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感化学生的心灵

2016-05-14 15:00沈岚岚
情感读本·理论篇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习学生

沈岚岚

【摘要】笔者是一名担任职中管理教学的班主任。在其两年不到的班主任生涯中,充分感受到了职中教学管理的不易。

【关键词】职中;学生;爱;学习

一、案例分析

今年是我在职中担任班主任的第二年,我所带班的班级是清一色的男生,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子本身体力充沛,好斗,又叛逆,时不时就会给班级添点乱。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班级里有一个叫做李晓的同学,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行为习惯相当差,性格孤僻,据我观察,课堂上他总是走两个极端:要么趴着睡觉,要么搞小动作扰乱他人学习。上周他还在我的一节英语上趴着脑袋玩手机,我说他几句便跟跟我起冲突,还用英语f开头的脏话骂我;我憋红着脸让他上讲台来简短地解释下自己这么做的原因,他走上讲台理直气壮地说:“关你什么事,彪悍的人生无需理由”,这一说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接着我叫他把手机交出来,令人出乎意外的一幕发生了,他直接把他的手机远远地扔出了门外,啪的一声,手机摔成了碎片,大家都傻掉了,也留下我一脸的愕然。我当时心里有个魔鬼在喊:把他拎出去,重重地揍一顿。但是作为有多年经验的班主任,理智终究还是战胜了冲动。虽然场面很尴尬,我知道如果我再以严厉的方式跟他对峙,那整个课堂气氛将不堪设想,我沉住气,示意李晓同学回座位去,然后对着全班同学说:“我们知道人都会有点小情绪的时候,或许李晓同学今天可能碰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而把整个课堂气氛搞砸了,但是老师不怪他,希望他能静一静,把自己的情绪缓一缓,同学们也给他些时间和空间让他冷静一下。”其实我这么说是为了不让这么一件突发事件扰乱了整堂课的秩序,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二、反思与决策

课后,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如果不理他几天,他便更变本加厉地闹起来。看到他不思进取的样子,我的心都快凉了,有时候自己也想打退堂鼓了,或许他根本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但是想归想,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中我也深切地体会到,当自己学生看起来最不可爱的时候,也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趁着学校的以三有三讲为内核的“德育导师”工作在如火如荼展开的时候,我把他列为重点教育对象,准备针对性地展开德育工作。首先,我采取家校联系、相互疏通的策略,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详细了解他的家庭状况,然后再找对策。接待我的是李晓的妈妈,通过妈妈的述说,我知道他的父亲在他6岁时就跟他母亲离了婚。离婚后,她妈妈一直未嫁,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母亲平时很忙,跟李晓同学的沟通机会也很少,李晓妈妈说李晓脾气很差,每次只要一说李晓的不是,他就乱摔东西或者几天不跟妈妈说话。在家访回学校的路上,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缺少爱,家庭的不完整导致了他心理天平的失衡,形成了这样一种性格。我感觉到他需要我们给他一份特殊的关爱,于是,转化他的行动在悄然中进行。

特级教师董大方说过:“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我们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对于像李晓这样的孩子,多一份尊重和宽容,少一些批评和惩罚,或许会有更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帮助他面对现实,正视自己的错误所在,用规范的行为约束自己,我转变了以往对他的教育方式,努力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李晓同学体力好,我鼓励他参加学校的长跑比赛,培养他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他的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英语模仿力强,我让他做晨读的领读和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歌王比赛,培养他的上进心和自信心。课下视他为朋友、子女。时不时地给他一些小惊喜,给他带去一个小礼物,让他知道老师一直在关心着他的成长、他的一点一滴的改变以及他为班级所作出的努力。私下里经常找机会接近该生,与他聊天、辅导作业、帮助他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难题,倾听他在想什么、做什么、爱什么。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潜力可挖,你认为他行,他就力争行;你认为他有问题,他就会出问题。这也正印证了心理学上的期待效应一说,我想从这个期望效应中我们班主任可以获得一点启示,那就是我们老师应给予像李晓一样的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期望,让这种效应作用于学生身上。老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是世界上最棒的人。让学生对自己增强自信心,对自己的人生前途更充满希望。在教学实际中,如果我们能给予学生积极的、正面的期待,那么他们就会努力维护自己在你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会朝着老师所期待的方向不断努力,并且最终成为我们所期待的那种人。

【参考文献】

[1] 董大方. 我这样当班主任[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学习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生学习与生活分离的社工干预行动项目设计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