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分析

2016-05-14 07:25冯山英
办公室业务 2016年7期
关键词:收支财务报告财务

冯山英

【摘要】目前,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不完善,披露方式不规范;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公允;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完整。针对这种现状,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改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措施有三个:第一,分层进行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第二,提高政府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第三,改革预算制度,健全预算信息披露。

【关键词】政府财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一、我国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现状

(一)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不完善,披露方式不规范。我国还没有建立和实施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的财务信息只能从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计划实施情况和政府预算执行报告等获得。政府预算报告是政府对外披露财务信息的主要方式,但是披露形式过于简单而且还不统一规范,不能完整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债权和债务,公开的信息不多。这一方面使政府决策者不能得到完整的数据来进行决策,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二)政府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公允。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是政府财务信息披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现在的会计核算方法有一定的缺陷。预算会计是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模式,其方式是首付实现制。这种方法不能对政府的财务状况以及财政风险做出全面客观的反映。

(三)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完整。政府收支应该涵盖预算内收支、制度外收支两个部分。然而我国现在的预算报告不能体现政府的各项支出,只能说明一部分政府开支,还存在相当一部分资金去向和使用情况得不到说明。

二、改进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建议

我国在改进和完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果和经验,逐步实现与国际惯例的对接。同时,以我国的具体国情为基础,立足于我国的政治民主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才技术条件。在改革的进度方面,不能过于激进、急功近利,试图一蹴而就,而应该根据总目标,分地区、分部门、分阶段进行,从小到大,逐步推开。

(一)分层进行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我国改革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原因在于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对社会公众、立法机构以及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进行仔细分析是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第一步。只有了解他们的需要,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才能够分出层次,做到分层进行。

政府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无非来自于政府内外两个方面。现在,政府内部是我国政府财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包括财政管理部门、宏观经济管理决策部门、审计部门、立法机关等。财政部门包括各个层次,它们获取信息的目的是编制和执行政府预算,管理和监督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宏观经济管理决策部门,它们使用信息的目的是进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开展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审计部门和立法机关使用信息的目的是监督和审批政府的预算收支。此外,政府外部对政府财务信息也有需要。纳税人关心政府资金的来源和利用状况、政府所拥有的资产及其所背负的债务,社会大众对政府的政绩进行监督,开展自我决策活动也需要政府披露财务信息。政府债券的所有者则对政府的偿还能力、筹资计划和长期财政政策比较关心。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外国投资者对政府整体的经济实力、财务情况、援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状况比较关注。满足上述各个主体的信息需求,政府就必须披露对受托资源管理情况的信息、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和绩效信息。

(二)提高政府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政府披露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是政府预算报告以及财务报告。因此,要披露目标为依据保证政府预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质量。财政管理和要求及预算资金的合理性是我国目前财务信息披露的主要目标。逐步使受托责任得到完善和说明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相关性、重要性、可比性、及时性和可靠性是我国政府进行财务披露时应该满足的主要要求。此外,可理解性和明晰性也是应该考虑的要求。

(三)改革预算制度,健全预算信息披露。让社会公众获取一种全面、及时、可理解、可靠和透明的预算信息是政府披露预算信息的目的。为此,政府应该优化预算收支的范围、编制时间、编制方法以及细化程度。其一,对政府预算范围进行扩大,使预算信息全面完整。全面完整预算信息必须包含政府的所以收支、特殊账户和预算外资金等。此外,对近期或远期财政有影响的所有政策决定和政策承诺也要进行披露和审查。政策决定包括或有负债、准财政支出、税式支出以及贷款。当预算改革到一定程度,预算还应包括国有资产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其二,应该对预算收支科目进行细化,使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政府收支的分类可以以经济性质、功能和部门在进行,使这三个方面既做到相互独立又能够实现互相补充。这样做,有利于提高财政收支信息反馈的速度,自己使用效率和资源运行效率。预算细化的一个科学方法就是实现收支项目的明确具体。其三,改革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使预算编制与实际更加贴切。因素法和零基预算法是市场经济对预算发展的要求。对各单位和各部门的实际支出需求进行科学确定,然后以轻重缓急的程度进行排序。这改变了传统预算的弊端,使得只上不下、只增不减的现象得到遏制。其四,合理确定预算报告的披露时间,使预算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邓集文.论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原则[J].财务与金融,2009(02).

[2]庄瑜,王韦.公共受托责任与政府财务信息披露[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5).

猜你喜欢
收支财务报告财务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本质
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布2017袖珍指南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控评价问题与对策
2015全国土地出让收支现“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