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

2016-05-20 08:05张俊平蒋保华
江苏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童话班级情境

张俊平 蒋保华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通师二附”)是一座美丽而烂漫的儿童城。

儿童是这座城的主人,他们在童话般的情境中,恣意书写着活泼可爱的童年。学校积长江濠河之灵气,汲江淮文化之底蕴,以“素不喜随波逐浪”的独立意志,卓然屹立于江海教育的高地上。这里有流淌着文化血脉的“珠媚园”,有赓续着人文气象的“镜心楼”,有承载着童年记忆的“童话楼”;这里有心灵向往的“入学仪式”,有精神生长的“十岁庆典”,有终生难忘的“毕业典礼”;这里还有真趣美善的情境课堂,有跨界融合的主题大单元课程,有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

陪伴儿童成长的,是“长大的儿童”。无论是学校创办者张謇,历任校长范姚蕴素、缪镜心等,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还是一个个普通的教师,都有“一念之本心”,能够站在儿童的立场,遥望教育的星空。正是这份对“儿童”的“素直”态度与“澄明”视界,通师二附人始终能够以“童心”为圆心,以“情境”为半径,沿循“童年”的周长,漫步孩子的心灵,涵育孩子的人格。

城里的生活,因童年而宁静美好,因儿童而稚趣优雅,因教育而从容慢悠。因为,通师二附人始终笃信:唯有对教育原点与初心的坚守,才有勇气把爱和智慧融入孩子的心田,才能与孩子一起在各种教育意蕴的“情境”中,彼此搀扶,相互成全,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的美丽诺言。

这,就是通师二附的“情境气象”与“儿童气质”。

屡开风气之先

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独特的地理位置,养育了南通人“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弃本”的精神品格。随着“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建设,南通教育更是以先锋者的姿态领跑全国,并在与时俱进中自我革新,自我蜕变,力争上游,形成中国基础教育界的“南通现象”。

而作为其佼佼者的通师二附,甫一诞生就闻名遐迩,成为南通教育的美谈。这不仅是因为她出生于高贵的书香门第,更因为她兼容并包的“教育气度”和深耕细作的“工匠精神”。从那时起,“国际视野”“民族情怀”“儿童立场”“文化情境”“创新品质”就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元素。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生活方式的革新,通师二附总是能够以“儿童的生长”为终极关怀,顺势而为,主动改革,创新实践,不断拓展教育新境界,给南通教育带来习习清新之风。

1.素不喜随波逐浪

漫步于通师二附校园,我们整个心灵世界都会安静下来。镜亭边,竹林里,藤阴架下……脚踩簌簌的落叶,听那风过树梢的吟唱,恍惚间,我们的思绪已飘往历史的深处。这里曾是明代蓟辽总督顾养谦的私家花园,因陆机《文赋》中的“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而得名“珠媚园”。历史的因缘际会,将通师二附“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的文化个性养育得熠熠生辉。

1906年3月25日,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本着“父实业、母教育”和“民智兮国牢”的思想,偕同他的兄弟张詧一起捐赠私资,购买了城中柳家巷陈氏的旧宅修整为校舍,创办了“通州公立女子学校”,并聘请了“才德兼备、深得时人敬重”的范姚蕴素为校长。她对学校“实力经营、俱微孤诣”。学校首批学生35名,分为高等、初等两级。是年11月,张氏兄弟“以女子教育不可无师与国民教育尤须有母”,改“女子学校”为“女子师范学校”,另外招生,而初、高等就作为其附属小学(简称“女师附小”)。这也是全国最早的师范附小之一。三年后,生源渐多,张氏兄弟募捐购买了市河岸珠媚园遗址上的王姓楼房及左右民房数百间。“公立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和“公立通州女子师范附属小学”,同一校门出入,女师学生即在附小实习。“母女同体”的益处在于,师范学生可以“下得来”,能够将理论在教育的原野上转化为鲜活的实践;而学校教师可以“上得去”,能够在师范学校老师的引领下进行教育案例研究和反思性实践。这样的彼此推动成为学校发展的永恒财富,即使后来两校分离,这样的传统依然长青不衰。

