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着,却又心痛着

2016-05-14 08:59聂闻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假话敬佩教者

聂闻

有幸参与一次课堂作文赛课活动,看到课单上有参赛者选择了《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不禁对这节课充满了期待,也对敢于选择这一作文题的老师充满了敬佩之情。

那节课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一、老师让学生猜他最敬佩谁。

二、老师出示一篇范文,让学生明白了其最敬佩的人及敬佩的原因。

三、老师让学生言说他们最敬佩的人是谁,为什么敬佩。

四、让学生来写“我敬佩的一个人”的片段。

五、展示一篇学生习作,师生共同讲评,指出优点与不足。

六、学生交换习作,互评互改。

七、修改习作展示。

就该课的设计思路来看,没有什么问题。在这个设计中,很明显,第三个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课堂上,教者也确实是将之作为重点与难点来处理的。我们再看看课堂操作:

师:在同学们身边,你们最敬佩的人是谁?

生: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同学×××。

生: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爸爸。

生: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奶奶。

生:我最敬佩的人是清洁工。

生:我最敬佩的人是警察。

生:我最敬佩的人是医生。

……

师:是啊,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这些人,他们都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可能是刻苦,可能是勤劳,可能是乐观,可能是善良,可能是奉献,可能是大公无私……

随后,教师PPT出示一幅清洁工正在清扫马路的图片。图片上,一个中年妇女穿一身橘红色的环卫服,戴一顶大白帽,帽子下面是一个大口罩遮住了全脸,看不到她的眼睛,她正低着头在清扫垃圾……

PPT定格在清洁工上,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清洁工的崇高与伟大……课堂呈现出“高大上”的格调,同时也陷入“假大空”的泥淖。

就这样,师生在课堂上共同丰富着、刻画着清洁工的高大形象,让她成为所有人都敬佩的那个人。

几年前,韩寒说过这样的话:第一次撒谎,是从写作文开始的。当时读到这句话,觉得有些哗众取宠的夸大其辞。而就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来看,还的确有这样的嫌疑。在这节课上,老师虽然一再强调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可是我们真的是让孩子在表达真情吗?

如果不是在课堂上,如果真的让孩子们说心里话,他们真的会敬佩一个清洁工吗?当然,你完全有理由把孩子在此时此景说的话当成真情真话。可是,对此问题,我们再来追问:“你最敬佩的人,这个清洁工,等你长大了,愿意做一个像她一样的清洁工吗?”迫于课堂的缘故,孩子可能会答:“我愿意!”但作为教者,你会相信这是孩子的真心话吗?你又能相信这是真心话吗?如果孩子确有这样的愿望,我们学校进行的教育却又不是这类职业的培训;如果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是清洁工,那不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和悲哀吗?不做或不愿做,却又对此说着极力赞美的话,不是假话、伪善又是什么?我们的作文课就是这样喜欢着,却又让人心痛着——喜欢那崇高的意义,心痛着由此而来的假话。如果作文真有育人的功效,又以此来育人,那作文这件事就变得真是可怕!

说了一大堆危言耸听的话,“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又是课堂作文中绕不过的“主儿”,那该怎么办?难道《我最敬佩的一个人》这样的作文是不能教的吗?我看也不尽然。

首先,从作文的类型与写法上来讲,《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属于多事一人的(也可以是一人一事,但这件事一定要挖掘充分,刻画细腻,才能达到让人心生敬佩的效果),文章最后的呈现,就是聚合性思维之后的结果。其次,如果从题眼的角度来分析,“敬”,有“崇敬”“敬服”之意;“佩”,有“相随”“拥有”之意。“敬佩”一词合起来就是:人家身上有,自己身上没有;人家能做到,自己没有做到。对这些优秀的品质,自己心里充满崇敬、向往之情,希望能向其学习,让自己也能拥有,最终使自己获得成长。以此界定一个“敬佩的人”,放下“高大上”的神圣光环,让孩子在身边的人中找,一定不难找到符合条件的人;找到的这个人,一定不再是像“清洁工”这样滋生假话的典型形象。只要摒弃“高大上”的典型形象,引领孩子回归生活的真实,他们一定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出现在笔下的那个人,也一定是有血有肉的、沾着泥泞与雨露的一个人。

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作文,我们不提倡孩子在作文中说假话,更不提倡教者在作文课上给孩子提供、设置一些说假话的机会与环节,更要杜绝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演绎着言不由衷的伪善行为。

猜你喜欢
假话敬佩教者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假话种种
假话在狂欢
我敬佩的一个人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借生活点滴,表敬佩之情
写写我最敬佩的人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