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生成教学

2016-05-14 04:40贾书利衡培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预设文本素养

贾书利 衡培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关键在于立足文本,课件若不能真正把握对生成性教学的理解主要涉及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动态的。动态即指现实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具有非预设性、开放性等特征;第二方面,是生成,可以从生成的形式、主题、内容三个方面去着眼,生成的形式基本可以分为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两类:生成的主体可以分为学生生成、教师生成、师生共同生成三类,生成内容有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生成等。

一、生成性的教学是对人的尊重

生成性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高度关注人的教学思想,生成性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重视,实质上是对教学中人的重视,关注生成就是更深切的关注认得生命的完整性、丰富性、自主性。对人的关注,是生成性教学思想的核心所在。

二、当前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生成性教学的相关概念不清晰

對有关生成性教学方面的概念不清晰,是造成教学实践中认识不到位的重要原因。在对“生成”认识的理解上,有的人是从教学意义上来理解“生成”,有的人是从心理学的核心所在层面来认识“生成”,还有的人是立足于生命的高度来谈人的“生成”。如此“生成”导致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形式上的互动,而不注重互动的内涵和效果:不顾基本内容是否被学生接纳,肆意删除文本,置文本于不顾。总之,由于对“生成”本质的认识含混不清,缺乏明晰一致的看法,导致教学实践中认识的范围不一。

2.为生成而迷失教案

在许多课堂教学中,教师为讨论而讨论,或者讨论流于形式,或者导致一致一堂课有讨论而没有结论,或者有结论而没有评价,或者有评价但评价单一,结果导致一堂课结束之后,学生根本不清楚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这种迷失目标、迷失文本的课堂交往与互动在表面上看似繁荣,实际上是教师有条不絮的问,学生亦步亦趋地答,教师的思维代替甚至压制了学生的思维。

3.语文学科的特点弱化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偏差,老师被“生成”牵者鼻子走,语文教学没有了边界,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不能把握语文课的精髓,语文生成性教学也只能是走过场,搞形式了。

三、小学语文老师实施生成教学的体会和建议

1.突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特色

语文没有“语文味”就是没有理解语文课程的精髓。其精髓就是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语文素养我认为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的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

2.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

课堂教学智慧是一种实践性智慧,表现为一种机智,是教师所具有的、在复杂、微妙的教学情境中迅速且恰当的行动能力。它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以提升,每一次实践的过程都是教师提升自己教学智慧。

3.改变教学的思维方式

传统的预设性形思维方式已不适应教学的发展,更不适应动态的课堂,只能将教师和学生牢牢的束缚住。而生成性思维,是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神和思维方式,具有中创造、总差异的特点,在教学中只有用生成性思维来看待社会,研究教学才是科学的。课堂教学的推进具有非线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教学的演化史多变的,我们要彻底摒弃以往的线性的预成性思维模式,设计多个并列式结构的教学的路径呈现出非线性的特点,使课堂不在死气沉沉,而是充满弹性和张力。

当然生成性教学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掌控的,每一个人的性格不同,课堂条件不同,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使教学的生成而不一样。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学工作者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总结经验,揣摩,改进,直至生成性教学的成功实施。

猜你喜欢
预设文本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