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贫困生感恩诚信意识的现状及对策

2016-05-14 09:48陈元元
新一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感恩诚信

陈元元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校资助工作中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其中贫困生的感恩诚信缺失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如何对贫困生进行感恩诚信教育,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感恩;诚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扩招和学费制度的改革,国家为了帮助比例日趋扩大的贫困生完成学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贫困生资助政策。然而,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引发的各类问题也日趋严重。由于我国高校对贫困生资助主要表现在经济资助方面,相比较而言对贫困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关注较少,因此部分贫困生出现了一系列思想问题,在受助过程中,感恩诚信意识严重缺失[1],有的受助学生将国家和社会的资助视为理所当然,养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懒惰情绪。

一、高校贫困生感恩诚信意识现状

(一)感恩意识淡漠。“感恩”是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给自己的帮助和恩惠高度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在贫困生获得资助时,得到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一份爱心关怀和精神鼓励,在现行的国家资助政策下,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大多数学生心存感激,并渴望努力学习,在今后以实际行动来回报,但不可否认也有部分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

(二)诚信意识缺失。贫困生诚信的缺失问题主要凸显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上[3]。国家助学贷款的是针对在校大学生实行的无担保的信用方式个人信贷消费贷款,信贷的偿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诚信度。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高校中存在着严重的还款信用危机现象,个别学生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就存在主观欺骗的不诚信行为,缺乏应有的偿还意识,不守信用,诚信意识淡薄。

二、高校贫困生感恩诚信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感恩环境的忽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低下,父母也缺乏给予孩子良好教养的意识和精力。在孩子面对成长的困惑和对社会现象的不解时,父母不能及时对他们予以引导和帮助,从而导致了孩子与他人的沟通障碍,孩子易产生自卑、淡漠、自我封闭心理,从而出现感恩诚信意识缺失的现象[2]。

(二)学校感恩教育的忽视[4]。长期以来,各级学校均较注重学习成绩、升学率和就业率,相对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感恩教育自然也很少进入学校教育的视域。罗海鸥对我国大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认为“我国大学德育目标比较抽象、模糊,忽视基本品德素质培养,与学生实际脱节,德育内容漫无边际,存在‘远、大、虚、旧、偏的弊端”。

(三)社会感恩土壤的缺乏。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大行其道。有人为了实现个人自私的目标而不择手段,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信任危机。有人不敢相信人世间有真爱,做好事前,先考虑会不会被诬陷; 受到帮助时,总担心会不会是陷阱。这样的社会氛围对囊中羞涩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影响,部分学生虚荣攀比、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心无感恩之念。

三、高校贫困生感恩诚信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家庭感恩诚信教育。家庭教育是最初的社会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他们对“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缺乏理解和传承。父母要与他们多沟通,纠正他们盲目地追求消费的认识,鼓励他们努力奋斗,切莫将助学贷款和所获资助用于和其他同学的物质攀比,加强亲情教育,逐步树立感恩诚信意识。

(二)借助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提升贫困生诚信意识。增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是高校资助育人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应贯穿于资助育人的全过程,对贷款的同学要求其学习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规定,在校内宣传栏里宣传国家对贷款违约现象的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在获贷同学毕业时,要与其签订《还款承诺书》,告知他们的还款要求,这些做法让贷款违约情况缓解的同时,也起到警醒的作用,使贫困生感恩诚信意识得到提升。

(三)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构建培养诚信意识,首先在于社会的大环境,社会舆论要大力宣传感恩诚信教育,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氛围,人人诚实守信,对不诚信的行为坚决抵制并给予严厉批评。贫困生在这种良好氛围下被影响,对于获得的国家和社会资助都心存感激,同时逐渐提升社会责任感和爱心传递的意识,让感恩诚信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道德品质被传承和延续。

总之,感恩与诚信相伴相随,对于贫困生的助困教育,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犹如鸟之双翼。感恩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长期的教育过程,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才能真正发挥国家资助政策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范开菊.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与重塑[J].河南职业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6):74-76.

[2]庞明珍.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时代内涵及意义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7):75-77.

[3]虞建钧.高校助学贷款违约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3):117-118.

[4]李荣江.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12):70-71.

猜你喜欢
高校贫困生感恩诚信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