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沙湾往事》的舞美空间特质

2016-05-14 15:46马骏
艺海 2016年7期
关键词:沙湾舞美舞剧

马骏

〔摘 要〕舞剧《沙湾往事》的舞美设计,在提升作品的整体质量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利用机械装置全程驱动4片隔扇门景片,在舞台上自由组合出不同的空间感觉,大气的传统中式厅堂,狭窄的南方青砖小巷,唯美的后花园,封闭的婚房,巧妙而不突兀,在现今舞台设计上颇具独特性。而它的绘景,也通过不同的绘画技法,有效地传达了每一场景所需要的氛围。

〔关键词〕沙湾往事 舞美设计 机械装置 空间特质

《沙湾往事》是广东歌舞剧院2014年度创作的一台原创叙事舞剧,以广东音乐的代表人物——“何氏三杰”为创作原型,展示了广东音乐人传承发展民族音乐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艺术呈现了广东音乐气节高尚、催人奋进的独特魅力,高度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气概。作为一部为广东音乐树碑立传、讴歌民族气节、提振理想信念的舞剧,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自巡演至今,收获业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获得了叫好又叫座的双重好评。

《沙湾往事》不论是舞蹈编导、音乐呈现,还是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使得这部剧充满高度的可看性,故事跌宕起伏,以音乐人编撰《赛龙夺锦》为线索,从舍弃个人情感纠葛升华到以音乐创作激发民族精神、昂扬民族斗志为主线。在音乐编写上,充分借鉴广东音乐宝库中的已有素材,大胆革新。既有像《雨打芭蕉》《陌头柳色》《平湖秋月》那样悠扬柔美的名曲,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交融一体,用音律构成一幅幅优美的诗画,又有像《赛龙夺锦》《华胄英雄》《旱天雷》那样刚劲激越的旋律,根植于宏大的时代背景与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融入作曲家对普通民众的关注和对现实社会的焦虑,发出震撼人心的呐喊。在舞蹈编排上,或唯美细腻,哀婉缠绵,或大气磅礴,气势如虹。从深厚的广东沃土中吸取民间舞蹈样式,如英歌棒、钱鼓舞、醒狮舞、划桨舞等,推陈出新,当代与古典民间样式有机交融,散发出浓厚的岭南韵味。而在整部舞剧的视觉观感、舞美设计上,尤为匠心独运,既在舞台上做出了超高难度的机械运动景片,却又与整个故事脉络发展丝丝入扣地无缝连接,样式与内容上达到高度和谐统一,层层推进与铺陈情节的发展,在保持整出戏的高度艺术水准上,功不可没。有幸作为舞美设计者之一,愿与同行一起探讨该剧舞台设计的美学特征,以期抛砖引玉,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该剧舞美最令观众惊叹的一点,是主舞台的四块景片如何在全剧中做到自始至终千变万化地运转,却又不突兀、抢戏,丝滑运转,水乳交融。这在当今国内舞台上,可谓独树一帜,下面具体分析机械运转的秘密和美学意义。其实,所有这些运动变化可以简化归纳,概括为三种运动模式,或者称为三个层级的运动模式:第一个层级是直线运动,就是前后每两道景片只能做左右直线运动;第二个层级是大旋转运动,四片景片可以360度任意旋转;第三个层级是小旋转运动,就是每个大景片附属的四片扇门,共16片格栅门,可以单独作360度旋转。有了这三个层级的运动模式,就可以叠加出千变万化的舞台形象,就可以让简单的四片形象的种子,停留在舞台的主要表演区,分割出不同感觉的空间。当所有四片大景片前后并置于舞台两侧,小格栅门朝向舞台中心时,空出了整个舞台的中心区域,加上舞台后区镂空的古建横梁框架,一个中式的大家庭的开放式大厅就营造出来了;为婚礼的群舞留出了整个的舞台,大量的演员和道具调度可收放自如,毫无遮蔽之感。当景片朝中心收拢,呈“八”字形面对观众,而小格栅门旋转180度,露出反面砖墙质感,一条南方深远的青砖古巷就呈现在舞台上,舞台突然从大开变为窄小幽深,压迫演员的表演为纵向调度。无论是主演的独舞,还是雨打芭蕉群舞,始终控制在一个独具岭南风格的狭窄雨巷里,很好地还原了广东名曲《雨打芭蕉》所需要的灵动婉转,华丽多姿,意境独特的审美要求。而婚礼的婚房堪称神来之笔,当四片景片各自45度斜角摆放,合拢成一个封闭的鸟笼形房间时,一个从未在舞台上出现的婚房景便出现了。景片在舞台上神奇地现场自由组装,当演员从小门推门而入,婚房灯亮,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混元天成,毫无拖泥带水之感。当小格栅门打开,女主角走出房间,舞台一刹那从封闭走向敞开,让观众再一次直呼意外,却又合情合理,舞台变化如此精巧,充满魅力,让观众不由大呼过瘾。更有后面中式传统厅堂的设置,四个景片三面合围,格栅门小格面向观众,一个富丽堂皇的大家族中堂,雍容而典雅,很好地隔断出一个半封闭的演出空间,而当背景格栅小门打开,又变化出后花园景,从半封闭变成全通透。有如魔方一般的变化组合,使得舞台视觉观感毫不枯燥,巧妙避开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在该剧的舞美机械运动中,除了用运动的格栅门分割空间,还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机械的动作人性地融入演员的表演当中,为表演推波助澜,渲染情绪。雨巷一段,在主演独舞过后,音乐一转,感情浓烈,随着演员双臂的伸展,雨巷骤然扩展,空间展开,观众情绪在舞台开合的变化中,与音乐、演员的表演一起完成雨巷激情的抒发,空间的豁然开朗带来舞台激情的迸发,相得益彰。在三稔厅日军大佐怒碎高胡,男主角身心俱碎,悲伤的音乐主旋律响起,随着两扇格栅小门缓缓转动,女主角进入,转出。门的运动轨迹很好地诠释了男女主角内心的悲戚之情,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这里,机械不再是冰冷的,它是灵动的且富于生命,在参与表演,并很好地完成了情绪的传达。

