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2016-05-14 06:39高彦斌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化学素养化学教学培养

高彦斌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完善,初中化学的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化学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化学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对科学文化知识进行学习,就是为了可以更好的为生活提供服务,能够改变自身对化学学习持有的态度,并且能够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就具备了培养良好化学素养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化学素养的有效培养,可以提升其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呢?

一、初中化学的教学现状

化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使用性,较为贴近实际生活,所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较为感兴趣。可是由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出,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良好掌握教学知识,化学老师不断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完善,但是在选取培养方法的方面依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教学效果,重视学生对所讲解知识的理解掌握,关注学生化学考试成绩的多少,但是并不在意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将化学精髓与素养教授给学生,这是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严重问题。虽然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我国教学体制的相应影响,但是老师需要明白对学生化学素养进行培养,才是实施化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此外,部分学生有着较为严重的偏科状况,而化学又是具备较强理科属性的学科,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持有一种特有态度,进而慢慢忽略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同时随着社會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化学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策略

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老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这对学生后期的学习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教学内容要增强生活性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所涉及的内容距离生活较为紧密,对中学生而言,基础科学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与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就会要求老师在教学备课过程中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内容联系在一起,并做出相应总结,然后在课堂授课中体现出来,同时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记住知识点。比如:初中化学中金属元素知识的学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大量的金属元素,所以化学老师在备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寻找存在生活中的金属元素,通过日常对金属元素特点的了解进行教学。而对于那些不太常见的金属元素,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来直观形象地解释出它们所具备的不同特性,使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尽可能的将枯燥的知识内容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常识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为枯燥的知识学习增添趣味性,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内容印象深刻,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并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学生的化学素养进行有效培养。

2.应用实际例子来证明化学原理

一般来说,老师在讲授化学知识,尤其是化学原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举出一些简单有趣,并且普遍存在于生活中的现象作为示例,然后与相应知识点相结合加以解释说明,就会充分调动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会加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所以老师应当多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实际教学。比如:近些年来,国家已经开始对酒驾、醉驾此类违法行为进行约束管理。怎样对这种违法行为进行检测,而酒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又是什么,老师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授课,这样老师不仅将酒精这种化学有机物引入到课堂之中,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以通过酒精的化学性质来进行分析解答,同时对相应的化学知识进行授课,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老师采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不仅可以完成教育任务,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会大大增加。

3.实际授课时要加强趣味性

中学化学知识一般都是化学基本原理与化学的历史进程,这部分知识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所以老师在教授这部分课程时一定要进行深入研究,积极调动课堂气氛,仔细研究如何使学生对所授知识产生兴趣。老师在讲解部分知识的时候加强知识传授的趣味性,可以将枯燥的化学知识讲述的通俗有趣,使学生认真听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化学素养进行有效培养,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4.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就是从事科学。科学不仅仅是一些具体的事实和抽象的理论,它更是一个过程,一种思考和探索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的方式。科学是以探究为基础的,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学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

科学探究是在一定的观念和假设指导下进行的一种系统的调查研究活动,它遵循一定的程序,采用一系列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探究的核心。而科学方法的形成难以靠讲授灌输来形成,而只有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体验、内化而形成。所以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体验认识化学知识要经历由“感性→理性→应用”的科学认识过程。由于在这个科学认识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蕴含着各种具体的科学方法,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予以落实。

5.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应改变过去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而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创设一种民主、开放、灵活的教学氛围,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离开了思维活动,任何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强调自主参与。探究是一个多侧面的活动。强调学习者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是指学生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结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尤为重要。

(3)重视合作交流。在探究活动中,每个学习者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建构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们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就存在着差异,不同的人可能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而通过学习者群体的合作交流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个体的理解和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

三、结束语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素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化学素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能力的增长而不断积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化学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不仅能够使学生可以触类旁通,有效提升化学知识的学习质量,而且能够将自身掌握的化学知识良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化学素养化学教学培养
高中文科班化学教学探讨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研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