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2016-05-14 06:39苟秉宽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环保提高培养

苟秉宽

【摘 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实际,深入挖掘教材环保内容,充分利用生物实验教学,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积极开展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观念。

【关键词】培养;提高;环保;意识

生物在初中属于“副科”,没有引起学生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就算认真上课的生物教师,也只是为应付考试而教。其实,作为上生物课,我们除了传授课本知识,还可以利用生物课渗透环保教育或开展生物课外,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生物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有很直接、很现实的效应。当前存在的一系列令人忧虑的环境问题,诸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水资源短缺、沙尘暴、泥石流、厄尔尼诺现象等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温室效应。白色污染.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废水及生活垃圾造成的尘埃等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及身体健康,环境问题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环境保护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义务教育生物课程也要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埃养目标。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实际,积极开展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因此,保护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初中生物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下面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

1.把握渗透课

此类课涉及环境内容不突出,或是间接的反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及时挖掘。例如:结合植物学部分的教学,介绍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绿化环境,自觉爱护一草一木;结合动物学部分教学,介绍青蛙、鸟类的益处,提倡爱护动物,不要乱捕滥杀;结合“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教学,介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

在渗透课进行环境知识教育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避免牵强附会。第二,掌握好渗透的比重和程度,不能过分展开,上成专业课。第三,老师应列出渗透教育提纲,做到备课上有要求,教案上有体现。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观念和行为习惯,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所以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知识,转为启发的探究式教学,合作性学习。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量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明白每一人的生活,都是与其他生物息息相关的,必须爱护它们,让它们在一个好的环境中生长,自己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而就有了爱护之心,环保观念也就具备了。组织成立环保小组,具体负责学校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如监督践踏花草、破坏树木的行为及校内卫生等。在班内可指导学生将可以回收的垃圾与不可以回收的垃圾归类放置,并将可回收垃圾“处理”后的收入用于奖励优秀和先进生或添置教学用具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使其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习惯。此外,还可以定期观看有关环境保护的影像、知识讲座以及开展以环境为主题的班会、办以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板报等。通过这些形式来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3.上好典型课

这类课涉及的环境内容比较多。初中生物第二册第三章“生物与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章节,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素材,教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要注意:

第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所以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知识,转为启发的探究式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图片、录像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适当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表演科学小品,例如:在讲“生态系统”时,选8位同学上台,他们代表草、动物(包括兔、虫、蛙、鸟、羊、狼、鹰),要求每位同学用绳将与自己有食物关系的生物连接起来,呈现一个食物网,体现生态平衡的状态。然后一位同学代表“人”上台,抓走了鹰、狼,问问学生有什么变化?再把草拉走,结果又会如何?这种游戏的方法,很生动、形象,增强了趣味性,学生自然地理解了生物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了生态学的观点。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如果只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繁琐枯燥的感觉,所以,教师应从大家身边的事例出发,适当补充介绍顺德当前的环境状况,例如:全市有26万辆摩托车,5万辆汽车,所排出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这样以学生身边能够感受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

第三,重视数字的作用。在讲“人口與环境”时,列举:当今世界每日增加21.6万人,目前已接近60亿人。我国在1949年时有5.4亿人,建国40多年增加到12亿多,占世界人口的22%。在学习“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时,列举全世界每年灭绝的野生生物达4万余种;现存的我们熟悉的大熊猫不过1000头左右,朱 不超过100只,云南的亚洲象不足50头,野生华南虎不足30只等等。

二、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1.宣教文艺活动

每学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2.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顺德一日游和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3.环保兴趣小组活动

成立环保兴趣小组,参加生物园的建设、培植各种植物、学习饲养小动物、进行小实验。如:香烟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洗洁精对小鱼生活的影响、青蛙食物观察等。学生们对这些活动都有浓厚的兴趣,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

三、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正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探究、调查、资料收集方面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在讲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我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物圈的例子;在讲到动物部分的内容时,我让学生课下调查由于人类活动面灭绝或数量急剧减少的稀有动物。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强化环保意识。

地球只有一个,破坏自然进程、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必然是毁灭人类自身。以上是笔者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对于环保教育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新一代的中学生能够真正具备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环保提高培养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浅谈公路绿色环保养护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