1914年,学校扩大服务半径,由张詧妻杨夫人捐助3000元,在校区东部建筑“幼稚园”,为幼小衔接夯实了基础。1924年,为更好地理解农村孩子,研究农村教育,学校于城北钟山秀山西太阳殿,设北土山分校。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开始兼收男生。2012年,占地158亩、投资3亿元的南通崇川学校落成,通师二附将百年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观音山新城,为边郊区域添上“希望之翼”。2015年,通师二附成立教育集团,通过一体化管理,带动跃龙桥小学、郭里园新村小学一同发展,积极推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回首通师二附这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表现在责任担当与普世情怀上,更表现在时时聚焦于孩子的成长上。20世纪50年代,学校积极试行五级积分法,学习凯洛夫教学法,进行教学“五环节”的实验。1962年,学校积极开展学制实验。学校狠抓“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立“教改办公室”,教研气氛十分活跃。改革开放后,学校先后就“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施教、打好基础、鼓励冒尖”“从整体出发、着眼儿童发展”“优化学校管理,深化整体改革”“优化情境,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等课题进行了实验,坚持情境教育研究,在办学理念、管理机制、师资建设、课程计划、教学方法、教育活动等诸方面积极改革和创新,通过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美为境界,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融通课堂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整体联动,相互作用,全面优化教育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改革”既是通师二附的生长触角,也是通师二附的内生力量。教育有常,时代迭变,通师二附始终坚守“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的办学传统,弘扬“锐意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不因循守旧,也不自满懈怠,紧跟时代步伐,勇立改革的潮头,始终走在教育创新的前列,成为教育改革的“弄潮儿”。

2.广开时新课程

课程是学校发展的“底色”,也是学生成长的“跑道”。通师二附始终秉承张謇“对于现行制度,当酌准地方情形,弃瑕录瑜”的办学理念。由此,生长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丰富而适切的课程。早在初创时期,学校课程虽“悉照部章、但授课时则略有出入”。除参照日本及西方办学模式,开设有国文、历史、地理、算术、体操、唱歌、图画、手工、修身、家事、缝纫等11科外,又增设了课外活动,分“网球、技击”两部,还常搞游戏会。有些学科教材由教员自编,即使采用开明、商务等书局出版的教科书,也相应增补乡土内容,如“酌取改良习惯之材料于修身课授之;关于家事知识之材料于国文、算术课授之;缝纫科多任其自由制作,适各人之用;历史、地理取关于实事之材料,以激起儿童爱国之感悟”。学校辟有湖桑园,为此还增加了农桑劳动,培养学生栽桑养蚕的技能。在教学方法上,则“取自学辅导主义、各科以儿童自动为主”。有些学科还聘请日本森田政子教授。这些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课程,不仅“广视角”,而且“接地气”,颇受时人欢迎,也因此成为学校课程建设与创新的逻辑起点。教师非常重视教学研究,如学习杜威学说、道尔顿制,以改良教学。1978年,学校开始情境教学研究。2001年,为回应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以“儿童、知识和社会”为维度,全面实施情境课程。学校相应地开展了“唱响童年的歌谣”“春风中一片新绿在成长”“巧手会测园博园,有情有境绘家园”“中国近代第一城,我为你自豪”“有趣有味的汉语言”等活动。近期,通师二附又开始进行“情境活动课程儿童跨界学习的实践探索”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研究,以主题性活动课程为载体,通过开放教育边界,跨学科、跨空间、跨文化地整合学习资源,打破学科之间无形的壁垒,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与方法,重构学习生活。

“贴近地面飞翔”的课程,不仅指向了学校“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的核心价值追求,还让孩子在“课程”这一跑道中自然、自觉、自在地生长,从而影响孩子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孩子的精神向度和文化气质。

3.发出中国课改声音

不知何时开始,通师二附的教师一走进学校大门,就习惯性地抬头遥望学校操场西边镜心楼三楼最东边办公室的那扇门。不管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那扇门总是开着。靠近这扇门,常常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她头发已经花白,常常身着暖色调的衣裳,要么埋首读书,要么伏案写作,要么在和青年教师谈课。她就是年逾七旬,依旧神采奕奕、充满童真童趣的李吉林老师。李老师是学校教师的“精神领袖”,也是我国情境教育的创始人。

