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及管理研究

2016-05-14 04:37冯杏英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作业管理作业设计优化

冯杏英

【摘 要】在对农村小学语文作业的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作业是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有效的作业设计和管理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农村小学的一线教师要立足于学校实际,对影响作业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因素有较清醒的认识,并且能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及管理学生的作业。

【关键词】作业设计;作业管理;优化;策略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作业的设计随意盲目

1. 教师对大量家庭作业的过分依赖

大多数学校都存在“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对教材的分析、把握不准,课堂上讲得多、练得少、讲得泛、练得滥。因此,出现了某些教师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的现象。殊不知,这种“大海捞针”式的战术正是教师过分依赖家庭作业的体现,也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

2. 教师缺乏作业设计和作业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从学生的作业登记本中发现,语文的作业大部分是听写、默写、抄写以及练习册,而且同一个老师在教学不同教学内容时布置作业的形式几乎是一样的。由此可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没有清晰的设计意图,缺乏作业设计和作业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要求学生课上到哪,《课课精练》《同步作业本》就做到哪,这种随意、盲目的作业多半是低效的。

(二)学生作业的质量低下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待作业不认真;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完成作业,主要原因是作业多、作业难、没兴趣;更有部分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农村的环境以及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现状也难以保证家庭作业的质量。

(三)作业环节与教学环节脱节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铺垫和延续,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反馈方式,对教学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忽视作业的设计与管理环节,多半是“拿来主义”,忽略教学中作业布置环节的技术性,作业布置缺乏对教学的指导性。

(四)教师对作业管理存在缺失

作业管理对于抓好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环节的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业检查很难评判优劣。我们在常规检查中发现有的教师布置、批改作业时重质而不重量;有的教师则重量而不重质;有的教师作业布置没有针对性或不符合学生实际,成为无效作业;还有的教师作业不重视评讲及对教学的反馈等问题。

二、农村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及管理的策略

(一)概念的界定

“作业设计”是备课中的重要一环,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学情而精心设计的课内、课外的练习。“作业管理”指的是针对作业的设计、布置、完成以及评价和讲评等环节的规范和要求。

(二)国内外对作业设计及管理的研究情况

1. 国外对作业问题的研究进展

早期苏联的教学论专家们就曾对作业的方法与策略作过专门的论述。凯洛夫曾指出“家庭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这种作业从根本上具有用独立作业的方法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并使学生的技能和熟练技巧完善化的使命”。斯米尔诺夫把学生的独立作业看成是教学论研究的六大内容之一,并详细地论述了学生家庭作业的意义、种类、组织作业的教学要求和家长在作业中的作用等。著名教育家克伯屈设计的项目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学生不必完全听命于教师的讲授,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来选择适当的项目进行学习。库柏出版了专著《家庭作业》,对作业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2. 国内对作业问题的研究进展

国内学者对作业问题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如浙江海洋学院的宋秋前在《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中提到:“实施有效作业,首先要求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确立与现代教学和新课程理念相符合的现代作业观。”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张丰在《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中提到应在传统作业研究的两个维度(量的多少与题目的难易)基础上增加四个分析维度“作业的有效与无效、作业答案的收敛与开放、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与被动、不同认知习惯学生的不同作业特点”。很多学校对作业改革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等。

(三)优化作业设计及管理策略

如何才能做到优化作业设计,减少作业的量、提高作业的质,从而真正达到作业辅助教学的效果?

1. 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业设计多样化

作业可以了解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衡量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平时学生的辅导教材练习题型也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通过写、读、看、操作、玩耍等形式,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除此以外,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各种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作业。在形式多样的作业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语文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对作业保持一种新鲜感。

(1)续编故事。在学完课文以后,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联想和内心体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如:学完《凡卡》一文后,让学生续写凡卡的未来。通过续写,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痛苦的凡卡如此向往美好的生活及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与罪恶。

(2)观察体验。学课文之前或学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和体会,写成观察日记。如学完《白鹅》一课后,为了感受白鹅的可爱,给学生布置观察鹅,学生兴趣特别浓,通过观察,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小动物的可爱,还从中培养了自己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

(3)想象画图。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图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美好而深远的意境。

(4)演课本剧。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编课本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可以自制一些简单道具。为了表现人物性格,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为了排好课本剧,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等等。

(5)特别作业。教师机械式、重复式地布置作业,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时刻求变、求新,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出发点,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体验成功。

3.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设计层次化

研究表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超常(130以上)和低常(70以下)约各占1%,偏高(110~129)与偏低(70~89)约各占19%,智力中常约占60%。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就应注意作业的层次化,避免“一刀切”。如笔者教授《学奕》时,给学生布置了如下的分层次作业:(1)按照节奏,读通读顺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3)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优秀学生三个都完成了,中等学生则做到第二点,接受能力稍微低下的,能够完成第一点。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分层次设计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业设计综合化

(1)课内外联系。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因此,课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让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了《草船借箭》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

(2)学科间融合。语文教材内容上涉及到自然、历史、地理、社会和科技等知识领域的方方面面。在布置语文作业时,笔者常常会渗透一些语文学科以外的知识,让孩子尽享学科融合的美味,缓解单一知识的疲惫之感。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笔者设计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以“地球会覆灭吗?”为题开展一次班级讨论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人类家园的重要性。学了《圆明园的毁灭》,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了解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一段不可忘记的国耻,既增加了历史知识,同时又点燃了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激情。

(3)校内外沟通。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视听手段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如听广播、看电视、上因特网……让学生成为“错别字纠察队”“啄木鸟医生”,到生活中去纠正错别字,规范语言文字;春节期间,让学生摘抄、搜集春联,对比赏析;让学生搜集广告用语,编写广告;让学生摘抄文明警示语,自编自创文明警示语……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曹秀华.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分层作业设计[J].教育探索,2006(11).

[3]哈里斯·库帕.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5(06).

[4]朱宝娜.谈谈作业形式的优化[J].江西教育,2004(12).

猜你喜欢
作业管理作业设计优化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落实各方责任 加强特种作业管理
客车调车作业管理的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