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点滴理解

2016-05-14 05:39陈爱珍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新课程探究

陈爱珍

新课程课堂究竟是什么样的?用叶澜教授的来形容,就是“让课堂焕发生命力。”作为教师我们再不是单一的你用一桶水倒给学生一碗水,而是应该有“倒水人”转向“挖泉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出一镐之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不在是简单的灌输式 。而是思维的碰撞,问题的生成。为此,教师走下讲台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才是课改的真正意义所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过去,我们的阅读教学追求唯一正确有解,形成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失去了对多种意义的理解,事实上,一篇课文有多种读法,可以出现多处意义。“兵家读之为兵,道家读之为道,治天下国家读之为政,无往不可。”(清·薛雪《一瓢诗话》)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你可以看到,这样的语言多了起来,如:“读了课文,你有问题要问吗?”“你读懂了什么?”“你想怎么读?”“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孩子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孩子的世界是多么的纯真,孩子的情感是多么的善良。如果我们不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思想的解放营造充足的心理空间;如果我们不能适应学生从多维角度提出的各种问题,充分肯定学生的价值观,尊重学生的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如果我们不能淡化自己的权威形象,构建民主的课堂氛围。那么,我们怎么能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呢?

新课程学习观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把“苦学”变为“乐学”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负担”变为“享受”,把学习真正变成一种愉快的生命体验.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学习,要正确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权利和责任,把学习与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自主学习。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要实现个性化,并为每个学生创设富有个性发展的空间。知道和帮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思考方式来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了体现“全面”、“综合”,无论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这三个维度提出的。 过去,我们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时只考虑到了“知识、能力”这个层面上的目标,让学生学的是教师对文章的解释,而不是文章本身;让学生说的是教师想要他们说的话,而不是他们自己要说的话;让学生做的是教师设计好的方法,而不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现在我们大多数的课堂教学,我们就不难看出,老师们在注重“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一个老师执教《小露珠》一课,就注意让学生去体会小露珠“爬着,滚着,笑着”的这种感觉,引导学生能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吗等等。孩子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情感得以尽情地释放,态度得以充盈地体现。老师们也更加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方法”,让孩子潜下心读书,让孩子小组讨论、让孩子自由交流、让孩子动手做一做、画一画,让孩子演一演……一切的一切都不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特别是我们低年级老师的写字教学,让孩子自己去学会观察,自己选择内容,自己动手试一试,自己去评一评,不是更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吗?

课堂是学生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在是统治者和权威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机会。从而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

首先,“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明显的层次性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一步到位的,也不会一步到位。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学习材料,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把学习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要让学生采用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不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的过程。

接着,我们再看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不會冲淡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说,教学中任何一种学习方式的实施和有效运用都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不例外。只是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一个传教者变成了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由课堂的权威变成了平等交流中的首席。这种变化也是许多人一时难以适应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淡化,相反,我感觉教师主导作用反而变得更重要。因为学生的认识,自学、合作能力必竟是有限的。没有教师有效的组织、调节和引导,再先进的学习方式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学习效果。综上所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比较科学先进的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运用这种学习方式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进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学生,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学生在合作探究过后,可以,以各种形式把探究结果展示,一来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其他学生的倾听能力。二来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让羞于在人前说话的学生大胆发言。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新课程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