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2016-05-14 04:40迪丽努尔·玉素甫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迪丽努尔·玉素甫

【摘 要】高中数学既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难点科目,同时也是重点科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进一步深入,新课程标准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达到要求,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法应运而生,有效的推动着高中数学教学不断前行。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显著的作用。

一、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概述及作用分析

所谓的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指的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适宜的学习环境,有目的的引入或者去创立一种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且具体的场景,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便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引起学生一定的感官体验,帮助他们理解教材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简单来说也就是构建一个以情境为基础,学生在学习中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教学的过程。情境教学包含“情”和“境”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情”指的是情感,师生之间、学生和学习对象之间有着充分的情绪互动,带有感情的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中。“境”指的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创设相应具体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情绪的优化的环境。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落实情境教学,首先,它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信息。有利于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性地思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它还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促进知识由课内向课外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中理解知识,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有效落实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对学生的有效学习意义重大。

二、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之学者,兴趣为先。”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推动学生寻求知识的一种重要动力。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抽象性较强,很多学生学起来不是很感兴趣,都觉得生涩难懂。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就应改变这一现象。而情境教学的鲜明性和形象性等特点,能有效的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能有效的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与认知规律,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积极创设趣味情境,变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引用西方数学、哲学史上的一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述“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白纸对折活动,教师把数学知识蕴涵在游戏中或创设故事情境巧妙串联数学知识,使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这样,通过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普捷洛夫说过,创造想象的最大创造,永远产生于情境之中,而悬念是触发激情和热情的情境之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之所在,疑问在学生求学之路中起着重要的激励与推动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高中数学情境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在有效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余弦定理”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经过回忆,学生回答道:“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满足勾股定理,即c2=a2+b2”,接着我又问道:“如果是非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三边应该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假设,如果是锐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三边满足这样的关系c2=a2+b2-x,如果是钝角三角形,则它的是哪边满足这样的关系c2=a2+b2+x?”这样,层次推进,通过有效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落在实处。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有许多,比如阶梯式问题情境、矛盾式问题情境等等,需要我们教师有效的选择、运用,一切要以学生为主。

四、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知识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发展在生活。高中数学强调生活化,要求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更多地强调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数学是一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学科,与课本上的知识相比,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学生更加常见,也更容易理解。高中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一方面在于其知识的枯燥性和抽象性,很重要的原因却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生活,原本充满趣味性、应用性的数学内容演变成与学生生活情境无关的、干巴巴的数字组合。因此,在高中数学情境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联系生活,结合一些生活实际来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明白学有所用的道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我联系学生春游的经历,创设了如下情境:班级春游时找旅行社买票,每个旅行社给出的优惠都是不同的。A旅行社的规定是:10张以下的票都打8折;10张以上的票,其中10张是全价,剩下的票打5折;B旅行社的规定是:全部打7.5折,问我们班应该选择A旅行社还是B旅行社去买票?又如,为了给学生介绍“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我就让学生回忆一下,在建筑工地上,泥水匠为了把墙砌得与地面垂直,往往会利用一个吊着铅垂的细线来看看墙面是否与细线吻合,让学生想一想,这样砌出来的墙真的一定能够保证与地面垂直吗?由于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接近,不仅使学生的探索热情空前高涨,同时也是学生意识到了知识的生活性,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既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中数学情境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们不但要敢于在数学教学中大胆尝试情境教学模式,同时还要结合数学学科特征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努力通过有效的情境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推动教学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泽民.浅析利用情境教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J].新课程(教研),2010(11)

[2]王丹峰.浅谈高中数学情境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