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家校激励机制的尝试

2016-05-14 06:04甘育敏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激励机制

甘育敏

【摘 要】运用激励机制进行学生管理就是要求班主任针对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或措施,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来调动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红棉家庭卡》的使用,旨在运用激励机制原理,创新家校联系工具,探索家校合作激励机制。

【关键词】《红棉家庭卡》;激励机制;家校合作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鉴于家长家庭教育观念薄弱,家校沟通媒介单一,家校联系手册功能不足,我们借助《红棉家庭卡》,进行有效的家校联系方式的尝试,探索构建家校激励教育机制,强化家校合作教育的作用,形成了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家校合作教育的途径。

一、《红棉家庭卡》激励机制的设计思考

运用激励机制进行学生管理就是要求班主任针对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或措施,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来调动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红棉家庭卡》旨在运用激励机制原理,创新家校联系工具,探索家校合作激励机制。

二、《红棉家庭卡》激励机制内容

激励机制分阶段、多方面评价激励学生和家长,分别从“善正孩子”“善正家长”两个评价主体,从“一起读”“一起做”“一起high”“一起进步”四个“一”的家庭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设计等级式的评价模式和奖励制度(见下图,分别是封面和里页)。

《红棉家庭卡》每周填写一次,分别由学生对爸爸妈妈四个“一”进行优秀、中等、差评三个等级的评价,分别填涂三个小红棉、二个小红棉或一个小红棉。

学生收集到10个红棉印章就能换领1张红棉卡;2张红棉卡就能参加班级换领礼品。学生兑奖内容有:1次向全校同学表演的机会、1次做红蓝使者的机会、1次做值周队员的机会、1次实现自己小愿望的机会、1次三天自选同桌的机会、1日穿便服的权利(逢周五)、1张校长亲笔签名的纪念卡……

家长的兑奖方式更是灵活多样,由孩子决定奖励家长的方式,比如:给爸妈一个拥抱、送爸妈一本书、发给爸妈一张“红棉娃娃”贴纸、写给爸妈一封表扬信……

对于四个“一”能进行坚持和有效开展的家庭,我们还进行“书香家庭”“巧手家庭”“快乐家庭”评选。

三月、四月:书香家庭评选

评选要求:见上表1。

四月、五月:巧手家庭评选

评选要求:

爸爸(妈妈)和孩子一同完成一项劳动技能,并能体现自己独特的操作,能向其他同学和家庭推广和介绍。请每个家庭拍摄3-5分钟以内的视频,视频中最好能把技能关键操作点,拍摄剪接好,文件以学生名字命名,发到班级邮箱。

评选数量:通过以上内容的评定,由全体学生推选班中15个巧手家庭。

五月、六月:快乐家庭评选

要求:

1. 家庭成员能共同承担责任。

2. 每天晚上一家人能尽量一起晚餐,双休日能尽量在一起,共度时光。

3. 家庭成员彼此相爱,互相理解,每天笑脸迎人。

评价方式:

以老师观察和学生表现为主,根据《红棉家庭卡》的填写情况以及孩子每天回校的情绪状态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评选数量:通过以上内容的评定,由全体学生推选班中15个快乐家庭。

三、《红棉家庭卡》激励机制特征

1. 多元的激励主体

《红棉家庭卡》强调激励主体的多元性,引导家长、学生一起参与到激励活动中,让学生和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展现不同个性、不同特质,充分发挥的个性和兴趣,让家长和学生在四个一的活动中,开展有益身心的家庭活动,增进彼此了解,形成良好家风。

评价激励的主体和客体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有转换才能发挥积极评价的更大作用。例如,《红棉家庭卡》第一期的评价激励主体是学生,教师根据《红棉家庭卡》的内容和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第二期的激励主体既是家长,也包括学生。实现激励主体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争取到每个家长参与支持,实现学生自主成长,让每个学生都有成为“善正孩子”,每个家长都有成为“善正家长”的奋斗目标。

2. 量性和质性兼有的激励评价

《红棉家庭卡》第一期的激励活动,注重引导学生能在家庭学习和活动中争创更多的小红棉,激励学生兑换各种礼物,实现学生的心理需求。

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进入第二期的激励活动,除了保留原来三个等级的量性评价,同时也通过“老师悄悄话”“爸妈悄悄话”“孩子悄悄话”三个评价主体,记录“互相奖励”的内容。老师和家长质性评价学生一周情况,让家长既能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切实做到一周和家长之间互通信息,让老师掌握学生在家学习活动情况。老师和家长的文字评价,作为一种信息反馈,对学生的行为活动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3.从物质转向精神的激励措施

《红棉家庭卡》活动中必须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这一原则。在激励的过程中,精神激励要以一定的物质形态来实现。同样,物质激励也要体现一定的精神意义。二者的有机结合,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红棉家庭卡》的显著成效

在《红棉家庭卡》的两次修订使用中,我们发现无论是一开始由老师根据家长反馈奖励学生小红棉印章,还是修订后,由家长和孩子根据双方一周表现,在表格上填涂红棉印章,我们的孩子和家长都以高度的热情积极参与家庭里的学习活动、家庭劳动,共度美好时光。经过一个学年每周的评定,通过激励机制,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锻炼,在家做到自主学习,喜爱阅读,注重动手实践,培养健康阳光个性,进而使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个性品质得到发展。而老师在班会课上作小结,在校讯通中留言激励,在家长会上反馈家校合作的情况,表扬进步特别快的学生,更加激发了学生接下来的新一周要做得更好。

家校合作就是在学校与家庭之间不断地创新家校联系卡,开展《红棉家庭卡》相互影响和循环往复的链状互动过程中动态发展的。激励机制的活动,实质上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对家校携手,促进家校合作育人,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双赢的班级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卫明.班级激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沈信民.激励管理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3]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