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解北京律师“人才荒”

2016-05-15 03:07法人彭飞
法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外地执业法人

文 《法人》见习记者 彭飞

特别报道SPECIAL REPORT

怎解北京律师“人才荒”

文 《法人》见习记者 彭飞

从北京律师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确实需要很多高端人才供给渠道。如果人才受到政策限制进不来,就会造成青黄不接。但北京律师人才荒,不仅仅在于外地律师进京执业的限制,更在于部分律所仍是旧的体制和管理,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吸引人才

河南某律师事务所翟灿明律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那年,因为父亲生病,他选择先回到老家工作一段时间。2010年,当他带着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再返回到北京,准备申请北京实习律师时,却遇到了政策门槛。

2010年初,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市律师协会分别出台文件对在北京申请实习的人员所要准备的材料进行调整。

根据北京市司法局2010年1月1日颁布实施《北京市司法局律师执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律师申请异地变更执业机构,应当向拟变更执业机构所在地区县司法局提交北京市所属人才机构出具的人事档案关系存放证明。

随后北京律师协会跟进发布《关于调整申请实习人员相关申请材料的通知》,要求自2010年1月18日起,对本市申请实习人员申请材料进行调整,人事档案存放地为北京市所属人才机构(包括北京市人才交流中心、北京市司法局律师库、各区县人才交流中心、街道办事处)。

按照北京市所属的人才机构的要求,他们只接受北京户籍人员人事档案的存放。根据北京司法局规定,外地户籍律师将无法变更执业机构进入北京;而根据北京律师协会规定,外地户籍人员将无法在京实习。

“外地户籍人员进京做律师”的门由此关上。

和所有被卡在“门外”的准律师一样,翟灿明郁闷至极:“我在北京上的大学,我的很多的同学、老师、朋友、圈子都在北京。对律师这个非常依赖社会关系的行业来说,一下子把我隔离北京,无异于掀翻我的饭碗。”

最终翟灿明只能回到老家洛阳,开启律师生涯。如今业务精进,在老家也做出了名气的他,开始想把业务往全国推,他到北京找了一个业务接待处,“现在有了很多北京案源,也经常在北京开庭,办案没有影响,但却始终没法把档案调进来”。

一方面是外地律师进京职业困难重重,另一方面是北京律师行业人才供应严重不足。城外的人在叩门,城内的人在等待,北京律师“人才荒”何时可解?

想招一个北京律师不容易

城外的翟灿明一直在叩门,城内的律师也没闲着。

2016年7月28日上午,北京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延昆一行到北京市律师协会调研。座谈会上,北京律协与会人员向调研领导反映,希望逐渐放宽外地户籍进京执业的限制。

“这已经不是北京律协第一次向上级单位反映这个问题了,这些年一直在提。”一位同时在北京律师协会任职的某律所主任向《法人》记者反映,“现在很多北京律所开始感觉到律师供给不足,想为律所招聘合格的人才越来越难。”

有此感受的律所不在少数。

“我们所属于正在迅速发展期的律所,我们人才肯定是不够的。限制没有北京户口的律师进京,招聘人才的时候就比较受限。”北京市策略律师事务所主任谢会生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

“像盈科这样的大所,发展迅速,在全国各地都有40多家分所了,每往外设立一个分所就要带走1~3个有北京执业证的律师。这就要求持北京律师证的派驻律师有100多名,这也是一个很伤脑筋的事情。派驻到外地之后将把北京的律师证换成外地的律师证,这就会导致很多律师并不愿意被派驻,这样的派驻会影响到他自己业务的开展,持有北京律师证和持有外地律师证是两个概念。”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任易胜华告诉《法人》记者,大律所往外扩展分所过程,需要北京执业律师变成当地执业证,外地分所的审批手续才能批准下来,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供给新人,才能保证律所人数的平衡。

“一些高端法律服务人才,比如做国际法、金融、互联网等专业领域的,不一定会有北京户口,他们有可能会排除在外,整体上不利于有这方面需求的律所发展。”北京建豪律师事务所主任周雷表示。

《法人》记者登录法律招聘网站绿舟网可以看到,很多北京知名律所在招聘帖子上会直接注明:“有北京户籍的优先”“有北京执业证的优先”。

“如果你没有北京执业证或者北京户籍,只能在律所做助理,或者把证挂到外地,这很折腾,心也没法安定。”一位正在招聘实习律师的律所人事处人员向《法人》记者解释。

加速律所两极分化

2013年4月,北京市双高人才发展中心和北京市律师协会签订合作协议规定,取得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且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或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定的在海外教育机构取得研究生学历,且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留学归国人员,可以在北京市双高人才发展中心存放人事档案,申请律师执业实习。

