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墓石雕艺术初探

2016-05-14 07:39姜庆莹韩显中
艺海 2016年7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

姜庆莹 韩显中

〔摘 要〕“以形写意”为特色的汉代雕塑艺术在我国雕塑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霍去病墓石雕群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殿堂的瑰宝之作。通过研究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手法,可以进一步了解西汉武帝时期的艺术风格特色,对于了解西汉武帝时期的文化交流与思想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之美,对于我国传统雕塑艺术今后的发展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汉代雕塑 霍去病墓 艺术风格

霍去病作为西汉王朝一代名将,凭借大破匈奴,封狼居胥的丰功伟绩,名震帝国。无奈英雄英年早逝,汉武帝万分痛哀,于是大兴土木,为其修筑坟冢以示纪念。古人采用“以形写意”的手法,来为霍去病建造墓前石像,表达对这位将军的崇敬之情。霍去病墓石雕,巧妙地借助原石原本的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艺术表现手法,将将军的军旅传奇表现得惟妙惟肖。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草原文化大碰撞、大融合的背景前提下,这些匠人突破前代王朝的艺术限制,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的创新意识,将象征与写意巧妙地融合,造就了千古不朽、流传百世的艺术佳品,为我们展示艺术与文化之美。

一 、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之美

相较于前代注重写实精神的秦陵兵马俑,霍去病墓雕像采用了循石造型的手法,集圆雕、浮雕、线刻等于一身,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将雕塑象征意义与写意精神巧妙地融合,从而表意浑厚深沉,风格粗放豪迈,简练传神地描绘出一代战神的飒爽英姿。

霍去病墓石雕采用了线雕、圆雕和浮雕等传统雕塑手段,依照石材天然的质地、外形,结合雕塑对象特点对其顺势而作,在其关键部位精雕细琢,这是一种大体随性而为的浪漫主义创新写意方法。这些手法极大地突出对石像所描绘对象的真实神态和逼真动感,给我们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联想到曾经叱咤疆场的霍大将军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此外,这些石雕突破单一个体的造型限制,从石雕群的外在形式到内在表现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其中最为著名的“马踏匈奴”石像作为整个石雕群的核心主题雕像,其余石像则围绕着霍去病大将军北伐匈奴这一宏大主题展开。这些雕像与霍去病坟墓周边的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为霍去病大将军征伐匈奴这一历史事件作全面性的烘托:或展现西汉远征军在山野川林中行军的艰难困苦,或体现西汉军民与敌作战斗争的激烈残酷,或表现西汉战士作战时的英勇矫健等等。

总之,霍去病墓石雕作品近乎自然天成,线条流畅,创作手法精炼,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这些优秀的作品为我们今天的雕塑艺术发展提供借鉴。

二 、霍去病墓石雕的文化特色成因

霍去病墓石雕艺术特点以写意为主,而同期的不少作品却展现出不同风格,如以满城中山王墓葬出土的长信宫灯为代表的作品以写实自然主义为主,两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流派,展现出西汉时期艺术文化的发展。

西汉王朝是在继承前秦政治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它仍旧沿袭着秦朝很多政治文化内容,包括艺术特色方面。由于统治者的政策变化,加之文化的蜕变,对于先秦文化也进行了一定的变革。同时,由于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中原文明逐渐与之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不得不做出一定变化,产生新的文化影响。这造成文化方面存在多样性共存的现象。

霍去病墓石雕就是在这一文化潮流影响下的产物。首先整个作品在整体方面结构把握到位,给人以朴实、大气的艺术气息。其次在内容上整体与局部个体连贯,不失局部的独立美感。巧妙借鉴浮雕艺术,注重点、面、线等元素的组合。这不仅体现出中原文化精巧细腻的特点,还包含游牧民族文化粗旷豪放的气质。霍去病将军率部常年征战漠北,与北方游牧民族有深入的接触,使得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成为趋势,进而反映在其艺术作品上。霍去病墓石雕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风格和中原风格,运用独具匠心的大写意风格,象征战功卓越的霍去病将军,甚至是整个强盛的大汉王朝。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载体,其变化反映在这个民族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上。一个富有活力的文化,不仅仅是承上启下,进行传承,还要有容纳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能力,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创新蜕变。

从新石器时代开启的玉文化在汉代得到巨大发展,涌现许多杰出的玉石作品,如满城中山王陵墓的金缕玉衣。玉文化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人。汉武帝作为玉文化的追随者,其在为霍去病营造陵墓时必然有所体现。

此外,西汉在继承先秦文化的基础上,其思想文化等方面也融入部分楚文化色彩。以黄老之道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盛行和武帝信奉巫教等表现出浓重的楚文化色彩。此外武帝时期的文学作品在继承楚辞的基础上,表现出一定的浪漫色彩,为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奠定文化基础。这自然也在霍去病墓石雕中有所体现。因此,继承前人雕塑艺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雕塑艺术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霍去病征伐匈奴这个特殊历史背景,可以看出一些睥睨。从张骞出塞开始,中原文化不断与西域文化进行接触,但由于受到匈奴的军事威胁,中原王朝很难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经济文化交流。尽管匈奴贵族和西汉中央政府之间经常发生军事冲突,但是汉匈两族人民之间却保持着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匈奴人的经济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着汉人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发展。这对西汉初年大型石雕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霍去病作为平定匈奴的大将,他的一生和匈奴人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为修造霍去病墓时工匠们将中原汉民族的艺术特色与匈奴人的艺术语言结合提供了现实依据。霍去病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不同地域文明的交流,使得中原文明得以保留并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今后的雕塑艺术发展。汲取外部优秀文化,学习外面雕塑艺术精华,是发展我们雕塑艺术的外在要求。

结语

汉代艺术其造型、美感都堪称典范,形成古代美术史上的一个巅峰。汉代雕塑将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整体的气势,展示着这个时代艺术的无与伦比的独特性。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艺术繁荣的背后是大汉王朝繁荣的经济和强盛的国力,我们还应该看到,艺术在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往往不是其自身单线条的延续与成长, 更多的是不同文化之间、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相互交流和影响的结果。其中,霍去病墓最具代表性,将大汉的古朴、稚拙、雄浑、大气发挥得淋漓尽致。大汉文化在此后2000多年里,依然延续着这种文化交融的趋势,无论是少数民族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慢慢相互吸收、发展、融合,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灿烂光辉的艺术文化。

(责任编辑:尹雨)

参考文献:

[1]张炯炯. 论中国古代雕塑的意象审美特征:以西汉霍去病墓石雕为例[J]. 雕塑. 2007(04)

[2]李惠东.从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看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从西汉雕塑艺术看民族文化融合”艺术探讨之一[J]. 美苑. 2005(04)

[3]杜俊平.汉代茂陵霍去病墓石雕造型艺术特点及其历史原因[J]. 职大学报. 2007(02)

[4]时振营.深沉雄大——浅论汉代霍去病墓石雕艺术的形式美[J]. 大众文艺. 2015(24)

[5]李晓鲁.拙、朴、神——西汉霍去病墓石雕浅析[J]. 美与时代. 2004(04)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浅析玉成窑器物的艺术风格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赏析话剧《暗恋桃花源》的艺术风格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
当代诗词“实验体”流派与艺术风格的建构
白居易与苏轼怀古诗艺术风格之比较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