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6-05-14 02:10张英梅
职业·中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机加工校企合作模式

张英梅

摘 要:为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本文提出在“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基础上要构建合适的校企合作模式,才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一体 机加工 模式

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中李克强总理强调:当前“中国制造”要转向“中国智造”必须重视职业教育。全国所有职教学校为提高办学质量,都主动寻找企业伙伴进行合作,构建工学一体的校企培育方式,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受到更好的培育,但因选用合作模式的不合理,使合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利用各自的资源在人才培养、外出交流、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共同完成任务的合作。工学一体是指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融为一体,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术、技能及职业素养。

一、找准“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出发点,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由于大部分学校与企业没有找到合作的利益联结点,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无法深入合作。因此学校与企业找准正确的出发点才能保证校企合作持久的生命力。

1.从校企需求出发

校企合作要想深度融合,实现双赢才是硬道理。因此合作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挖掘各自资源,相互培训,共同发展,互赢互利。如学校有师资、场地、设备、生源,企业有设备、技术工、场地、订单等。二者相互培训,共同完成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学生在培训、实习时,受企业的熏陶,能找到自己与企业人的差距,在技术与职业素养方面不断向准企业人的目标努力。学生在企业实习时虽然企业要付出材料、人工、时间,但学生在企业实习不领工资,企业经济收益影响不大,并且由于教学相长,提高了技术研究,也可以促进课堂增长和未来发展。这样校企两家才有开展合作的动力。

2.从学生全面发展出发

长期以来,考试分数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导致企业招不到满意的员工,学生找不到喜欢的工作。校企合作模式只有着眼于提高学生技术与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达到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目标,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发展。

二、构建适合本土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动社会发展

德国“双元制”使德国制造业水平领先于全球的事实,让每个中国人震撼。低廉的物品不再是国人的需求,“中国制造”必须向“中国智造”转变。而转变的必要条件是培养一批优秀的制造业员工,优秀的制造业员工来源于合理的办学模式。因此找到适合地方的、乃至于全国的校企合作模式至关重要。

基于中国企业发展时间较短,经济实力弱,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因产品变化大、工期短,无法安排专门的设备和工程师针对学生培训,学生刚到企业时废品率高,企业不愿接受学生实习。因此构建适合中国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考虑以下两种。

1.以学校为主导,培养适应范围广的准职业人

以学校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是以学校教育为主,根据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途让学生下企业进行参观、培训、实习等学习活动。这种培养模式是一种专业可对应多个企业的需求设置学习活动。学校出设备、场地、师资、教材,学生大部分学业在学校完成;企业出少量设备、样品、图样、材料、工程师等,校企协商确定学生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生的培育过程。这种模式的优势有:学生可以面向某一类企业就业;学生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学习,明白企业用人的规格,在技术、技能、职业素养方面都有明显提高;企业在与学校合作过程中间接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加强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情感,实现双赢。合作缺点有:学校投资大,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多种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

2.以企业为主导,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准企业人

以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是以企业课程为主,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中途让学生下企业进行参观、培训、实习等活动过程。与学校合作的必须是专业对口且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这样才能保证设备与技术的更新速度,并具可容纳较多学生同时进企业培训、实习、工作。学校负责提供场地、师资、少量设备,企业负责提供设备、产品原料、图样、技术、工程师等,二者共同开发教材。学习活动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设置,从确立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到工作页编写,均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根据企业的需要撰写;实习车间设备、工具、文化等参照企业的标准进行规划;专业教师与学生一起接受企业工程师的培训,企业员工也按照需要可到学校再培训。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学生在同一企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学习有针对性,学习效果好;企业也可培养本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赢效果。

只有找到合适的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出具有高水准的社会人,才能推动社会发展,才能快速让“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机加工校企合作模式
基于ArtCAM的数控雕铣机加工浮雕零件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钛二维机加工的切削力预测
冲管机加工艺的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