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初探

2016-05-14 06:10李元梅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形声字识字汉字

李元梅

识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刚刚入学之初,面临最大的一项语文学习任务就是识字。因此,识字教学不仅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心理学研究表明,识字教学初始阶段的儿童,其共同的心理特征是:活波、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事物,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记忆力较强,但学得快,忘得也快。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利用课堂、游戏及生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字、识字,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一、识字教学形象化

根据低年级儿童观察事物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往往容易忽略事物的细节部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完全受兴趣左右的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识字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趣味性,“课标”中的要求为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可见,儿童的天性就是对直观、形象、色彩鲜艳的物体感兴趣。因此,小学低年级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时,充分利用色彩鲜艳的实物图片与汉字匹配,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延长学生的注意力时间,从而达到轻松识字的目的。例如,在教“清”字时,可以将根据基本字“青”字引出其他的形声字。教师可以将这些字做成一幅幅图片,通过出示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幅图片出示基本字“青”,第二幅图片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有太阳的天气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晴天的“晴”在“青”的基础上加了什么偏旁呢?教师可在学生回答后用鼠标点击“青”字,一个日字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晴”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兴趣更浓。以同样的方法教“清、请、情、蜻、”几个字。为了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把偏旁部分设成十分醒目的颜色。最后,大屏幕上再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青(青蛙)、晴(晴天)、清(清楚)、请(请问)、情(亲情)、蜻(蜻蜓)。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形声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而且记得很深刻。

另外,学校也可以建立资源共享库。资源共享库中包括教师制作的课件和教学所需要的素材。在资源共享库中上传制作比较好的多媒体课件,以供其他教师学习和参考。由于多媒体课件中需要大量的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而寻找适合的素材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学校应该建立素材库为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二、识字教学游戏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熄灭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因此,笔者认为要注意从教态和教法两方面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在教态方面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段目标中第一学段(一年级)明确指出:“识字与写字方面要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尽量符合儿童特点,亲切、清晰、温和,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欲望。教师如果能在新生入学关键期中营造一种生动、活拨、开放的学习氛围,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愉快中识字,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意识。

2.在教学方法方面注意采取游戏法

笔者认为在识字教学中采用游戏法,主要有:猜谜语、讲故事、编儿歌、给字娃娃找家、找朋友、开火车、击鼓传花等等。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在灵活运用的多种游戏方式中,学生从中享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激起了自主识字的愿望,从而达到了识字的目的。一是猜一猜。就是把生字变成一个字谜让学生来猜。如,门外下雨门内晴是“涧”,山上有山山相连是“出”,牛过独木桥是“生”,月边有月月并肩是“朋”等。字谜形象、有趣,学生非常感兴趣,也容易理解记忆,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二是讲一讲。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讲解“休”字时,可以说今天天气特别热,爸爸在送我上学的路上,让我一个人靠在树边休息,就是“休”字。三是唱一唱。就是把生字编成一段儿歌让学生唱出来。小学生都爱动,喜欢唱歌。所以,根据情景把汉字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他们就很轻松地记住了。如,“中间有点细辨别,中间有言来分辩,中间有瓜长花瓣,中间丝线扎成辫。”这样的识字方法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能让学生体会祖国文字的神奇,产生想了解汉字一笔一画的兴趣,也便于学生发现、总结和运用汉字。

三、识字教学主动化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是为了不教。”识字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是课内,二是课外。语文课本上的识字资源,绝不仅仅就是课后的生字表,其实,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良好的识字平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生活为课堂,向课堂外延伸,这才是学习的良好方法。要让学生多读多认,生活中识字的资源和机会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室墙壁上评比台里有全班同学的名字,黑板上方有班级的班风,以及班级里悬挂的种种条幅,等等,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识字资源。

同时,在生活中鼓励学生利用图书、影视、商标、广告、网络、动物、生活用品等途径自主识字,这些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为学生所熟悉,自然不会陌生。同时,经常和同学、老师、家人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和心得。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自立、学会探索,教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无论是大自然还是社会的各个角落,做到用心感受,具有识字的敏感性。

如果要让学生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一是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成。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分析形声字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湖、流”,“林、桃、梅”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木”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学生“三点水”旁与“水”有关,“木”字旁与“木”或“树”有关。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木”字旁的汉字,以此类推,其它形声字的教法也是如此。二是引导学生学会查字典。到二年级,要求学生识字的数量逐渐加大,一篇课文就有十几个生字,教师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识字是很困难的。对此,教师可以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借助查字典自主识字。不但可以节省课堂时间,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发挥。

猜你喜欢
形声字识字汉字
形声字太调皮
画说汉字——摆(bai)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我们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