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好文

2016-05-15 03:14张玲玲
名作欣赏 2016年16期
关键词:国文陈先生头条

何为好文

这个题目,让我联想到微信标题中铺天盖地的“深度好文”,这自然是推广者为增加“粉丝量”和“关注量”在文字策略上的考虑,用一个炫目而吸人眼球的标题,让人欲罢不能。信息时代,这本无可厚非,但言及好文,人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并不能一概而论。作为一本传统的纸质刊物,所选文章直接反映的是编辑的学识和素养、格局和眼光,为此,我们确也诚惶诚恐,怕污了读者耳目,也怕让自己的名声受辱蒙羞。

鉴于此,我们工作的最核心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寻觅天下好文章。然而,什么样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呢?“本期头条”中,陈仲义先生在论及好诗时谈到“好诗属于‘发见’‘发明’之诗”,推而广之,对“好文”的定义也可套用陈先生的这句表述:“好文属于‘发见’‘发明’之文。”无论是在历史研究中从驳杂的史料里勾连出别人未曾“发见”的隐秘事实,还是在当下的文学现场里提炼出能反映时代特点的观点见解,我想,这“核”就是作者的“发见”“发明”,它是一篇文章的“眼”,无“核”无“眼”之文,只是词语的搬运工而已。

按照这个标准,检视本期所刊之文,虽然并非每篇都能让自己称心顺意,但有些文章还是能跻身“好文”之列的。如上引的“主笔头条”,陈先生对现代诗接受中五种品级梯度的提法,在诗歌赏析方面就有很重要的建构意义,它是一种标准,任何标准都可商榷,但它无疑也彰显着作者的“发明”,想必对读者会有所启发。“古典丛谈”中沈善增先生对《论语》的重新解读,带给我们的也是这种感受。虽然,《论语》的经典性几乎无人怀疑,但因其时间的久远,对它的解读早已附着了太多后人的价值判断,每种解读离事实有多远,离孔子有多远,我们不得而知。沈善增先生之文,功力可见,智慧可窥,尤其在浩瀚的文献中能拨开迷雾“成一家之言”,此“发见”“创造”之功,不仅成就其“学”,亦成就其“人”——一种思想独立和人格独立之人。

“域外文苑”中李建军先生对“俄苏文学”的解读一贯保持了作者批判的锋芒,以作品为本位,还事实以真相,客观、严谨、理性、睿智,是能让读者开悟进智之文,这样的文章,一直为我们所珍视。“语文讲堂”这一栏目,则致力于为中学语文教师和语文界贡献有价值的思想,而傅国涌先生的《民国的国文老师》一文可作为参照来读,无论是文中对“国文”概念的梳理,还是对民国时期国文教师风采的展示,对目前乱象丛生的中学语文界应该有借鉴意义。

“好文”的定位,见仁见智,此处不一一列举,读者慧眼,自能选出一二,滋养性情,提升智力,于编辑,就很欣慰了。

猜你喜欢
国文陈先生头条
微头条
永远的怀念
转弯, 也是人生的一种前进方式
打麦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头条》(四首之三)
送你一朵北部湾浪花
老板不知银行新规 被工人骗万元
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