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英语“适性课程”的建构

2016-05-14 02:07江学英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摘 要】通过学本课堂、分层教学、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构建生态高效的初中英语适性课程,关注核心素养,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英语课程。

【关键词】生态高效;适性课程;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3-0045-02

【作者简介】江学英,广东省珠海市第五中学(广东珠海,519001)教师,副校长,高级教师,珠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珠海市首批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近年来,因承担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工作,经常有省级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入室跟岗的培训任务。在跟岗教师之间研讨最多的是传统英语课程设计与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偏差,即教师如何自觉主动构建适合班级每一个学生英语教育的探索。

传统的初中英语课程设计,基本上是按照国家开设课程的要求,使用统一的教材,一周上完规定的课时,教师重视“教”,忽视“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每天面对的是单词短语背诵、语言点讲解、篇章分析,完成任务、应付考试成了学生的首要任务,没有文化浸润,学生在这种课程学习中缺乏审美体验,思维发展僵化。

在跟岗培训过程中,经过反复研究,发现与传统初中英语课程相对的,是生态高效的初中英语适性课程。这种区别于传统课程的“适性课程”,以人为本,以开放与学科整合、教材整合为经,以个性发展为维,唤醒对话、体验、情感和智慧,构造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体系,具有体验性、多元性和适应性等生态高效特征。

这些年,笔者带领教师工作室的成员坚持将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融合,结合信息技术,坚持学科教学中的语言、文化、思维、情感并重,将英语课程指向人的核心素养,努力锻造完整的人的发展,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英语课程,构建了英语教师层面就能操作的“班级英语适性课程表”(见表1)。同时,我们探索了三种构建生态高效初中英语适性课程的途径。

一、国家基础课程:打造生态高效的学本课堂

1.以小组合作为特征的团队学习机制。

按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与分层教学的要求,遵循及时性、客观性、激励性原则,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学本课堂。在教学中,我们将班级视为一个具有共同学习目标、共同成长愿景、具有学习策略的团队组织,教师只是其中一员,是积极、主动、善于合作、虚心学习、充满导学智慧的“大同学”。这种学本课堂,一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单位时间学习效率;二是建立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交往机制,让学生真正合作、交往起来。

2.以分层要求为特色的教学策略。

除了在学法上突破,在学本课堂上实现动态的学生分层,实行弹性教学,也是将适性课程生态高效实施的有效策略。这种分层的弹性教学,教师随时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变化进行调整,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发展、转化。教师分析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特点,明确每个层面学生的问题与不足,再给予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几年来,“小组探究”与“分层弹性要求”的学本课堂,是学生享有适性英语课程的保障。学本课堂在尊重生命个体的丰富性与独特性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内驱力,实现了学生的立体成长。

二、生态高效教学资源整合:探索英语适性课程的最大可能性

1.跨学科整合:英语适性课程的亮色。

将英语原有的课程内容与不同学科进行整合,可以实现语言运用、文化理解、实践创新等融合式发展,主要的课程形式是课内必修的整合英语主题活动。这些主题活动形式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例如,在学习“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一单元的时候,我们与综合实践课整合,将打浆机、微波炉搬进教室,让学生亲手制作奶昔、三明治、水果沙拉等,实现了英语“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习得目标;在学习“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这个单元的时候,我们与生物课整合,讨论了生病与健康的话题,倡导学生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健商”意识;等等。

这些跨学科整合,让适性英语课程成为可能,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通过参与和动手的互动式体验,为英语学习增添了浓厚的生活色彩。在生活中使用、体验、发现英语,创设相对真实的课堂环境,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学习真实的语言。

2.英语节与主题活动:英语适性课程的焦点。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适应课程是主题活动,还有就是英语节。在英语节活动的设计中,我们特别注重文化体验,并特别注重对中西方文化内涵差异和意义的传达。世界越来越小,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越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中国灵魂与国际视野。比如,我们在英语节开展“复活节文化体验”。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也在四月,中国人通过清明节寄托对逝者的崇敬和哀思,西方人则借助复活节表达对生的喜悦。从敬畏生命的意义上看,两个节日看似差异很大,实则内涵一致。正是这种对死者的哀思和对生的喜悦,激励着人们积极生活,一代一代繁衍。

英语节中,我们还尝试将英语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社会文化活动中,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成长体验,引导他们在英语戏剧中发现自己,建立同理心、探索多样化及一切可能性,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形体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素养。

三、线上微课建设:拓展英语适性课程的时空

1.三个特点:教与学的变革。

建设线上的微课,主要基于三个特点的考虑:一是促进跟岗教师教学方式变革,拓展英语教学的时空,充分展示传统课堂上很难跟进的英语语言与文化的魅力;二是希望逐步引导所教学生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变革,培养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三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适性课程,提供更多的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学习。由此,我们一边学习新技术,一边制作微课课程,设计了“初中英语语法系列”“西方社交礼仪系列”“英语交际话题系列”等英语适性课程。

2.系列微课:拓宽英语适性课程的时空。

三大系列的“小小英语适性微课程”,涵盖了人文与经典、语言与文化、社会与发展、科学与实践等内容,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延展了英语适性课程的时空。线上与线下学习的结合,给了学生更多的兴趣选择。

同时,线上微课对跟岗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英语适性课程的微课不仅需要“颜值”,而且需要高端的学科素养和教学个性以及教育智慧。这样的课程建设,既锻造了跟岗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素养,也是跟岗教师学习的过程,拓宽了教师学习的时空。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激励管理的混合式研修在教师工作室的运用研究”(课题批准号:2014ZQJK01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