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剧《赵子龙计取桂阳》音乐评析

2016-05-14 15:46谢盼春
艺海 2016年7期
关键词:湘剧评析音乐

谢盼春

〔摘 要〕关于湘剧《赵子龙计取贵阳》的音乐创作的评析。

〔关键词〕湘剧 音乐 评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在第五届湖南省艺术节上大放光彩的新编湘剧《赵子龙计取桂阳》就是学习、领悟、践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丰硕成果。

《赵子龙计取桂阳》是根据《三国演义》52回“赵子龙计取桂阳”和《三国志·赵云传》有关情节共同创作改编的。讲述了赵子龙奉命征讨桂阳,只带了三千兵马和五天粮草,在面对天灾干旱、缺水无粮、百姓遭灾、生存困难与桂阳太守赵范为守住城池百般诡计刁难、层层设障的困难时,赵子龙以民生为计不兴杀戮从获得民心入手巧妙化解各种危难,成功获取桂阳的故事。赵子龙从情感和现实出发,很好的演释了“以人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展示了桂阳厚重、久远的人文与历史底蕴,诠释了人性的“善”与“爱”。

这个剧目集中了我省湘剧界优秀的编剧、导演、音乐人士共同创作完成,编剧是龚孝雄与许贤志,导演是贺希娟、音乐编创是陈明、柳俊、尹堂芳。由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精心打造,是桂阳县大力繁荣发展地方戏曲艺术事业的倾心之作,也是继湘剧《一天太守》之后桂阳县文艺精品的又一扛鼎之作。

自2015年11月9日《赵子龙计取桂阳》成功上演后,关于剧目与表演的评论已有很多了,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就该剧的音乐编创谈谈我的一点感受,试做论析。

一、彰显塑造剧中人物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众所周知戏曲音乐很难,难在哪呢?难就难在如何用音乐来塑造人物艺术形象,让观众观赏时感同深受(具有典型性)。音乐编创者首先必须熟读剧本,了解剧情的发展,剧中人物性格特征,然后用编创者匠心独运的音乐表现技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该剧是以湘剧弹腔、高腔、昆曲这三种声腔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在以往戏剧作品中很少有三种声腔同时出现,这是一种创新,也塑造出了符合人物形象的音乐。

剧中主要有赵云、樊氏、赵范、老祖母四个人物,音乐编创者根据这四个人物的不同身份和处事立场,用四种不同声腔去塑造与表现,比如赵子龙主要用弹腔塑造,比如赵子龙一出场高亢、激越,铿锵有力的节奏把赵子龙(武小生)的敢担当,有气魄,仁慈、大爱的形象表达了出来。

又如樊氏主要用昆腔为主来塑造,意境深邃、曲意幽远、隽永的旋律将氏(花旦)多情与柔美又不失江南女子的“辣”劲体现的淋漓尽致。

赵范品行阴险狡诈、诡计多端,创编者巧用弹腔中的“反二黄”,以快速的说唱味将其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一面表示了出来。

而老祖母(老旦),以高腔为主进行塑造,其中一段是老祖母得知是刘备的人杀了丈夫后欲为夫报仇雪恨时,用紧打慢唱的节奏将其的耿直、爽真、爱憎分明的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

另外,剧中的音乐语言与剧中人物个性对比描写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比如剧中赵子龙和赵范是对立面,分别代表了正反两种人物的形象。因此,代表性的音乐语言以其音乐形象也不一样。像赵子龙面临因赵范设计陷害处于被动和绝望时的那种孤独与无奈,与赵范因自己的失策而吞下苦果难逃被捉乃至难逃一死后又被夫人一语点醒的情形,均有所思所想,赵子龙想的“杀戮立威不能做,无辜百姓不能伤,另思良策扭战局”;而赵范想的是自己的一亩三地,是“柳暗花明又逢春,抓根稻草攀权贵,称兄道弟结因缘”。这两种形象的典型性对比描写,赵子龙的旋律虽然有忧虑感、困惑感但不失坚强味,大爱味;描写赵范的旋律却是那种小人得志味和讽刺味。

二、注重立足本来放眼未来音乐的创新性

多种唱腔的融合是现代戏剧创作的一个方向,唱腔融合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融合的恰如其分,就能为音乐增色,融合少了或者多了就会造成渲染的不到位或者画蛇添足。《赵子龙计取桂阳》一剧音乐十分注重创新,不仅把戏剧唱腔相互融合,且与现代管弦乐的配器法相融合,还把桂阳县的瑶族音乐和民间小调音乐与戏剧唱腔融合,极大地丰富了该剧音乐的特色与个性因子元素。