该剧舞美让观众诧异和折服的,除了灵动和富于感情的机械运动变化,还有逼真与极富感染力的舞台绘景,对细节不厌其烦地精心雕琢。广东传统建筑元素,繁复而尽美,为了更好地还原岭南风采,在绘景上做了一些表现方法的尝试,力求还原时代,还原质感,还原情绪。比如大红门背景,取自沙湾何氏宗祠形象,岭南建筑的繁复,中国红的大面积铺垫,都在这张绘景上得到体现,中国封建家长制的大家族形象,跃然景上。为了表达《雨打芭蕉》中烟雨蒙蒙的南方意象,经多次尝试,采取了水墨画法,有些地方多用水的流淌,自然形成,意到笔不到,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南方特有的氤氲潮湿之气。而中场大幕,采取了更加独特的黑丝绒上逐步提亮法,由于保留了黑丝绒布深远的黑色底,上面翻滚的乌云,渐渐隐去的街巷,获得了层次强烈的空间感,较好地表达了特定时代风雨欲来、大地呜咽的氛围。恰当的表现形式,才能在有限的材质局限中,突破原有窠臼,达到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才能绽放出灿烂的艺术光泽,为舞台添光添彩,打动观众的心灵。

一部好的舞剧的舞美,必定是兼收并蓄的,值得一提的是,《沙湾往事》还融合了众多岭南文化元素,沙湾当地独特而浓厚的人文遗留,沙湾灰塑、砖雕等本土艺术元素,何氏宗祠繁复精美的祠堂建筑细节,雕梁画栋、斗拱飞檐都在剧中有着鲜活的表现,展现了广东特有的地域文化。所有这些,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观众,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本土舞台剧。主创团队在还原、营造岭南文化质感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它的舞美样式、视觉语言在音乐烘托中,持续发酵,为观众展现了一幅情感浓烈、余音绕梁的岭南文化风情画,两个小时的时光之旅,让人或如沐春风,或疾风暴雨,或悱恻缠绵。不能不说,舞美呈现在一部成功的舞剧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沙湾往事》的舞台美术在舞台空间的拓展、岭南人文精神的探索上,作出了积极且卓有成效的贡献,是一次大有裨益的尝试。

(责任编辑:尹雨)

猜你喜欢
沙湾舞美舞剧
百科全书舞剧
蔡春山舞台美术作品选
舞剧《瑞鹤图》剧照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论张曼君导演的现代戏曲舞美观念
在空间中寻找戏曲的现代样式——专访上海京剧院舞美设计师徐鸣
番禺沙湾古镇保护更新的分析与研究
多源多相复杂储集层预测——以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1砂组为例
舞剧《红高梁》——一种对于生命的诉说
小沙湾黄河特大桥针对高低塔的减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