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和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结合

2016-05-14 04:08邱春燕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结合德育工作体育教学

邱春燕

【摘 要】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在关注学生文化知识学习情况的同时,也积极关注着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水平、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初中体育教学承担着增进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角色,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推进的过程中得到凸显,其中,体育教学与德育工作的结合成为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创新手段,德育工作与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在增强体魄的同时,培养自身较高的德育水平。因此,本文结合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需求,分析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德育工作与初中体育教学结合的基本形式和实践途径。

【关键词】德育工作;初中;体育教学;结合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注重提升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德育水平的提升也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初中教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与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结合成为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推进的创新举措,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拼搏进取、合作交流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这一时期对于学生长远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正确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德育工作的内容和特点,采用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增前德育工作与初中体育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1]。

二、开展德育教学对于初中学生的必要性

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和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学生正在逐渐形成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心理处于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初中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自尊心,并渴望独立起来,但由于其还未完全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形态,自制力较差,难以实现自我监督和管理,并且,由于部分家长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导致一些学生身上存在着严重的自私、懒惰、依赖性强等不良现象。与此同时,由于初中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因而不具备相应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思想形态若是得不到良好的引导,很可能导致不良的后果,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的发展,因此,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2]。

三、德育工作与初中体育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体育教学的良好开展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教育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和任务,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将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与国家建设发展相统一,在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到身体的健康对于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作用,同时,良好的德育教学还能够使学生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鼓励学生投入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德育教育的培养中,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体育教学是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里进行的,在教学效果上更能反映出学生的身体状况和思想意识水平。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一旦出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首先应当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投身学习。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学生怕累、怕苦的现象,例如在跑步测验中,由于学生缺乏拼搏的精神,往往在最后几秒放弃,导致测验成绩不合格,引起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排斥情绪,在这些情况下,老师应当及时发展学生的思想意识,并采用恰当的方式纠正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鼓励学生勇于拼搏、勇于争取,在提高体育成绩的同时,形成积极良好的思想素质,发挥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作用[3]。

四、德育工作和初中体育教学结合的基本形式

德育工作与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使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德育工作与初中体育教学结合的形式丰富多样,这些形式以在增进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为宗旨,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丰富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

(一)体育教学课程严格要求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德育教学,需要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通过制定和实施详细的教学计划,在学生思想、学风、组织性等方面严格要求和管理,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保持良好的纪律性。

(二)初中体育教学应当注重灵活教学

初中体育教学本身是一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在惨叫体育活动时,学生的思想形态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往往细微,但却反映着学生的内心世界,例如,学生由于担心服装被弄脏,而拒绝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这时就需要发挥老师善于观察和善意引导的能力,对于意外的状况,老师应当及时做出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五、加强德育工作与初中体育教学有效结合的途径

(一)制定完善的教学规则、规范学生行为方式

初中时期是学生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为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学校和教师应当结合其成长需求和特点,制定出完善的教学规则,并严格实施,以规范学生良好的行为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严格且完善的教学规则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学生在遵守教学规则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加强自身的纪律性和组织性。在实施教学规则的初始阶段,学生可能会出现排斥抗拒的心理,但经过长期的坚持,学生会在合理教学规则的引导下逐渐规范自身行为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教学规则的作用。

在制定教学规则时,不仅要考虑到德育教育的方面,也要涉及体育教学的规则,教师应当结合体育教学计划,令行禁止,在要求学生严格遵循教学规则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规范学生跑步姿势、握拍手势等。

(二)制定充实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品格

增强学生体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锻炼身体培养学生品格则是体育教学更高层次的目标,也是德育工作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4]。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制定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运动,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和培养良好的品格精神。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学生3000m长跑训练,磨练学生的顽强意志。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跑步接力和篮球比赛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集体意识。另外,多媒体教学也是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经典的赛事等,加强初中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三)制定合理评价机制、增强学生自信心

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够在客观层面上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评价和表扬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习的能力,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者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发挥引导和支持的作用,针对学生特点和偏好,引导其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目标,并积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完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给出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张洪涛. 对初中体育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效结合的思考[J]. 青少年体育,2015,12:77-78.

[2]金学宝.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德育教育[J]. 学周刊,2014,24:106-107.

[3]黄扬. 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 基础教育研究,2009,19:42-43.

[4]陆道棉. 让初中体育教学在德育活动中动起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150.

猜你喜欢
结合德育工作体育教学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