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研究

2016-05-14 05:39魏国龙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化学素养教学

魏国龙

【摘 要】近些年来,初中化学素质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学生们不再仅仅被要求弄清化学原理、背熟化学公式,学校更趋向于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对化学素养的引导和传授,使得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和品行等方面都有不断的提高,以此来综合提升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教学;化学;素养

现今社会,新式教育应多注重素质的培养,应培养学生成为集知识与素养为一体的全方位的人才。现代教育已经不同于传统教育,其对于学生的发展提出了跟高的要求和标准,并要求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全面关注,力争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化人才,力争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立体式的发展,全面提高其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能力。本文正是围绕新时期下化学教学的新要求,从化学素养的涵义入手,从而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化学素养的内涵

化学素养是素养范畴内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它与其他素养有着相似的内涵,同时又有着不同的涵义.通常来讲,化学素养主要指的是通过对化学知识的积累、化学能力的掌握以及化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判断,从而达到一种化学思维和能力上的综合素质的体现。

化学素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他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事物,他是一种随着时间的延长、能力的增长,它的内在能量也在不断的积蓄,同时,它又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学生在通过学习其他方面知识的同时学习化学,必定会同时养成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解决社会问题的内在品质。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化学素养的几点误区

化学知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程度比较深,同时它又是其他学科的一种更难以理解的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化学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而近些年来,在我国各地的中学教学中,虽普及了化学素养的教育,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教育上的误区。

1.在演示实验的选择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难突出

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的选择上,一定要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领悟到实验的目的和精髓。同时,教师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可靠性,避免因为演示实验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因此,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一定要依照规范进行操作,既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让学生学习到化学知识。比如,在揭示原子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而后让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氧化汞受热分解实验与原子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原子概念。

2.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权少

新课改对化学实验课程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标准,尤其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来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前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新的教学模式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进行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敢于尝试实验,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主导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比如,在进行镁带燃烧实验的时候,教师在进行实验的时候要让学生了解到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观察镁带燃烧发生的强光,让学生观察生成物的颜色,从而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还要运用提问等教学技巧,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实验引发思考,通过思考深入实验。

3.实验设计或者实验习题过于简单

很多学校在进行实验设计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引起实验的兴趣,消除学生对实验的畏难情绪,都将实验设计的非常简单。虽然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实验技能,但是对于实验技能的提升却并不明显。

三、培养化学素养的意见和建议

培养化学素养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知识、技能、操作等,无论从哪个方面,都要有一系列的完善的、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明显的效果和预期的目的。总结如下:

1.要有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案

学生进行正确试验操作的前提是需要有规范化的实验教学操作方案,规范的实验教学操作方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验蓝本,纠正其不正确的操作方式。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之初,应当让学生沿着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案进行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例如在氧气的鉴别实验中,可以在教学方案中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和学生的主要任务,要求学生自己列出1、2、3等几种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自己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师再进行总结,从而纠正其不规范的方面,这样具体的操作的内容都进行规范化,在细枝末节中体现教学的完善。如铁钉生锈的实验,实验之初给出三种铁钉生锈的可能性,即①铁钉的一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②铁钉全部浸没在植物油里;③铁钉置放于干燥的空气中。通过观察:①中,铁钉生锈;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浸在植物油中的铁钉和放置于干燥空气中的铁钉并未生锈。通过三种假设条件的比较,学生自己的分析和讨论,得出铁定容易生锈的情况,即铁钉在水和空气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2.在实验过程中,角色的主次要分清楚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才是实验的主体,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应当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并对学生的安全做好保护,同时教师要对对学生进行心态和情绪方面的积极引导。如在学生做实验时,可以对其讲解发明实验的科学家的生活遭遇,以此来向学生传授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可以讲解其他方面如环境、天文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进行扩展。

3.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养的培养

老师的义务不仅是要向自己的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对其心理上的引导和教育,同时,教师要规范自身的言行,因为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如果老师在实验的演示过程中,对实验的操作规范、有序,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中教育学生要熟悉实验步骤和过程。化学家的故事对于学生能够起到榜样的力量,让学生通过对化学家的生平事迹的了解,对化学产生兴趣,对学习产生热爱之情,以及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家境贫寒的化学家道尔顿的故事,其年级尚小便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家庭的窘迫而自甘堕落,而是更加努力坚持自学,最后提出了素养的原子论,成为伟大的化学家。成功人物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信心。

4.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好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教学效果的基础。在化学课堂中,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孩子进行有效化学实验的操作,从而达到培养化学素养的目的,通过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将化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化学与日常生产相联系,在生活中发现化学,深入化學,将课堂中的化学带入到生活生产中,由化学课堂教学知识而巧妙的情境设置,不仅能够拓展化学学习的氛围和环境,而且还能够创建学生的发散思维,两者相互辅助,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研究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其需要长期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对正确的、有效的教学路径的关注和探索,从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孩子达到最理想的教学目标。笔者也是在翻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初中化学素养培养的方法和原则,希望能够通过此篇文章对同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之平.初中化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J].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2014

[2]龚胜强.高中化学竞赛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J].化学教学.苏州大学.2010

[3]汪阳.中学化学教育中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化学学科教学.华中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化学素养教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