以第四场《星月暗淡天未凉》的创腔为例。当赵子龙面对军营被芙蓉寨夜袭,造成营房毁、战马惊散、取水遭伏、属下误解的困境,他深深陷入了孤独的忧思中。此时舞台灯光暗淡下来,背景音乐(单簧管)奏出低沉且困惑的旋律,“阴皮散板”过门悄然进入,赵子龙眼望窗外弥漫的夜空,低声吟唱:“星光暗淡天未凉”,随着过门的行进,转为“慢三眼”。赵感到:“心中燥热藏惊慌……”。本是滿腔豪情“代主抚民”,却是“井水被填,百姓遭难”,出师不利,作为常胜将军,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太轻敌,无不深深自责。此刻腔转“原板”后,突然巧妙地“破禁区”进入“高腔”:“心怀仁爱未开战,今夜遇袭烧了粮。仗还沒打遭重挫,想想心里就窝囊。将士们心急如焚要攻城。军师他一纸书信心善良”,以上全部是“干唱”完成,这种清晰如诉的清唱形式,为赵表达内心“自责”,可谓完全符合“此情此景”。若按传统“弹腔”戏是禁止出现“高腔”的。这一大胆突破,不失为唱腔中的一个特色亮点,也给戏改与传承提出一个新的课题。

又如第六场音乐《一泓山泉清涟涟》和《闭幕合唱》曲就是运用地方民族民间小调为素材编创。赵子龙计取桂阳后,深得民心,桂阳人们喝着清甜的泉水,跳着欢快的舞蹈,歌唱幸福的生活,感谢赵子龙,如果这里用其他声腔音乐效果肯定不太完美,音乐编创者将两段小调音乐恰如其分地把人们的心情表达出来了,也将全剧情境点染深化。

三、突出激发矛盾推动剧情发展的表现性

戏曲音乐是以音乐展示剧情塑造戏中的人物形象,推动戏剧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并与戏剧表演紧密结合,为戏剧表演服务。《赵子龙计取桂阳》在塑造人物形象,激发剧情矛盾冲突既依附于剧情,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立性”,很好的完成了音乐戏剧化的任务。

比如第六场老祖母唱的“一杯薄酒敬将军”和赵子龙唱的“声声请,浓浓意”,这两段唱腔是全剧进入尾声高潮戏的重要唱段。情绪、气氛都需要往上、往前推,此处音乐采用湘剧高腔的帮腔形式(即有清唱、独唱、帮唱和齐唱多种形式)。芙蓉寨老祖母为答谢赵子龙修渠引水、赈灾抚民,率众乡亲在“蒙泉”石碑前敬酒:“一杯薄酒敬将军,千言万语酒中存”。其中“敬将军”、“酒中存”由众帮腔,以体现乡亲们按耐不住的感激之情迸发而出。接着老祖母勤恳地道歉:“休怪我芙蓉寨,礼仪不周多得罪”。此前,因受太守赵范假信欺偏和挑唆,火烧赵营。“到如今总算是,个中误会已扯清”。并大赞:“将军一心为百姓,大度仁厚得民心。……众齐唱:“桂阳人从此有盼头,你们是为民做主的大好人”。老祖母真挚一句:“请将军满饮此杯”!众人躬身咐合。面对乡亲和百姓,赵子龙接过老祖母的酒感动万分,此时主题音乐起,切入“北路”过门,散唱:“声声请,浓浓意”,入慢板:“张张笑脸,写满真情”。如此厚重之情,让赵感到:“这杯水酒重千斤”,是实心托付,盛满了百姓心声,真正体会到了:“老百姓盼的是丰衣足食,天下太平”的心愿。因此,他道出了:“赵子龙守桂阳,全心全意为百姓,解干旱,缓灾情,修渠兴农,冶矿练兵,免租减税,藏富于民,我要做一个为民做主的大将军”。

此处唱腔刚收板,便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这出抚民、利民、慰民戏,虽是古唱,却展現了今日新政之宏愿、民众之心愿,与观众产生共鸣。这种剧场效果缘于主创人员反复试唱效果、听取意见、五易其稿而就,岂感叹这“辛勤”二字?其实可敬的是创腔者和演唱者在如何表达人物真实内心情感态度的严谨性。可以说此段唱腔为提升全剧起到了夯实作用,使整个结局更有温度。

《赵子龙计取桂阳》在湖南花鼓戏大剧院演出时,观众席上不间断的雷鸣般的掌声,足以说明观众对其喜爱。正如习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要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这样的作品肯定也是人民最欢迎、最喜欢的作品。

(责任编辑:蒋晗玉)

猜你喜欢
湘剧评析音乐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踩麻石”的戏曲
——湘剧之形成与发展探微
曹汝龙湘剧艺术六十周年专场演出
湘剧《云阳壮歌》剧本研讨会
中小学校湘剧传承的实施现状与建议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