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实施情感教育策略

2016-05-14 05:39陈敬芳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动情白杨语文课

陈敬芳

【摘 要】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语文课堂是一块情感共鸣的教育艺术园地,本文从情感教育的特点出发,针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情感教育策略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要求我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再融于教师个人的情感,从而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字的同时,用心灵感受语言文字所特有的真情实感,让教材的人文思想内容化为春风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教育特点

1.渗透性

所谓渗透性,就是通过语文课潜移默化地把文中所承载的情感溶进学生血液,成为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成为健康情感的拥有者。若教师没有健康情感,在情感渗透中学生就不能有意识地分辨教师的情感取向。如果教师的情感出现偏差,是非、善恶、美丑态度不明确,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

2.形象性

语文课中的情感,大部分是通过形象承载的。那么,教师在分析形象的时候,就要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情感世界,客观理解作者的情感意图,以合乎情理的再创作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3.普遍性

每一篇课文中的情感都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说明文、应用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情感因子,只不过不以直接的情感方式存在罢了。譬如,在说明文中作者也在运用形象简洁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就是不动声色的应用文的―留言条、写信等也不可能不打上或多或少的情感烙印。

4.启发性

语文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这就是说,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不能像思品课那样直白,它的任务是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的灵性,唤起学生的爱僧情仇的健康意识,从而使其善的情感不断得到升华。

二、小学语文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1.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情感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创造一种意境和气韵。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与课文内容协调一致,利用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乐渲染,语言描绘,实物摆设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为“动情”到“晓理”打下情感基础。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感情浓郁的抒情散文时,有的教师在教室里创造了一种气氛:周总理的遗像佩上黑纱,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教室里气氛庄严肃穆,老师在哀乐声中用深沉的语调讲述周总理生平事迹。这一切把那种对周总理沉痛哀悼的感情、悲哀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油然而生。使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由动情到晓理,情感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升华。

2.品赏词句,学语知情

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之中的。在品赏词句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文中关键句,讲清深层内涵和蕴意,让学生“披文人情”,体会文章的“味”,与作者感情共鸣。如抒情散文《海滨仲夏夜》一文中作者对大海的描写实意是什么?是在表现人的生活,是潮声,更是心声、时代声。“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成了一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在这里,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反复使用“涌”“闪烁”“滚动”等动词,生动地展现了大海波翻涛涌的壮阔景观。作者把大海的神奇,尽情描绘,为大海的动感重重涂上了一层雄浑的色彩。学生顿感大海的宏伟,饱含激情的笔触,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心志。大海有激情喷薄的一面,也有柔和秀丽的一面。

3.抓动情点,以情激情

作者动情缀文,学生读文动情,这就决定了教师在阅读中必须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作者的情感是否能被读者感受,进而得到自我体验,这就要求老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动情点,深刻地把作者的感情波澜传导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高层次地体会作者笔下的形象。如袁鹰的《白杨》这篇以大戈壁白杨为印象的借杨喻人的文章,其动情点是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在那大戈壁风沙雨雪压迫下,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白杨“这么笔直,这么高大”,使作者看到了“正直、朴实、伟岸”的品格;“生根、发芽,长出租壮的枝干”,又使作者看到了建设者们哪儿艰苦哪安家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大戈壁滩上“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人烟”,满目荒凉,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见到了白杨高大挺秀的身影。作者以“出神”唤起人们的思索,正是这一行行的白杨,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使人们精神为之一振,正是这普通而又平凡的白杨,唤起了人们对大戈壁的无尽的遐想和坚定的信念。至此,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的感情已跃然纸上,正是这种感受引起了作者感情上的爆发,这深深埋藏着作者对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人们所寄予的无限崇敬之情。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加强情感教育。作为教师,要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能够启发学生的情感,并使之升华。要深入钻研教材,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情感教育。

猜你喜欢
动情白杨语文课
白杨
回首十年代表路:以心换心以情动情
白杨
可怕的语文课
王申勇:“格物”的精神与“动情”的演绎
语文课里挣分忙
孟冰 “动情”“动心”“动气”是写戏的三大境界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我是一棵深秋的白杨
白杨 西部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