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活力”激发语文课堂的灵感

2016-05-14 13:15张霞
情感读本·理论篇 2016年7期
关键词:灵感活力语文课堂

张霞

【摘要】教学活动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完整过程。“活”的观念用于学,也会激活学习主体者的思维和灵感,才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活化课堂资源,以教师为指导,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主动探究,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活力;语文课堂;灵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少年前,“活水”使得朱熹眼下的水色天光无限美。同样今天,“活”的观念用于学,也会激活学习主体者的思维和灵感,才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讲述了教学活动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完整过程。这里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活化课堂资源,以教师为指导,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主动探究,让学生从主观上“入乎耳,箸乎心,端而言,蠕而动”,成为君子之说,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我在语文教学中曾极力试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的实验。比如,在讲《春》一课时,我说:大家都知道朱自清这位文人的大名,他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而且他的散文尤为著名,而我们今天学的《春》就是他散文中的一篇代表作。常言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大家把它看一下,看看是否真的那么好,你要说好呢,就指出他的优点,只要言之成理,那都是可欣赏的,而且大家尽量把精力放在文章的构思、语言和思想方面。

这样,学生觉得今天有对文学大师有评头论足的机会,便都有一种跃跃欲试地冲动,于是认真地品评起来。

当然,大家经过品评,议论,会发现文章不仅构思精巧别致,而且语言优美、生动、流畅,读了它是一种美的享受。与此同时,教师再适当提出一些大家不十分注意的细节,并及时肯定或修正大家的讨论结果。这样一节课,一篇文章就在学生的读、评、讨论、归纳总结中完成了,当下课铃响起时,同学们反而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余兴未尽的他们一边走出教室,还一边谈论,仿佛上的不是一节语文新授课,而是一堂作文讲评课,并为自己言犹未尽,而暗中着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拥有一群已进入角色的演员的导演,而剧情正按导演预先设计的思路进行着,这样的课堂岂不是大有好处?

二、以学生为主体活化课堂,激发兴趣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以此为导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活化课堂,视自己为伯乐,以学生为千里马,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引导他们畅游于知识的沃野,在收获的同时,惬意而向上!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教学中,通过活化课堂资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不仅学生在自己的主动探究中获得了知识,也得到了乐趣,同时也会得到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审美情趣的锻炼。更重要的是拓展了思路。他们提出了许多老师也始料不及的新问题,从而也促进了老师的自我提高,岂不是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活化课堂资源,给学生一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在搏游中练就本领,积极主动地探究,会让他们在成长中收获到意想不到的丰硕和精彩!“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教育的领地任重而道远,我会在这条路上细心耕耘,努力收获。

【参考文献】

[1] 雷国山.让课堂评价语演绎生命的精彩[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12,04.

[2] 刘美琼.用评价滋润孩子心田[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11,11.

[3] 张兴会.课堂评价语言的技巧与魅力[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4] 郑娟玲.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谈教师评价语言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极作用[J].新课程(中),2011,02.

猜你喜欢
灵感活力语文课堂
活力
游走在音乐创作间的顿悟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