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2016-05-14 12:10邹艳荣
学理论·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双师型高职教育

邹艳荣

摘 要: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编制《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量表》,针对广东省三所高职院校750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初步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包括教育创新能力、管理协调能力、良好心态、人际交往能力、自我发展意识、教学能力六个因子。

关键词: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4-0207-0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等技术应用型操作型人才的重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新技术、新发明的应用和推广,使得各行各业对技能型、操作型人才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国务院在2014年2月26日专门召开了会议,研究部署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工作,在会议上职业教育得到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社会不光需要学术型、理论型的人才,同样也迫切需要大量技术型、操作型的职业教育人才,而这些人才大多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可见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问题提出

胜任力一词翻译自拉丁语Competere,是素质、能力、资格、胜任、特征的含义,在197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首次提出,并经戴维·阿尔维奇将其引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胜任力最初用于美国国务院外交官的选拔,并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证明了胜任力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创造的巨大价值,并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运用,由此引发了一场胜任力革命。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社会对大学生的教育质量也越来越重视,而教育质量的高低又与教师胜任力息息相关,以致教师胜任力及其模型成为热点应该深入研究。

建设一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又有较强的从事本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应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重点在于了解高职教师胜任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培养机制上,基本的胜任特征是教师能否胜任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聘用、考核、评价、培训的标准,而完善培养机制有利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和终身发展,可以使“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形成制度,得以规范和明确。

通过文献资料阅读发现国内关于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有:徐建平(2004)从胜任力角度,基于文献分析,采用BEI技术、胜任特征核检表、心理测量学等方法,对教师胜任力进行了较系统的实证研究,获得了包括教师共有的11项胜任力特征和优秀教师具有的11项胜任力特征的教师胜任力模型,编制完成了包括50个项目,10个分量表的《教师胜任力测验》。

马红宇、唐汉瑛等(2012)借鉴管理学领域中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的方法,编制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问卷,并通过专家评价和绩优组与普通组教师之间的差异比较,对初始指标进行确认和筛选。经过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包含教学技能、专业知识、职业态度、学生观念、个人修养等特征。吴树雄《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2009),提出应对教师胜任力评价建立科学的模型,显示出一定的导向性。以准入资格、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健康水平为维度,设计评价体系。刘学方和王重鸣(2006)基于对200多家家族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访谈及问卷调查,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包括组织承诺、诚信正直、决策判断等8个因子和管理素质、关键管理技能2个维度的家族企业接班人胜任力模型。陈万思、赵曙明(2010)通过对中国最佳雇主人力资源总监的研究,构建了包括战略管理、变革管理、职能管理、员工关系管理4个维度,共18个因子的二阶一因子、一阶四因子胜任力模型。姚翔、王垒(2004)通过对某IT企业开发部门的三百多名项目经理和项目小组成员进行问卷调查,构建了IT企业优秀项目管理者包括个性魅力、应变能力、大局观、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品格5个因子的胜任力模型。

从文献阅读中,我们发现从胜任力被提出至今,多数研究倾向于公司职员、中小学教师胜任力特征的解释及分类,对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研究较少。虽然目前国内研究胜任力模型的专业学者不在少数,关于胜任力方面的文章不计其数,但大多数的文章都仅限于对胜任力表面含义进行研究,很少涉及胜任力的本质和核心,尤其针對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少之又少。可见,关于胜任力模型的研究还需要不断深入和扩大,力求达到全方位、多层次,至之趋于完善。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起到优胜劣汰的自动筛选功能,不少企业亟须高级技能型人才,这无疑直接推动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发展,但时至今日,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的评估仅仅通过考试、培训完成,对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因此,本文从一个崭新的角度研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问题,从而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本研究概念界定

“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具有讲师(或以上)职称,能够自主的研究和完成其教学任务,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A.通过专业资格考试拥有特许的资格证书,并且该证书与其工作有密切相关性。B.在实际工作中,有两年以上在大型企业进行实践指导的工作经验,且业绩突出,为相应单位做出贡献,能够在学校中指导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外实践活动。C.近五年,在工作单位中积极参加两项以上科学技术研究,效果明显,被相应单位采纳应用。D.近五年,为学院基础设备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能够自主研究和完成其教学任务,主持或参加两项校内课题研究,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是同行中的佼佼者。

胜任力是区分工作能力卓越、表现优秀者与平庸者的一个标准,具有长久性和真实性。本研究所谈到的“胜任力”指的是高校教师胜任职位的能力,不是一个人的所有能力。胜任力模型是完成一项工作,取得业绩时所具备的一系列胜任力特征的组合。这种组合特征能够准确地表达个体的整体胜任水平和业绩能力。

三、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

(一)行为事件访谈法获取胜任力要素

围绕一个优秀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胜任力特点,我们针对广东省三所高职院校的6名中层管理者、10名专任教师、20名学生进行访谈和交流。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提前设计好的提纲依次对访谈者进行访谈,并在征得访谈对象许可的前提下进行录音。访谈结束,我们根据录音资料,整理出80项胜任力特征,并以此形成问卷初稿。

(二)《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问卷》的编制

我们从教师、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根据访谈提取的80个胜任特征,结合利克特五点量表编制《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问卷(教师版/学生版)》,然后在所选取的三所学校随机发放问卷75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690份,回收有效率为92%。

(三)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在回收的问卷中,我们样本的专业情况如下:理工类332人,经管类206人,两个专业人较多,其他专业相对比较分散。年级分布情况为一年级230人,二年级161人,三年级299人。性别为男349人,女341人。

(四)项目分析

首先根据数据求出量表总分,然后按照总分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找出27%总人数所在的分数,其中高分组分数≥363,低分组分数≤305,然后用T-test检验高低二组在题项上的差异。结果发现所有题项的t值均达到显著,说明这些题项均能鉴别受试者的工作能力。

(五)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胜任力模型

在因素分析进行之前需要对原始变量的相关性进行检验,本文采用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方法进行。其中KMO值为0.975,大于0.5,Bartlett's球形检验卡方值为41 858.62(自由度为3 160)达到显著,说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在SPSS11.5软件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在提取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原始变量的变量共同度大于或接近0.6,说明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在整体变异数分析中发现:转轴前10个因素特征值总和为49.248,可以解释的总变异量为63.139%,转轴后10个因素特征值总和为49.248,可以解释的总变异量为63.139%。说明这10个因子能够反映数据的大部分信息。根据因子分析,我们共抽取去10个共同因子,然后根据因子间的相关性,通过合并因子,最终确定6个因素。这6个因素分别为:教育教育创新能力、管理协调能力、良好心态、人际交往能力、自我发展意识、教学能力。

(六)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统计分析表明该问卷的a信度系数为0.9834,各因子的信度系数均在0.85以上,说明问卷具有较高信度,测量结果可靠。本次问卷调查数据总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3.139%,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如图1。

參考文献:

[1]陈岩松.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0(4):84-89.

[2]郑烨,王明杰,李金龙.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3-37.

[3]陈鸿雁,文龙,曹大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93-96.

[4]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杨宇环.基于胜任力指数的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与实证分析[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3.

[6]张常维.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与绩效关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7]冀虹飞.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流程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1.

[8]陈植乔.民办高校教师胜任力与工作绩效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2(5):75-77.

猜你喜欢
胜任力模型双师型高职教育
胜任力模型在煤炭销售企业人才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素质结构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