1956年,刚满18岁的李吉林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走进了通师二附的前身——女师附小,成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从那一天始,这个“在儿童心田写诗”的“长大的儿童”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孩子的世界。

初为人师的李吉林,经常带着孩子来到蒲公英花丛边,看毛茸茸的种子飘飘悠悠地乘着春风飞去河那边;带着孩子去观察船闸,看一艘艘驳船、帆船排着长队开往长江;带着孩子一起数古塔飞檐下叮当作响的风铃;领着孩子一起看中秋满月从小河边冉冉升起……在李老师看来,只有用情感扇动想象的翅膀,才能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快乐地飞向美的、智慧的、无限的童话般的王国。而这“飞起来的心儿”,可以让孩子的语言变得鲜明而富有感情。

让孩子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生长教育,让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真正发生,这是李吉林源于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质朴理解。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吉林接触到外语情景教学法。学生在其中舒展的生命状态以及言语智慧的灵性生成,让李吉林既感动又羡慕。外语尚可如此,母语更可作为!这份冲动,让她欣喜不已,也为她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儿童教育视窗。她又向下扎根,从我国古代文论的“意境”学说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并将之移植到教育,转换为语文教学的“言说方式”。经过反复地琢磨、实验、调整,李吉林大胆地提出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理念。其核心主张是还儿童一个“真”的世界,在“美”的熏陶感染中,让“情”伴随认知活动,给儿童“思”的宽阔空间,从而开发儿童的智慧。在情境教学思想建构的同时,李吉林更注重田野式教研内生力的形成。她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就进行大量的“说一句话”的训练,3个月后开始“口头作文”,第二学期进行每天“写一句话”的训练,二年级就开始写观察图画日记。为了教学需要,她半夜起身,孤身一人赶在黎明前到达看日出的观察点,进行实地设计;为了让孩子学好仿生学的课文,她到市场上自己掏钱买鱼……优化的情境,把孩子们教活了。经过5年(五年制)的首轮实验,李吉林实验班43个学生,有33人先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75篇,升学考试作文成绩优秀率是全区学生平均水平的12倍。

教学有法,大道如一。在语文学科成功实验的基础上,李吉林尝试向其他学科延伸。她首先向相邻的思想品德学科拓展,以生动的道德情境、具体的道德形象,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达到动情而晓理的境界,使道德教育真正触及、润泽孩子幼小的心灵。这样,从一个班到全校,从单科到多科,情境教学全面运用到各科教学中。在此基础上,李吉林提出了“情境教育”的构想,以一个区域广远、目标一致的优化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自由丰富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随着研究走向“大视野、大格局”后,未知的世界也走向宏阔。但李吉林总是能聚焦核心区域,取得突破发展。她从“儿童”“知识”“社会”三个维度进行整合,系统开发出“情境课程”,即核心领域:学科情境课程;综合领域:主题性大单元活动课程;源泉领域:野外情境课程;衔接领域:幼小过渡衔接课程。如今,李老师又汲取脑科学理论和学习科学理论,积极探索适合儿童的学习,即“情境学习”。这种蕴含东方文化智慧的课程范式,正是回应世界教育改革的中国声音。而学校也全力支持并参与情境教育系列的实验与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着力于孩子的生长,努力构建和谐的人际情境,美丽的校园情境,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的活动情境,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让学生拥有学习的快乐和幸福的童年。

长走不常之路

南通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逐渐形成了开放、开明、开拓的文化个性。这种文化个性折射到教育人身上,自然就养成了兼容并蓄、吐故纳新、博学笃行的精神品质。这在一直处于教育高地、屡开风气之先的通师二附,体现得最为明显。学校有一支有爱心、会创新、能奉献的教师队伍。

在校长陆红兵看来,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第一力量,也是学校文化气质养成的关键要素。教师的精气神决定着学生的校园生活品质,也决定着学校的文化发展生态。因此,步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李吉林亲笔题写的“教师宣言”:满腔热情地投入每一天工作,把爱和智慧融入孩子的心田。这是“以儿童为本位”“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的最佳诠释。

