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教学方法探讨

2016-05-14 06:17潘秀琴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导人教材内容政治课

潘秀琴

【摘 要】初中政治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学科,由于思想政治课思想性和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政治教学空洞无物,理论脱离实际;老师多采用“注入式”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等现象。使得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初中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端正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初中政治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多方面探讨了完善初中政治教学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对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对传统基础教育中的种种弊病进行彻底的变革,要求我们教师不仅做课程的实施者,还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初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如何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

一、教学模式由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转变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不易直观把握,理解起来很困难,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到“进入角色”,发生共鸣了。久而久之,政治教学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则厌学,政治课教学自然走进了死胡同。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然而,有些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误认为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课堂上老师讲的愈少愈好,就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

二、重视兴趣的培养是政治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政治学科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有兴趣,确立自己的课程具有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所以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一定要重视政治第一节课。我们要重视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篇开头引人如胜的小说会让你手不释卷,一部开头悬念迭起的电视剧能让你目不斜视,课堂教学的开头也如此。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用的教学导人方法有:院故事导人、歌曲导人、影视录像片段导人、名言格言导人、谈话导人等等,效果不错。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名言激趣。名人是学生崇拜的偶像,效仿的对象,名人的语言既生动、形象。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漫画激趣。漫画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性,它以特殊的方式,针砭时弊,扬美抑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有许多漫画,耐人寻味,如能恰当地把漫画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最主要的就是直观激趣。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可见,教师以影视显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等直观的手段,创设一些可感知的有声有色的具体对象,能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新时期的教师就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自身教学的努力,积极地营造求知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重视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

政治来源于生活。对于初中政治教学,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们对于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理解能力。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教学,该方法能够将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便于将新的教学内容迅速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也是优化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政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而教材内容受到地域、时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难免会与社会脱节。这就要求能够教师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具有较强时效性的话题,并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新闻时事、社会生活,将一些学生喜欢的、乐于关注的话题,结合学生的思想形成规律和接受能力,将这些话题与教材内容结合,形成教材与生活的同一构。我们也可以将生活场景与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政治课程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切入,实现生活场景的重组。通过生活学习知识,在生活中运用政治知识,既生动,又直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运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手段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条件的改善,信息的四通八达。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理解的不断加深,政治教师必将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一定要整合、利用好各种资源,包括图片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献、其他学科资源、专家讲座、社会教育基地、网络资源等。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进各种教学资源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运用现代化的各种教学手段是现代化教学活动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保证。我们的中学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术和自身信息素养,大胆尝试,不断积累和创新教学手段。

五、注重教学资源的拓宽

初中政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只是一味地按照书本上面所需要讲述的内容教学,书本上规定讲什么教师就讲什么,而严重地忽略了教学资源的拓宽。因此,随着社会的快速向前发展,初中政治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由于政治这门课程所讲授的大部分知识都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除了采用书本上的一些教学资源之外,还要注重寻找新的教学资源。新的教学资源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更能够提高学生政治方面的能力。

笔者在很早以前就意识到只参考书本上的内容进行课程讲授,不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但是一直寻求不到新的教学资源。因此,笔者在寻找新的教学资源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最后找到了一些新的教学资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笔者除了严格地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课程讲授之外,还要不断地去发现社会当中的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将这些新事物新现象巧妙地运用到初中政治的课堂之中。新的教学资源的应用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笔者在讲授“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这节课程的过程当中,除了按照大纲要求讲授一些理论知识之外,还应用了現实生活当中的一些实例,学生非常愿意听这些内容,教学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政治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以及重视评价机制,积极的促进学生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西超.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政治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03):98

[2]曹思阴.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6(01):99-100

猜你喜欢
导人教材内容政治课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进行课堂导入的三个方法
优化导入方式,让英语课堂多姿多彩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沉迷钱色,何以“导人”
英语课导入方法的探讨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