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的情感朗读

2016-05-14 05:39刘意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读法范读感情

刘意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位置显赫,举足轻重,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扎实的语文素养,作用重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读,还要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感情朗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通过朗读,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将自己的情感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最佳朗读效果。 但是低年级儿童,自制力和理解力都比较差,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

新大纲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低年级儿童朗读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培养朗读技巧之外,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关键,便是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

1.注重范读,激发情感

教师的示范性朗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以场传情,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范读”要成为一种朗读的训练艺术,就必须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以范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范读”中去思索、鉴赏、揣摩,达到范读启情的目的。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激情。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

2.语言铺垫,激发情感

教师运用得当的教学语言,也会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朗读课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我教《乌鸦喝水》,在读完第二小节之后,我语言激情:“乌鸦找了许多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了水,眼看就要喝到水了,可是水这么少,瓶口又那么高,它喝不着水,可怎么办呀!”此时,让学生试着读出乌鸦着急、焦虑的心情,便是轻而易举了。

3.灵活多变,激发情感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经常变换朗读的方式,如:通过个别学生朗读,让朗读水平高的同学尽情地施展他们的才华,让朗读水平低的同学及时得到老师、同学的指点、帮助;通过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朗读热情,在朗读中体验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通过配乐朗读,用音乐渲染一种朗读的情境,感染学生,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朗读兴趣,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

4.理解品味,激发情感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品味课文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了,才会真情流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样的一篇课文,有的人读得声情并茂,有的人读得干涩无味,原因关键在于他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不一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5.角色表演,激发情感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却极富童趣。此时,教师不仿放弃繁琐的讲解,让学生揣摹文中角色的心理,演一演,说一说,会取得极佳的朗读效果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天写手生,三天读口生”。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如何正确指导小学低年级的朗读,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到课文的情感因素,并在动情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

1.换位促读法

换位促读法就是创设情景,变换学生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以不同的身份来朗读课文。

(1)我是“小小导游员”。这种方法可用于写景的课文。如:第二册《语文园地一》中安排了《花园果园》一文,要求学生熟记背诵。在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我们的眼前就是那山脚下美丽的小乡村,是否去游览呢?要看导游的本领了。我们要请导游来为我们做介绍,介绍词就是“花园果园”中的内容。接下来是争当最佳导游员活动,看谁争取到的游客多,谁就获得了“最佳导游员”的荣誉称号。学生的兴奋点被激活,他们喜读、乐读,争先恐后地读,朗读的质量自然在老师的点拨下不断地提高。

(2)我是“小小解说员”。这种方法适用于介绍性或叙述性的课文。如:第二册《画家乡》一课,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情境:“今天展览馆的领导要来我们班招聘解说员,解说员要求的素质不仅能把讲述的内容清楚流利地讲给观众,而且要有声有色,声情并茂,你们有信心应聘吗?”(学生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出示文中的五幅图画,“这分别是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画的美丽的海滨、幽静的山乡、广阔的平原、辽阔的草原、发达的城市,那么你们喜欢哪一幅图就准备讲述哪一幅图。”这样的情境学生一定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在跃跃欲试和大胆尝试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3)我是“故事大王”。这种方法适用于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教学中,在读通句子之后,展开评比故事大王比赛,看谁能把这件事生动形象的再现给大家,读得好的奖给一个故事大王“证书”。学生对此会百试不厌。

(4)我是“小诗人”。这种方法适用于诗歌体的课文。如教学《柳树醒了》一文,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朗读环节:(出示文中插图)“同学们,这几个小朋友在满目翠绿的春天里,漫步郊外,寻找春天,他们在柳枝上找到了春天,想到春天是怎样来到柳枝上的,于是脱口而出做出了一首小诗。你们能想象出他们当时的样子和心情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学生们都争当画中的小诗人,朗读自然达到了有感情,有一定的质量。

类似这样的换位形式有许多,如:“我是小记者”“我是播音员”“我是主持人”……总之,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可设计出不同的换位朗读方式。

2.媒体促读法

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画面、悠扬舒缓的音乐,能唤起孩子们无穷的乐趣,配乐朗读、给动态的画面配音、听电脑里的卡通人物点评朗读效果,这些是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了。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在训练有感情朗读,理解课文时,就可采用给画面配音的方法。播放课文动画,让学生对照课文给画面配音。能尝试一下做配音演员的乐趣,学生当然求之不得,在轻松快乐中学生读出了文中的美,文中的趣,文中的情。

3.表演促读法

孩子是天生的表演家,特别是低年級的儿童,对表演情有独钟。教师可充分挖掘学生的表演天赋,边表演边朗读。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低年级的课文童话故事较多,这一类的课文可采用此种方式来达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悟。

4.评比促读法

儿童是最富挑战的、最不肯服输的,对比赛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如:《胖乎乎的小手》一课,朗读时把赛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在朗读方式不仅定在了换位上,而且运用评比最佳兰兰、最佳爸爸、妈妈、奶奶的方法使学生兴趣倍增,课堂表现得非常活跃。任何一篇课文都可采取不同的赛读方式,教师要善于钻研,善于创新。

除上述讲到的方法外,关于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还有许多,如:设疑促读法、角色促读法等等。总之,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更换调味品,使学生不断的有摘新果子的感觉,这样就能做到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不强加给学生任何情感,而是真正做到自读自悟,入情入境,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猜你喜欢
读法范读感情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0”的读法和要领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教学设计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低钠盐中的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