4.孵化名师的青培中心

在顾文彬老师的记忆中,那次执教公开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点“粗糙”,有点“囧”。下课后,导师李吉林点评时认为课堂与孩子的生活太“隔”,应该让他们伴随生动的形象去探究,并在快乐的体验中,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生长数学智慧。于是,顾老师创设了在“爱书周”里做图书箱的情境,让孩子担任总务处老师的角色,思考给学校36个班配备图书箱所需三夹板的数量。学生在动手测量、计算等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很快就理解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观念一转,境界顿开”,顾文彬在李老师的“点化”下,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的成功做法,激励着教研组的其他老师。大家纷纷进行大胆尝试,努力把抽象的公式、定律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生动的形式,把数学知识镶嵌在教学情境中。

这样“大鱼前导,小鱼尾随”的教研方式,在通师二附已经成为常态。教师专业成长不只是个人的修行,更是组织的培养。早在1990年春天,学校针对青年教师所占比例日益上升的现象,就提出了“建设跨世纪优秀青年教师群体”的战略,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以学校为基地的“青年教师培训中心”,开创了“校本培训模式”。李吉林和南通市数学教研员陈文志担任培训中心导师。青培中心依托情境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让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挑大梁、唱主角、迈大步、快发展,促进教师全面成长。导师从理论素养、教学技能、科研能力乃至人生志趣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加以悉心扶持与培养。李吉林更是身先士卒,为青年教师分析教材、钻研教法、设计教案、制作教具、上示范课,与青年教师一起制订“个人成长计划”与执行进度表,力求“日日有所得”。

从导师身上,教师感受到另一种“情”与“境”。这“情”是导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儿童的挚爱之情;这“境”是导师孜孜以求、锲而不舍、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之境。这种“情”与“境”,也成为引领教师前行的精神力量。曾是江苏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施建平工作30多年来,一直在李老师身边学习和工作,听了李老师四五百节课。让他记忆深刻的是“那个秋夜,师傅李吉林第五次为我修改教案。她大口喝着浓茶,一次次往太阳穴上抹清凉油,但每句话都反复推敲,连一个标点也不放过。”李吉林手把手带的13位徒弟,全部成了学科带头人,有4人成了校长、副校长,3人成长为特级教师。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孩子的成长需要团队通力合作,协同推进。在通师二附前任校长吴和平看来,“一人行快,众人行远”,学校更注重以团队发展推动教师成长,用先进典型提升教师的专业追求。每学期伊始,各团队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制定团队争优创先的计划;学期中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完成教学的研讨、学生活动的组织等;学期末,进行团队创优成果分享,评出自己心目中最优秀的年级组和备课组。学校还不断创新研修方式,通过“清荷读书俱乐部”、珠媚讲坛、“珠媚杯”教学比赛、“珠媚杯”作业设计比赛、“珠媚杯”论文大赛等平台,让教师在钻研、切磋、合作、竞争中抱团提升,一起向着远方的地平线奔跑。在通师二附,凡是大型活动,大家群策群力,资源共享;凡是教师比赛,整个教研组都上场服务。这里传递的不仅仅是温暖,更是一种力量。在通师二附人看来,每次活动不是一个人在成长,而是一群人在成长。

5.私人订制的记录袋

自从学校将周五早晨确定为少先队自主队会的时间后,黄小君老师就开始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上好每周的自主队会。黄小君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分小队轮流策划、主持,全员参与,比一比哪个小队参与率高,节目质量高,结果队会取得出奇的成功。黄小君将学生设计的一份份自主队会的活动方案和每次活动的照片小心翼翼地一一对应好,并将之取名为“自主队会,别样舞台”进行归档。一个学年下来,材料非常丰富,黄小君就将一年来班级开展的活动整理为十个篇章。第一篇章:学习乐——学习中的收获;第二篇章:升旗乐——我是升旗手;第三篇章:童话乐——漫游童话城;第四篇章:助人为乐——爱心献他人;第五篇章:创卫乐——创卫我出力;第六篇章:沟通乐——书信传真情;第七篇章:科技乐——太空探奥秘;第八篇章:健身乐——健儿勇拼搏;第九篇章:游戏乐——郊游趣无穷;第十篇章:成长乐——前进的足迹。看着一份份翔实的活动设计,一张张精彩的活动照片,一本本精心编写的童话书,一件件亲手制作的校庆贺卡……黄小君如同看到一颗颗舞动的心灵,这可是孩子们一年来自主发展的足迹啊!

