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3+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16-05-14 05:39王锡珊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设置中职

王锡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对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学前教育方面。国家也根据人们的需求对学前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政策上的规定,学前教育的前景一片大好。面对这种情况,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在不断的壮大,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学前教育专业“3+2”学制模式不仅可以缩短教育周期、提高教育质量,而且还可以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本文首先对中职学校“3+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对中职学校“3+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职学校;“3+2”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课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3+2”学制模式是指对自愿参加这种学制的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制的教育,使学生达到大专学历水平。通常情况下,这种学制的前三年,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后两年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学生毕业之后所享受的待遇与普通三年制高职毕业生是一样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前教育专业“3+2”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为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求,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学前教育专业“3+2”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设计与实施计划。

一、当前中职学校“3+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问题

1.课程设置衔接不当,“3+2”学年制连贯性较差

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虽然不属于学科教育范畴,但其教学内容与学前教育职业有许多相同之处。“3+2”学制模式只是将中职教学和高职教学衔接起来,同时缩短了一年学时,然而这种模式只是单纯地把学生的学历进行链接,其中涉及的课程内容连贯性不大。由于对“3+2”学制模式中课程衔接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做的不到位,使两者之间缺少连续性与整体性,导致学生在接受中职教育之后,在进行高职课程学习时没有一个系统的学习体系,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2.课程设置的内容重复率较大

根据目前的形式来看,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的教育系统,对于学前教育“3+2”课程设置都没有一个健全、完善、系统的要求,正因如此,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都依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设置课程目标与具体的课程内容,从而使两者之间有很多重复之处。据统计显示,在中职学校“3+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中,中职教学内容与高职教学内容的重复率接近30%。

3.課程内容不够深刻,体现不出文化涵养

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与专业相关各项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广泛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及各种涉及到的科学领域,做到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又有极为宽广的知识面,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积极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现如今的职业学校“3+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对学生文化知识的熏陶还不够深刻,体现不出学生的思想文化内涵,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也存在教学内容相对笼统,没用侧重点的问题。

二、中职学校“3+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计划方案

1.设置准确的课程目标

通常情况下,从中职学校“3+2”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都会选择成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因此要合理安排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课程目标。中职教育的目标设定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进行设定,基于这些学生都是刚刚从初中毕业,目标的设定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形成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专业知识为辅的教学模式。然而在最后两年的高职教育中要将课程目标的重点放在职业技能培训上,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地职业技能基础。

2.设置全面的课程原则

课程设置的原则主要有三点:第一,课程设置要顺应学前教育的发展脚步,与此同时,还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程设置上,既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又要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第二,使文化课程与职业技术课程共同展开,在中职教育中构建“技能训练+文化基础”的课程体系。第三,课程设置要考虑学生以后的发展需求,即虽然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都会选择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行业,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有继续学习的愿望。课程设置要根据这些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设置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

课程的设置要有清晰的学前教育理论基础,要根据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课程的设置要紧密贴合学前教育的就业方向,全面分析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根据有效的信息资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强化主体专业培训。课程设置要考虑到学前教育的职业标准,这些标准不外乎是一些幼儿教师资格证等,想要考取这些证件需要进行严格的考试。

三、中职学校“3+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具体实施

1.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要任务设置专业课程

在设置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就业为目标,使学生自身的素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可以设置以职业理论基础为主的必修课,设置以职业技能为主导的相关专业必修课,设置以考证为目标的选修课。这样一来,课程设置既有层次性,又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不同的技能知识。

2.认真构建两年的高职教育教材

科学有效地编排高职教材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可以简单直观地了解知识要点,而且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材的构建应以课程目标与培养相关专业素养为主,编写内容应与课程体系相呼应。认真听取相关行业专家、讲师的意见与建议。在编写教材时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学前教育领域中较为新颖的题材与内容,从而达到丰富教材的目的。

3.对整体课程进行探讨,提高教学课程质量

对于课程设置来说,如何科学合理的设置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高职课程是在中职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的课程,正因如此,课程的设置要具有五年制教学的宏观统筹性,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基础,需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中职教育学校和高职教育学校需要针对课程整体性与连贯性做出深刻的探讨与研究,前三年的中职教育要以文化知识教育为教学中心,后两年的高职教学课程要以专业技能为主。前者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后者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做到有主次之分的教学课程设置,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3+2”学制作为衔接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一种合理而高效的教育模式,与普通的学制模式相比,不仅在教育资源、教学周期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而且还可以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素养。但在实际情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相关单位需针对这些问题作出相应的改革计划与措施,从而促进“3+2”教学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金栓.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现状及策略[J].南都学坛,2015,35(6):120-121.

[2]张星瀛.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J].职业技术,2011(9):111-111.

[3]吴春玲.中职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以丽水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D].宁波大学,2014.

[4]王玉辉,葛秀兵.深化教学改革实施“三式”教学模式——构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教学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z1):131-131.

[5]周昶,陈敏.构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1(11):18-21.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设置中职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