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2016-05-14 05:38李健娟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数学

李健娟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在获得知识时的学习方法、学习情感与态度等,同时帮助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及时调节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心理行为,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

【关键词】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时的学习方法、学习情感与态度等,同时帮助学生及时调节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常心理行为,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下面我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全面营造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和及时纠正学生异常心理行为两方面谈点自己的体会:

一、全面营造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等心理特征,用自身的热情和爱心去感染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达到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的全面优化。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

1.热爱学生,使学生增强自信心

热爱学生是师生关系达到和谐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它能使学生充满自信心,产生学习动力,自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初中生充满活力,好奇心强,好胜心强,喜欢别人夸奖自己。根据这一特点,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就应采取多表扬,多鼓励的方法,尤其是对学习上的“落后生”和纪律上懒散的“小顽童”,更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表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例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我们经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作业书写不整齐,作业不认真,有的是错题一道接一道,遇到这种情况我从不跟学生发火,而是把这些学生请来进行一两道题的认真书写比赛或无错题比赛,充分利用儿童的好胜心,克服了自身不足。再如,一个同学的回答不完整,同桌补充后,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们两人的回答合起来就非常圆满了,希望你们继续合作,老师相信你们两人都会非常出色的。”这样,虽然两人的回答都不完整,但教师鼓励性的语言却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参加到学习中来。

2.理解学生,缩短师生心理差距

理解学生是实现师关系心理相容的基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成为学生的朋友,首先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完全平等的位置上。要善于用亲切的目光,和蔼可亲的态度和热情的语言与学生交往,特别是教学语言要赋有童趣和儿童的天真。

3.尊重学生,形成和谐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教师首先就要与学生平等,并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复习性、基础性,或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感受到老师并没有瞧不起他们,而是在无时无刻地关心着他们,从而慢慢地恢复学好数学的信心。另外,教师应是一位公正的法官,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尊重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学困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冷眼为尊重。

二、及时纠正学生异常心理行为

学生由于社会、家庭不良的环境,以及错误的教育方式,往往出现一些常见的心理与行为异常问题。如抄作业,考试作弊,欺骗父母、老师等。数学课堂上,个别学生由于虚荣心强,难免有些弄虚作假的表现,自己明明不会还要举手等等,纠正这些异常心理行为,我采取的方法是:不同问题,不同解决;不同学生,不同对待。例如,我班学生王明学习成绩较差,爱抄袭作业,我就把他叫到办公室再重新做一遍,很快暴露实情,我及时给他讲清利害关系,并辅导他直到听懂会做为止。第二次抄作业时,我没批评他,而是更加耐心地辅导他,帮助他,他看到老师如此对他,后来再也没有抄作业,而是认真听课,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学习积极性很高,不再是学困生,后来每次成绩都能达到及格。 有些同学由于学习动机过高,急于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形成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造成欲速则不达的后果。多数学生在考试前感到紧张不安,尤其在初中毕业复习的后阶段,他们迫切想考出好成绩上一个重点高中,但对茫茫题海又缺乏办法,常感到焦虑和不安。此时,我一方面劝导学生:毕业考和平时考是一样的,考题并不比我们平时训练的难,不必焦虑,只要我们每天都有新收获,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取得满意成绩;另一方面,我又精选新题型,使学生有新鲜感,并组织模拟考试,训练学生心理素质,消除不良心理行为,使他们的心理行为常态化。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健康。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主编:伍新春.《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2]主编:陶勑恒.《心理咨询与辅导》.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3]编著:孔凡哲.《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数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数学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