通师二附建立班主任研究袋已有十多年了。翻开一本本图文并茂、凝聚着班级师生爱与智慧的研究袋,班级公约、学生自主队会方案、假日小队活动计划、学生优秀成果、班级学生荣誉等,历历在目。对于孩子而言,这是一份校园生活的美丽而鲜活的记忆,也是个人与班级同步成长的最有意义又最具说服力的资料,透过活动设计与现场照片,能够聆听到孩子生命成长的拔节之声;对于班主任而言,这是一份翔实的教学素材,记录了一个班集体建设的历史,也是个人班级管理追求与自我反思的过程。

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最集中体现在班级里。班级是学校最具体也最重要的组织分支,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窗口。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决定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与教育质量。通师二附智慧地以班主任专业培养,撬动学校整体师资力量的建设与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一方面通过年级组团队培养,将班主任卷入学期大型活动中,进行主题性大单元校本等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实施;另一方面通过自身自觉成长,以班主任研究袋、“十佳优秀班主任”评选、班级管理专题式培训、课题研究等为抓手,以班队活动评比、书香班级建设、野外课程活动等为平台,挖掘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内生力量。

在通师二附,班主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进行班本课程建设的领衔、协调与调度。如每年元宵节,中高年级都会开展做元宵、吃元宵和扎灯、展灯与赏灯活动。语文老师重点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学习描写元宵节的诗文,指导撰写活动作文;数学教师让学生计算扎灯所用材料的大小和数量,选择最经济的购物方案;美术教师指导学生给灯盏画上美丽的图案,或设计别具一格的造型,还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科学教师讲解月亮和燃烧的有关知识;音乐教师学唱元宵节的歌曲……系列活动的开展,既要规避碎片化的现象,有一以贯之的主题与灵魂;又要调动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教育的合力。这就凸显了班主任的通盘策划与牵针引线的能力。通师二附之所以“每一个班级都美好”,就是因为学校重视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建设,这是一群人的战斗,也是一群人的狂欢。

6.得心应手的后援团

罗湘是一位干练的职业女性,她的女儿张馨月是通师二附五(5)班的中队长。女儿入学后不久,班主任吴海丽老师就开通了班级博客。“轻点鼠标,打开‘我们的巴学园(原汁原味)网页”,罗湘说,“4年多来,业余时间浏览女儿班级博客是最惬意的事。”“巴学园”取自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在书中,巴学园是孩子们的天堂。该博客设有班级讲坛、好书推荐、悦读馆等10余个栏目。班级博客还设有“学员小传”栏目,吴海丽用生动幽默的笔触,为班上22位同学写了小传,“全班共50人,等到他们小学毕业时,我会写全作为纪念。”4年多来,吴海丽在班级博客上撰文438篇,访问量达114156人次。“这个班级博客,不仅我班家长喜欢看,还吸引了不少其他年级家长和外校家长浏览”,罗湘说,“吴老师酷爱读书,博文文笔流畅优美,一些教育、教学理念诠释得透彻易懂。”

在通师二附,印上班主任管理风格与个性追求的班级博客,成为学生校园生活展示的窗口与家校无缝对接交流的平台,广受师生家长的欢迎。除此线上平台,有些班级还创办了班级小报,全面展示孩子的优秀习作以及家长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感悟。小报主编通常是班主任,责任编辑由家长们轮流担当。每期一个主题,报头由同学们轮流题写。每期小报都由老师、家长、学生一起动手写稿、编辑、排版,共同雕刻美好的教育时光。除了班级博客、班级小报等沟通媒介之外,班级微信群、学校微信公众号更受家长“宠爱”。这种用户终端更为快捷、简单与方便,图文并茂,可以实时地发布语音和视频,及时传递班级、学校的新闻与资讯,更可以及时地将教育资源进行共享,将学校教育价值进行传递。

