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贫困高中生申请助学金的心理现象

2016-05-14 13:37刘星红
新课程·中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助学金贫困生心理健康

刘星红

摘 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贫富差距拉大,偏远贫困地区的高中学生因经济困难在申请助学金过程中深受心理困惑的影响,这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与成长质量,进而影响校园和谐氛围。如何应用心理脱贫理念及其他途径助其摆脱心理困惑,使他们有尊严地生活着是值得教师深入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健康;助学金

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在当今年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师所培养的学生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品德、强健的体魄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适应不同环境和承受各种挫折的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贫困生申请助学金过程中的主要心理特征

1.迫切感

高中教育不再是义务教育,学费、学杂费和生活费已成为贫困家庭的重要负担,为了解决这些费用,父母不得不外出务工或东凑西凑、到处借款。国家与社会爱心团体为解决贫困学子的经济负担,特设立助学金,而助学金的申请已成为贫困生解决家庭经济负担的重要途径。在申请过程中,贫困生迫切需要通过申请争取到相应的助学金,以减轻家里负担,也相应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2.自卑感

生活上,大部分贫困生来自偏远山区,家庭条件差,又加上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不一致,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城乡间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差异,使贫困生心理产生巨大的反差。由于在穿着打扮、吃喝玩乐、生活用具等各方面的明显差距,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怀疑,他们开始低估自己,甚至开始否定自己。他们害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和鄙夷的眼神,逐渐陷入自卑的泥潭。他们对人际交往的开支难以承受,对集体活动消极退缩,他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他们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只能自己默默地承受着这无形的压力。

心理上,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逐渐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由于这种心理特点,使贫困中学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他们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不少人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顾影自怜,因此,很难与群体中其他成员沟通、交往、合作。

3.失落感

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面对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和高昂的生活开支,心理上开始不适应,精神压力增大,情绪起伏也大,易动怒,疑心重,对人冷淡、封闭孤独。贫困生如在申请助学金过程中,当出现事与愿违的事时,就会有极大的失落感,甚至会自暴自弃,长期发展下去容易形成心理病变,轻则焦虑、忧郁、恐惧、自卑,重则精神崩溃、自杀等,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愤怒感

普通高中资助名额和经费都有限,在申请资助过程中,有个别不贫困的学生没有丝毫的道德羞耻感,通过种种手段办理一系列的贫困证明进行申请,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伪困生”。这些“伪困生”在申请到助学金后,也往往把这笔钱用作请客吃饭或奢侈消费,他们的这种行为给真正贫困生的心理造成了一种巨大的创伤。贫困生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和欺骗,心里感到很愤怒,于是对学校、对老师产生了一种不信任感。

二、采取的相应措施

1.加大资助力度

近几年来,国家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安心学习加大了资助力度,但其力量还是有限,为了更好地发挥助学金的功能,学校应将国家助学金与社会资助金相结合,发挥团结的力量,更大面积地资助真正贫困的学生。还有提高奖学金,使贫困生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更多的资金。

2.完善资助程序

为了更进一步规范资助申报程序,资助工作人员在审核过程中应更加严肃认真,加强调查取证,加大相应力度,如: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贫困生心理教育,建立诚信档案等,将助学金真正用到贫困学生身上,避免“伪困生”的出现。

3.加强心理辅导

学校应针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点面结合,组织心理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发展给予具体指导。例如,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型讨论会、感恩教育等形式进行人生理想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完善个性,战胜自我,促使高中贫困学生能够面对现实、适应环境,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使他们认识到,贫穷是事实,但不是缺点,更不是耻辱。现在贫穷不等于永远贫穷,相信只要不怕困难,认真学习,不懈努力,贫穷现状是会改变的;通过集体咨询、个别面谈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等心理咨询形式,对有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的贫困学生,主动进行咨询、了解、干预,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必须指出的是,尽管学校老师、同学的关怀和帮助对消除贫困生心理障碍至关重要,但这些帮助只是打开这些学生封闭心扉的外力。要真正远离、摆脱心理疾患,关键还在他们自己。

猜你喜欢
助学金贫困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对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的思考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