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6-05-14 00:36孙娟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高校学生

孙娟

在新时期高校扩大招生的形势下,在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再加上新思潮、新形势、新科技的冲击。所以,高校大学生的党员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怎样把握好大学生的入党标准,入党后的再教育问题也迫在眉睫。怎样在大学生党员数量增加的同时保证党员的质量,也是我们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就要从多方面找原因,想办法。高校党建工作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给予了研究和探讨,希望对整个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新时期高校党建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一般为兼职,工作量大,对学生党建工作研究不够

纵观高校党建工作者队伍的现状,高校中存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数量要求与党建工作者较大的工作量之间的矛盾:一是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增,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量越来越大,给高校党建工作,特别是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存在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二是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都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教师定编定岗,专职党建队伍人数却相对减少,部分高校的党务工作者身兼数职,大部分由辅导员兼职,工作中常常陷于捉襟见肘的窘境;三是根据高校党建工作特别是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要求,党建队伍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折射出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量和党建工作者数量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对党建工作者素质要求与其实际现状之间的矛盾。

面临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如高校党建工作者研究还不够深入,工作思路还不够开阔;对广大学生加入党组织的教育和引导力度不够,方法不多;一些学生缺乏向党组织靠拢的热情;同时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少数基层党组织还存在着软弱和工作不力的现象;部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好,有的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薄弱,等等。

(二)大学生入党标准不同于普通基层党员,把握上存在偏差

在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中,由于对大学生党员标准的把握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党员质量。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唯学习成绩为标准,过分强调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思想政治表现,缺乏全面综合考察。二是唯参与社会工作为标准,过分注重社会工作的表现而忽视其学习成绩,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及其工作的情况为标准。三是唯完美为标准,过分强调完美、求全责备。要求大学生党员各方面都要以身作则,全面发展,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学生党员的要求,主要看其政治态度、入党动机、创新素质与能力,不能把个性、性格上的差异作为不符合党员条件的理由,而把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挡在党组织大门之外,容易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再教育不够系统和扎实

面对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大学生接受新思想多,同时容易受不良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虽然经过党组织的培养、考核,大多数学生党员在发展时基本达到了党员条件。但也有部分同学,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思想滑坡,甚至出现违纪现象,损害了党员形象。目前,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入党前的教育培养,轻入党后的再教育现象。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再教育缺乏计划性、系统性、连贯性,存在着突击式的做法。多数党支部把党员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相对淡化、放松,导致其理论知识贫乏,党性修养不高。

二、针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面对学生党建工作出现的新问题,高校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手段、体制,切实加强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结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应该有目标、有措施、有计划的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一)加强大学生党支部书记和骨干力量的培养

每名党员都生活在党支部中,是党支部中的一员,大学生党员也不例外。加强党支部在学生当中的凝聚作用,促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一个好的支部,能够带动和感染周围的学生骨干进步。所以,要加强对学生党支部书记和骨干力量的管理和培养,使他们的工作即与时俱进,又具有激情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学生中的“领头羊”作用。

(二)结合大学生特点,抓党员教育管理创新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一是培养对象整体素质较高。大学生党支部面对的都是大学生,他们具有较深的文化功底、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高校大部分学生要求住校,有较充足的时间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三是大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际形势,能够很快地对发生的事件做出反应。

结合以上特点,大学生党建工作可以较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1.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

围绕大学生的身份特点开展“关键时刻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学习优秀有党员”,以纪念日、时事等开展参观学习、党员宣誓、座谈、观看革命教育影视片及义务劳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党的认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支部要注意紧密结合形势不失时机的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党员的爱国热忱和工作热情。

2.高年级学生党员带动低年级的学生党员

学生党员应该在学生中和各项集体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低年级学生在身边就能找到“标杆”,使每一名学生党员都是一个“标杆”,都是一面“旗帜”。

3.建立大学生党支部信息网络

(1)建立一条从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培养人→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的信息畅通网络,层层管理,层层监督。利用党支部信息网络发布会议、活动通知和信息等,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建立学生党员登记网,其中包括入党申请人登记网、入党积极分子登记网、学生党员登记网,对每一名要求入党的学生基本情况都有所了解。网络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及时介入,不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性,不但不利于网络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高校学生党建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3)建立学生入党材料档案制管理。把每一名申请入党学生的材料都建立档案袋,如入党申请书、申请入党人登记表、思想汇报、团员推优、党课结业证、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等一系列入党材料都装入袋中,这使入党申请人的材料便于管理和查找。

(三)建立广泛的民主监督制度和渠道,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监督

建立广泛的民主监督制度和渠道,加强对学生党员进行监督,是保证学生党员质量,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保持党员先进性,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的有效途径。要建立自我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监督等监督机制。如:党员挂牌;党员承诺;定期进行党员民主评议;群众民主评议党员;经常组织开展“我是一名党员”“党在我心中”“我身边的共产党员”等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党员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职责和宗旨,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更好地履行党员的义务。

总之,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将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也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我们作为高校的党务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牢牢把握学生党建工作的前进方向,注入学生党建工作新的活力和无穷生机,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业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历来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党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龙头,培养一批具有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优良、战斗力强,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大学生党员,是关系到我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一件大事。

参考文献:

[1]王颖,苍如意,马惠武.浅谈党建工作中的创新[J].科技风,2013,(02).

[2]胡爱国.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探讨[J].科学大众,2013,(12).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高校学生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