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化对大学生政治鉴别力的影响

2016-05-14 07:41李娜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影响

李娜

【摘 要】我国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随着各种外来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我国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和广泛,我国社会文化生活也更为丰富和多样。然而,在文化日益繁荣,丰富大学生视野的同时,各种隐藏在文化外衣背后的不良因素也在不断地侵袭和干扰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观念。本文通过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指出的文化多样化对大学生政治鉴别力积极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文化多样化;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影响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化的交流与交织日益频繁,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早已随着我国经济和信息的全球化进程融入到我们的社会之中。然而文化多样化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的内容,增加了文化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的冲击与影响,与原有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原有的价值观念与思想体系提出挑战。

一、文化多样化对大学生政治鉴别力的积极影响

(一)文化多样化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文化多样化丰富了我国文化的内容,促进了我国文化与各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了解,赋予了本国文化更多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也给我国文化带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在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中,大学生随时都可以接收和感受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性质的思想与制度。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各色各样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等。例如我们观看好莱坞电影,感受到美国浓重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我们看印度电影,可以感受到他们身上乐观向上,喜欢舞蹈的那种激情;我们阅读西方著作,可以发现西方文化中注重的推理和逻辑思维。同时,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他们能根据自身的特点、需求和喜好,来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文化多样化拓宽了大学生的政治视野

在当今社会的文化背景下,各种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相互交织,使大学生可以接触到的文化类别复杂多样。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1]文化属于精神生产范围,它受政治、经济的制约。[2]一定的社会文化是为一定的社会阶级服务的。[3]在不同文化的背后,必然是不同的社会团体和政治派别,大学生在感受不同文化的同时,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其政治眼界也必定更加开阔。文化的内容不是上帝给予的,也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对特定政治、经济的反映。[4]例如西方宣扬的民主意识,他们的文化产品和媒体宣传都是以个人为主,以自我为中心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文化。而东方尊崇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讲究阴阳调,天地人合,所以大多数东方文化以包容,不争为大爱。以我们国家为代表,我们尊重他国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权益,不会将自身的意志强加到他人身上,希望共同繁荣和发展,主张和平谈话解决问题。

(三)文化多样化增强了大学生的个人意识

在文化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们所接触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他们面对如此繁复的信息,在长期的对比比较中,也会形成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根据一份对上海市大学做的调查报告,88.7%的上海市大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其中27.7%同时拥有手提电脑和台式电脑。同时,有近四分之三(73.0%)大学生通过手机上网。 [5]大学生们在网上浏览各种信息,感受丰富文化的同时,通过各种网络社交媒体,他们也深入参与其中,品评政治,谈论热点事件,甚至在网络上进行激烈的辩论,他们通过开通微博和个人主页等方式,使每个人自己都成为了一个较为独立的平台。在这样日复一日的交流和表达意见中,他们会逐渐成长进步,并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人情感、思想意识和原则立场。

二、文化多样化对大学生政治鉴别力的消极影响

文化多样化在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活跃大学生思维思路、开阔大学生视野见识的同时,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一)理想信念模糊,政治意识淡薄

出生成长于和平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们,是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积极享用者和丰富资源的优先体验者,所处的生活条件比以往任何时期的前辈都要优越,但他们没有经历过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没有经历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解救国家和民族存亡的亲身感受,对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道路缺少深切的情感认知,致使他们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面对西方通过文化外衣进行的心理战和思想宣传,他们的敏感性不强,甚至意识不到其中的问题。每每面对家长或他人的教导,总是冠之以“迂腐”、“保守”。但事实真如他们想像的这样单纯吗?一位美国前总统说:“我们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中亚和东欧的和平演变,正是他们利用文化软实力取得胜利的鲜明例子。

(二)价值取向混乱,精神世界空虚

由于经济基础和思想意识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文化多样化在丰富社会文化内容的同时必然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造成影响。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多样化的文化理念便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价值取向,原有的传统价值体系和评价标准不断受到后来者的挑战和冲击。当下,很多大学生越来越接受新兴的大众文化和快餐文化。他们一味地追求快乐与刺激,对传统文化的沉静与积淀缺乏耐心与细致,喜欢高、大、上的东西,过着“娱乐至死”的生活节奏。大众文化是当代中国最具优势、最有活力、受众面最广的一种文化,它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6]随着大众文化的日益风靡,部分大学生越来越享受各种时尚消费,满足于物质带来的感官享受,生活方式腐化,对善恶美丑没有了基本的判断标准,只要他們觉得有意思的,他们都可以接受。在价值观上也缺乏相应的判断,对遇到实际问题变得优柔寡断。

(三)道德观念薄弱,个人主义膨胀

在文化价值评判体系日益受到冲击的文化多样化社会背景下,作为以价值观和主流文化为基础的社会公共道德标准自然也受到严峻的挑战。“对一个社会、一个群体或一个个人来说,文化是一种维持认同的连续过程,它借助于一定的审美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凝聚力来维持这种认同”。[7]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涌入和各种主义的蔓延,中国传统的儒家“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在当今社会中的比重已呈弱化趋势,传统约束人们的道德体系标准已经失效。一些原本不道德的社会现象,部分人批评,而另一些人支持;原本弘扬的,却遭来部分人的冷嘲热讽。这些本末倒置的现象在无形中给原本思想就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们带来了困惑,他们分不清楚现实问题在道德上的对错,进入了一种道德迷茫的状态。加上思想上政治敏感性的弱化,部分大学生们道德中立化,标准宽泛化,原则自由化,甚至逐渐形成了严重的个人主义道德化现象,自己认为对的就是符合道德标准的,自己觉得不好的就是不道德的。有些对自身和他人实行双重标准,对个人和集体实行双重标准,总是要求别人牺牲奉献,自己却享乐在先,吃苦在后。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4.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4.

[4]单世联.文化、政治与文化政治[J].天津社会科学,2006,3,42-50.

[5]曹荣瑞,江林新,廖圣清等.上海市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报告[J].新闻记者,2012,4,58-63.

[6]张冬梅.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1.

[7]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12.

猜你喜欢
大学生影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