3等等入手,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采取相对浅入浅出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同事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文理科学生都对图形图像处理表现出极大地热情,因而在计算机基础教程过程中也应该适当的加入一些相关的知识,起到辅助性作用。

除上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差异之外,在开设其他计算机课程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如建筑或机械专业的学生可学习ATuoCAD之类的工程制图及仿真软件课程,经济专业的学生可学习电子商务等计算机相关课程,艺术系专业可以开始3DMAX,Flash等图像课程。总的来讲,应该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论,并充分的将该理论渗透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去。

四、因材施教实施分级教学

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家庭经济条件千差万别,中学阶段的教育水平也相差很大,计算机基础相差较大。据全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的调查显示,入学时已达到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要求的占14%;已学过一些,但不达标的占36%;根本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占49%,比如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前已经编写过程序,然后有些学生可能只见过电脑而根本不会用。这给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教学起点过低,必然会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若起点过高,教学又只能为少数尖子生服务,这会严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差生越来越差,降低整体教学质量。分级教学承认学生的差异,本着”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实施目标分级、教学分级,是符合教学中可接受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分级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教”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分级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了课堂上有些学生不想听,有些学生听不懂的现象。

在构建和动作分级教学时,我们遵照基础—技术—应用的教学模式,分层次设置教学内容。我所思考的做法应该是,先对入学新生进行一次计算机基础的水平模底考试,然后依据考试成绩并通过选课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学校的有关规定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进行选课并分教学班。将学生分成初、中、高三个层次。对初级班的学生,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的操作和应用。中级班主要针对计算机一级考试实施办公自动化的教学。对高级班的同学的教学目标是计算机二级考试,使之具备获取计算机二级证书的能力。

五、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一张卷子定终身”的考试方式显然已不再适用目前的教育体制,很多学生平时没有很好的积累,到期末的时候就只能靠作弊,并且由于监考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出现了奇怪的分数现象——该低的反而很高。这样逐渐的淡化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造成非常不好的气氛。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当中,更多的应该采用过程式考试方式,教学建议采用项目是教学,在每个项目中细化每次完成的分值,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促进教与学,也能更好的体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性强的特点。

另外,现在社会上存在一些考试标准,比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是面向社会的;各地也有一些面向学校的统一考试,如何将这些考试与计算机基础教学衔接起来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承认这类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学生在计算机综合应用上的能力,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这些考试“应试”氛围浓厚,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比相对滞后。所以对于这类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衔接,尤其与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的衔接而言我认为不能完全划为等同。

信息化技术不断快速发展,作为国家五大新兴产业,在各行各业中的地位不断加强,这就要求我们承担这门课程的老师时刻思考怎么去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怎么更好教授计算机知识为行业,为社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蒋宗良.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1(5).

[2]李芒,徐承龙.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1(6).

[3]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3).

猜你喜欢
分级教学
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运用
探索计算机基础“分类+分级”教学模式,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大学英语因“分层”而精彩
基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级分方向教学的研究
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ESP视角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之分级教学研究
浅谈完善钢琴分级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构建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优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