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的情境教学浅析

2016-05-14 04:40张永红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创设效率历史

张永红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入住初中历史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有利于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

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给初中生学习历史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其教学优势在于将历史知识与具有启发性的生活情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降低了历史学习的难度,利于学生克服这一学习障碍。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明确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积极的创设趣味情境、问题情境、表演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教学见解,在此和大家交流。

一、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概述及作用分析

所谓的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其它学科的情境相比较,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更具备形象逼真、情深意长,知、情、意、行合一等特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对教学的有效开展和落实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就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而言,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功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其次,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最后,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提高学生的品德。

二、开展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大量的观察事实及心理学研究发现,凡是对某一学科有浓厚兴趣和满怀热情的学生,该门功课的成绩较好,反之则相对较差。而新课改的主题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兴趣的诱导又何谈学习的主动性呢?因此,在歷史教学中,教师应以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尽力发掘历史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新颖多变、形式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滋有味的表演,大胆合理的猜想、竞争激烈的比赛,形式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快乐的事情,从而愿意走进历史。此外,历史教学不像化学、物理那样要学生去探究、发现,因此我们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结合多媒体再现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能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与抽象思维紧密结合,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概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源于疑,创设问题,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问题教学法,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历史情境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应积极的创设问题情境,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使之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例如,《美国内战》一节课的讲述中,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我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关税、奴隶制度写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指出:“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进入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就是南北方的议员代表,你们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展开辩论。”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经过同学们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又如,《闭关锁国》一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乾隆帝如此傲慢?统治者的傲慢态度给中国的命运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这样,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使之陷入思考学习中,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值得教师注意的是,问题情境创设的核心是教师紧密结合教材提出新颖的、需要积极思考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此,教师提问要科学、合理,做到难易适度,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要层层深入,由简入繁。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不同,因人而异,灵活提问。只有这样,问题情境的教学意义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3.创设表演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情境来说,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历史再现”。我们都知道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学习的历史,就是过去的时光。古往今来,多少人梦想能漫游于历史长河中去亲历、去体验,然而都做不到。然而,通过表演和演绎来呈现当时的情境,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却特别重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演机会,为其创设贴切的表演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由于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或扮演角色,使历史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而是自己或自己班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历史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的体验。例如,教学《土地革命》时,笔者发现,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不准确。于是,笔者创设了表演情境,自己扮演土地改革的领导角色,让学生们分别扮演地主、贫困农民和反动派等角色,现场模拟与土地改革有关的各种历史场景(如地主剥削农民时的场景,农民分得土地时的场景等)。这样,在深情、逼真的表演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学生对土地斗争的复杂性有了亲身体验,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在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总之,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不断的研究总结,不断创新提高,不断完善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使之更加高效的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拥虹.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三部曲.《文教资料》.2009年24期

[2]张晓冬.浅谈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年3期

[3]李建翠.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探讨.《新课程.中学》.2012年9期

猜你喜欢
创设效率历史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新历史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