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极限法解初中物理试题

2016-05-14 05:39陈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力臂杠杆例题

陈辉

【摘 要】极限法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合理利用极限法解题既能找到解题的捷径,又能提高效率。

【关键词】物理;极限法

物理題千变万化,解题方法也多种多样。但在有些问题中,若能另辟奚径,寻找解题捷径,则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又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极限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所谓极限法就是将问题从一般状态推到特殊状态进行分析处理的解题方法。很多初中学生认为极限法纯粹就是数学方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极限法不仅是个方法技巧,它更是一种物理思想。下面举例说明极限法的运用。

例题1:如图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A、B、C三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分别从三个容器内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后,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常规法解题:

如图可知,三容器内所装液体的深度关系为:,

∵且三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三液体的密度关系为:;

∵要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

∴抽出液体后减小的压强为:;

又∵原来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

故此题选A。

极限法解题:

该问题如果用极限法来分析,解决起来就简单得多了。先要找到题目中的关键条件,就是“要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那我们不妨抽出的多一些,抽出液体的深度与C液体深度相同,可知抽出液体后,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C最小;用同样的方法来比较A、B两容器中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知pA最大。故此题选A。

例题2: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杠杆仍能平衡

B.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

C.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

D.无法确定

故此题选C。

极限法解题:

该问题用极限法来分析,需要找到题目中的关键条件,就是“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那我们就让它们移动的距离为OC长,此时杠杆左边的力臂为零,由图示可知OC

由以上两个例题可知,极限法实际上就是将物理过程的变化推到极端使其结果变得明显,对问题作出快速的判断。这种方法常见于解答定性判断题和选择题,或者在解答某些大题时,用极限法确定解题方向,在解题过程中往往能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力臂杠杆例题
主挖力臂配比对主挖区界定及挖掘性能评价的影响研究
基于ABAQUS 的飞机起落架扭力臂拓扑优化分析
起重机和塔吊的力臂之歌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巧解杠杆平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