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6-05-14 05:13张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座位号教学活动家长

张义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小学数学教学的最根本还是在于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个很有乐趣的学科,只有让孩子们充分的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才会变成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兴趣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一道数学題需要脑筋的开动,有些相对难一点的题目需要认真地去思考才能得出答案,这一过程就需要孩子们的耐心。所以说,兴趣与心态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必修课。

首先,即使是小孩子,教师也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不是机器,不能动辄打骂,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更需要耐心细心的教导,而不是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或者是简单的题目总出错而去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有的时候鼓励才是一剂良药。总是严厉的批评会让学生对数学慢慢的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不利于兴趣的培养。老师和家长都要为孩子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小学的数学教育应该提早就给学生树立一个强大的心理心态,做题时的耐心与细心,灵活地开动脑筋,这都是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应该一起牢抓的地方。

二、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教学数学概念,将生活原型数学化,知识的获得能从感知上升为理性,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可由一个故事引入:“小明、小刚和小芳三人各带同样长的线去广场放风筝,小明把线放出3/5,小刚放出2/5,小芳放出2/7,他们三人谁的风筝放的高?”学生们会积极的想解决问题,但却不会解答,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只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会解决了?”引导学生将生活实例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由于学生具有好奇的心里,故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教学概念,易刺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且情境刺激可形成深刻鲜明的表象,对概念的巩固也起着重要作用。如教学“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作如下设计:

(1)判断下列各数能不能被3整除。87、126、963、1408、5322(学生用笔演算,逐一找出答案。)

(2)不计算,由学生随意提问一些数,老师回答哪些数能被3整除,并且让学生演算验证。

(3)老师告诉学生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不用做除法就能很快知道哪些数能被3整除,并做一些练习。

(4)引出新概念: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告诉学生,老师就是根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来判断的。这种设计,给学生一种神秘感,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标。

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激活学生参与机制,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学习活动中,叫学校效果太会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建筑师生活实际内容,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阴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促进主席在参与中发展。例如,数学约束和倍数,准备下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老师谁的座位号被5证处,谁的座位号是3的倍数,谁的座位号有约数2。当做出正确班的学生,陆续离开教室后,这不是故意停留片刻。这时,剩余的学生有些慌张了,老湿,我们怎么办,我说,想个办法就是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一个学生,打破了他们,我的座位号是十一,能被十一正途,我可以下课了,我说那天他同学怎么办,这事谁也不在,谅,自己的座位号了。一会儿,一个声音,人生唯一口同声一,是啊,大家的座位号都是一的倍数。我带着不利的,估计说,多好的办法,被他们真聪明。这样的教学活动分为紧张而又愉悦,激活了学生参与机制,是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发展,提升了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依赖性,小学生更是如此。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比较、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从知识的殿堂收获东西。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没有克服问题的经历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思维的提高,在学生学习中,我们既要注意不让其减少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让他们做只会背书的“书呆子”。甚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做出错误讲解让学生发现、纠正错误,提高他们的质疑观念。

四、课堂问题设计指向明确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而目前课堂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师问生答、师讲生练”。诚然,这种活动形式是传统教学活动的改良,是对过去单一讲授式教学的挑战,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深层次地剖析“师问”,不难发现,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教学活动的素材多数属于记忆性的问题,学生只需打开记忆库便可找到完美的答案。这种问题不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更谈不上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的探究过程。同样,“生练”在多数情况下,也摆脱不了简单模仿和按程序解题的模式,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长此以往,必将会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遏制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掩盖了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二是教学活动中的另类“一言堂”现象。这里所指的“一言堂”不是针对教师而言的,而是指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的“一言堂”演变成的学生“一言堂”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常见于“师问生答”和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前者就不必赘述。针对后者,首先应该肯定教师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所做的有效尝试,但遗憾的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意义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合作学习没能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同时,合作交流又缺乏对小组中所有成员的关注,使得交流活动成了小组中学习成绩优良者的“独脚戏”,即所谓的学生“一言堂”。这样的教学活动,“合作”成了“独做”,交流形同虚设,未能真正意义地面向全体学生,其结果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因此活动效果只能是低效的。

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然而这是不容易的,因为小学年纪叫嚣,自控能力比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占到统一战线多处监督学生努力完成作业,形成监管体系。尤其有遗物,分学生作业拖拉,书写聊操,然而在教室家长多方的监督下,能促使学生尽快改进学习方法。

譬如在数学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要时刻以增加了需要家长帮助的作业,让家长参与进来。在学生,作业过程中,而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情况,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进行点拨和评价,在活动中加入了家长对数学作业的认识。教师的作业如下,找一张,从家中找出六个符合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式样的东西,分别指出他们各是什么形状。量一量,在家长的帮助下用长度工具,来计算他们的面积大小。查一查,为什么有些东西要设计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样的作业也有利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学习,学生也能更好地了解什么是梯形,什么是平行四边形,提高学生的热情。

猜你喜欢
座位号教学活动家长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高铁座位号背后的故事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高铁座位号背后的故事
我心中的好家长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家长请吃药Ⅱ
座位号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