这个政策为很多具备硕士研究生学位、学历的开了一条门缝,但是也没那么容易。“毕业之后档案也没法立即转移到北京的人才中心来,要在老家人才中心沉淀一年,转正定级之后才能转到北京。再加上实习期,实际上硕士研究生从毕业到拿到律师证至少要两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研究生院的山东籍毕业生小吴告诉《法人》记者,现在北京律协面试比较难,很多研究生毕业两年可能都拿不到“红本”。

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至今已多次修订,律师执业的合法权益逐步完善

对于外地户籍的本科毕业生,想留在北京从事律师工作也要费些周折。

目前在安理律师事务所北京总所工作的小袁告诉记者,他2014年7月从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毕业,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只能挂到天津分所。“北京总所提前从分所拿的有固定格式的手续,用完了定期让那边送过来。其实也没什么大影响,就是盖章麻烦一点。但有些当事人看到是外地律所的章会质疑一下,其实都是北京总所培养出来的,但要解释半天。有时候急了我直接告诉当事人,我在大学拿过国家奖学金,让他放心。”

“绝大多数实务律师执业前学历是本科,虽然为高学历者开了门缝,但学历越高选择面越大,做实务律师的人越少。北京目前的政策导致人才选择的范围越来越窄,最终导致两极分化。就好比CBA中的八一队现象一样,你不让引进外援,长远来看不利于整体提高。”秦兵律师团队的秦亮平律师告诉《法人》记者。

秦亮平律师常年从事房地产业务,但因为也是非京籍执业证,也会遇到一些当事人对他能力质疑的情况。

2012年底,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吴庆宝在中国律师百年回顾与展望高峰论坛上曾透露称,凡是在京排名倒数20以内的中小律所以及外地驻京分所基本全部处于亏损状态。“20%的律师赚取了行业80%的收入,80%的律师仅仅得到不到20%的收入,这是律师业的一种客观说法。”

“大所的客户就会越来越优质,一些小的所,还保持传统模式,没品牌,只能逐步解体,或者变成个人所。现在薪津律师越来越难找了,因为本来留在北京执业的薪津律师就少了。整体来讲,大所在这个问题上不太严重。”北京市策略律师事务所主任谢会生认为,外地律师进不来,从律所角度会加速两极化。大所越来越强大,小所可能支撑不下去。

北京律师蓝皮书执行主编、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冉井富认同上述说法,他认为整体来讲,北京的一些知名律所招聘人才不会很难,“每年有那么多海外留学背景的高端法律人才回来,肯定首选去大所、有名气的律所,大所不愁招不到人”。

“北京律师人才荒”是个伪命题?

2010年的政策实施6年来,北京律师规模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北京市律师协会向《法人》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市共有25201名律师,约占全国律师总数的8.5%;共有2031家律师事务所,约占全国律所总数的8.5%。

往前追溯到2010年4月,彼时全市共有执业律师21549人,约占全国律师的13%;共有国内律师执业机构1404家,约占全国律师事务所总数的9.4%。

第九次全国律师代表大会2016年3月30日在北京开幕。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全国执业律师人数已超过29.7万人,律师事务所达到2.4万多家,与4年前相比增幅分别达38%和20%。

6年来,北京市律师和律所数量在全国的占比均在大幅度下降,而且北京两项均不到10%的指标增幅也在远远拖着全国律师发展的后腿。

进京政策收紧会导致北京律师人才荒吗?

“总体来说,出现律师人才荒的问题只可能出现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律师是全行业的 ,他会哪里钱好挣,或者哪里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就往哪里去。所以我们要操心的不是北京的人才荒,而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荒。虽然北京限制了,但是优秀的律师会流动到北京、上海这些地区。我并不赞同北京律师人才荒的说法。”易胜华律师认为。

“很多律师事务所招聘律师出现困难,抱怨说是因为限制了外地律师进京。固然这是其中一个原因。某些律师事务所招聘律师难的最根本原因,还是这些律师事务所本身发展得不好,市场竞争力弱,律师不愿意进这样的律师事务所,当然招人难。”威诺律师所事务所主任杨兆全认为,要吸收外地优秀的律师,不能总幻想回到过去的时代,而是要练内功,提高律师事务所自身的水平和竞争力,在优秀人才的争夺战中取得先机。

