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2016-05-14 06:17金艳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保护环境环境保护生物

金艳玲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目前,環境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民族兴衰的关键。教育部门要在环境教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宣传保护环境,向广大中学生传授环境知识,使他们认识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一、努力挖掘教材,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教材中介绍或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例如,讲森林生态系统的时候,要着重理解森林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的作用,强调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天都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对于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又如,在讲到与疾病传染有关的知识时,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搞好校园卫生,增强劳动观念,不随地吐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引导学生联系近年来的“非典”、“禽流”的流行,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恐慌和生理病痛,从而使学生更加认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讲到食物链和食物网时,与青蛙紧密联系,教育学生要保护好青蛙,保护好食物链,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学生自觉做到不捕杀、不食用青蛙,并与捕食青蛙的行为作斗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一片爱心。

二、通过实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有许多活动也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强化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学习“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后嘱托学生将鼠妇送回大自然中。在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后,也让学生把实验完的小鱼放回鱼缸或放回小鱼原先生活的环境。通过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通过实践活动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

(1)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现在中学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2)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师可利用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带领学生到动物园去,到植物园去,到大自然中去,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并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这样才会使他们用真心去热爱大自然,去保护大自然。教学中组织学生认识校园、公园中的植物,掌握美化、绿化的植物种类,让学生在大自然美的熏陶下增长环境科学知识,探究环保知识。

(3)以实践活动为途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可配合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爱鸟周、植树节等节日开展一些公益性活动;也可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校园里建立植物角和生态平衡系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如开展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调查、工厂污染物的处理调查、农贸市场塑料袋使用及危害的调查、某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近年来某地区癌症发病率的调查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现实,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之中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其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同时更增强了教育效果。

四、开设专题讲座,积极参与环境宣传工作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自然资源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生物生存的空间环境等,都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从报纸、杂志上收集了很多有关环境教育的资料,整理成一个一个的专题,协助学校做好环境教育宣传工作。如出墙报、协助搞好环境专题的手抄报比赛、利用一些特殊的日子举行专题讲座等。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应该有很大的提高,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总之,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工作,只要坚持“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环境教育,那么就能够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猜你喜欢
保护环境环境保护生物
环境保护
生物多样性
保护环境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保护环境
第12话 完美生物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