“即使放开外地律师进京,绝大多数的外地律师也会进入优秀的律师事务所,解决不了现在困难所的招聘难问题。”杨兆全认为,很多北京优秀的律师事务所,通过在全国开设分所,招收当地律师,以此来吸收外地优秀律师,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全国可能有超过2万名的外地律师,加入了北京律师事务所在当地的分所,这比让外地律师进京,效果好得多。”

“当然,补充北京律师队伍的渠道并非只有外地律师这一条。最近几年,公检法的公务员往律师行业流动的情况也很多。但是《律师法》有规定,曾经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也就是说这些人转型后真正成为律师要等很久。所以事实上,北京律师最充沛的人才供给库还是法学院毕业生以及分布各地的外地优秀律师。”北京建豪律师事务所主任周雷说道。

北京市律协理事、律师事务所管理与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北斗鼎铭律师所主任熊智则认为:“从北京律师事务所的长远发展来看,确实需要很多高端人才供给渠道。但如果人才受到政策限制进不来,就会造成青黄不接。人才稀缺满足不了使用需求时,可能会造成年轻律师或者正在发展的律师心态失衡。他们缺少一个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因为市场虚高的认可,他不知道自己的实际价值。在这种大背景下,会对整个北京律师的生态圈产生影响。”

作为首都和一线城市,北京的律师圈子一直很活跃

“一刀切”不可取

其实北京市对外地律师进京的政策一直在调整。

早在2010年限制外地户籍律师进京执业之前,也有过一些政策变动。2008年6月,北京市司法局要求,在京执业的律师必须将档案存在全国性的或者北京市所属的人才机构。因为全国性的人才机构可以办理个人存档,这一调控对北京律师人数变动产生了明显效果。

据悉,到2009年底,北京律师已经增长到2万人,仅一年就新增了3000多人,两万人中仅有9000余人具有北京户口。

2015年4月,高子程律师当选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的竞选演讲,一度让人看到希望口子松开的迹象。

在发表竞选词时,高子程表态承诺,将成立北京律师智库,针对律师行业发展和会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调研,出具研究报告。

高子程希望通过律师智库着重研究解决的问题就包括“放宽或解决外地户口在京执业的限制及其居住证难以办理的难题,因为人力资源枯竭已成为制约北京律师业发展的障碍”。

但近日,当《法人》记者按照约定时间前往约定地点采访高子程时,高子程突然转变态度,以话题敏感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进京的路并没有完全封死。”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师告诉《法人》记者,目前还是有很多非常规手段能够解决外地律师进京的问题,“有些不符合进京条件的律师,甚至不惜花费重金通过非正常渠道进京执业,成功拿到北京律师执照。”

《法人》记者向几位法律圈人士求证,按照目前市场行情,通过5万到10万元的“中介费用”便能够将外地户籍的档案落到北京的一些人才中心。

“我听说有一些有集体存档名额的律所,光靠这一项收入一年就能赚取上百万。”上述不愿具名的律师告诉《法人》记者。

“这几年各地律师都希望能来北京执业,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外地同行活跃在北京的律师市场,但目前还不是全面放开的时候。”2012年12月,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吴庆宝在中国律师百年回顾与展望高峰论坛上如此回应外地律师进京执业问题。

“我们要明白这是市场经济,律师是全国执业的,你用计划的手段来代替市场的行为是不合适的,再多的理由也是不合适的。只有通过市场来调节,通过市场来淘汰才能形成良性人才筛选机制。”易胜华表示。

“从行政法角度,既然《律师法》规定了律师的职业区域不受限制。任何下位法都不应该增加前置条件,来限制此流动。”翟灿明表示,“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设置一些政策约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进行利弊的分析。我觉得为了优秀人才的流入北京,应该留出更多的人才引进口径。比如可以对人才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办案数量、执业年限、年收入的要求,都可以。北京这个平台有其独特性,但是如果“一刀切”,我觉得不仅给优秀人才留下缺憾,也是整个北京法律服务市场的损失。”

猜你喜欢
外地执业法人
法人设立阶段的效果归属与责任承担
建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与执业注册会计师的首次合作
论法人的本质
中注协会员人数超过27万人
浅析我国法人人格权现状及立法建议
跨国执业的安全人沈建平
北京郊区外埠车猛增本地人高价买外地牌
借伞
法人和法定代表人有什么区别?
没有不会停下来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