在通师二附,有一种美丽的称呼“家长妈妈(爸爸)”,这称呼并不属于某个孩子,而是一个班级。他们作为“家长论坛”的“客串老师”,既是学校强大的后援团,也是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走进校园,步入课堂,深入教育的腹地。在不少学校还在为家校冲突导致教育力量消解而发愁时,通师二附已经让家长成为教育的情感支柱与智力支持了。班主任刘洪老师介绍说,学校晨会或班会课上,一位位家长被邀请到教室里,用生动精彩的讲述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有的教授摄影技能,指导当一回小小摄影师;有的讲述交通法规,提醒遵守交通规则;有的介绍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再现建筑艺术的魅力;有的讲述电的奥秘,普及安全用电常识;有的讲解趣味化学知识,分析垃圾食品的危害;有的讲述人民币的故事,引导体验货币文化……这些内容迥异、风格鲜明的课堂,丰富了课程资源,敞亮了学生对世界与生活的理解,也粘合了家长、学生、教师之间的感情,形成了教育的合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永怀赤子之心

教育的目的是向孩子传递生命的信息,让孩子在明亮智趣的教育空间与阳光洒脱的教育生活里,舒展稚慧的心灵,挥洒活泼的人生。这就提醒我们,给予孩子的生活情境要从粗糙走向润泽,从晦涩走向明亮,从逼仄走向鲜活。要在多元的情境中,解放孩子,捍卫童年,坚守童心。

通师二附是儿童的乐园,也是拥有“赤心之心”的“长大的儿童”“把时间浪费在美好事物上”的温馨家园。在这里,孩子是情感的王子,时刻拥有童话的生活,在野趣而高贵的活动中,生命得以安静地生长,人格得以优雅地养成。孩子们可以在“珠媚秀场”展示个人“达人秀”,可以在“珠媚小达人讲坛”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可以在“‘珠玉轩学生展厅”里进行书画个展,还可以在演播厅举行个人演奏(唱)会。在这里,教师漫步孩子的心灵,并在春风化雨中,与孩子一起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7.童话是可以展开的

周一早晨,当通师二附的孩子们迎着暖阳走进校园时,他们惊喜地发现今天格外热闹——校门口,高高耸立着童话城堡。在城堡下,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哆啦A梦、米妮米奇、喜羊羊灰太狼、黑猫警长……这些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话人物正热烈地欢迎孩子们的到来,他们有的走上前来跟小朋友们握握手,有的送上一份特别的小礼物,整个校园欢腾了!

童话节是通师二附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属于每一个孩子的节日盛宴。每一届童话节都是孩子们心驰神往的“梦工厂”,也是孩子们的“欢乐总动员”。为了举办好童话节,学校每年都要进行“我的童话我做主”方案征集活动,同学们积极献计献策,贡献了许多金点子。学校充分吸纳孩子的意见,为他们量身定制出年度童话节方案。

在童话节期间,有“多彩童话我来读”活动。每个年级利用一个中午的时间,齐聚大操场,每两个班级围成一个圈,内外两层。不同班级的同学互相交换自己最心仪的童话书,在阳光下尽情阅读,享受童话带来的芬芳。有“精彩童话我来讲”活动。通过老师的指导,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同学们通过口头描述、肢体语言、舞台技巧等讲述一个自己最喜爱的童话故事,展现童年的风采,演绎童话的缤纷。有“童话角色我来做”活动。大家在阅读童话名作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来打造外形,在“童话人物体验日”这一天扮演成这个角色,体验一天它的生活。有“生动童话我来编”活动。同学们会在充分阅读古今中外经典童话故事的基础上,创作童话。其中,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口头创编,三、四年级的同学尝试着编写童话,五、六年级的同学进行童话绘本创作。有“童话剧本我来演”活动。同学们以经典童话剧为主,在班级或年级开展童话剧表演,或表演自己创作的童话。有“童话作品我来创”活动。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用画笔描绘自己最喜欢的童话人物、童话场景;三年级的同学动手制作“袜子娃娃”;四年级的同学结合“稻香节”主题活动创作各式各样的稻草人;五、六年级以童话绘本的形式进行创作。有“童话电影我来赏”活动。通过电视台,利用中午时间播放优秀童话故事,一起走进妙趣横生、灵动梦幻的王国。有“童话歌曲我来唱”活动。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等时机教学童话歌曲,带领同学们一起感受音乐的魔力与童话的美好。

“一个从小就阅读童话,长大后依然留恋童话的人,这样的人组成的国家和民族,一定是优雅而且有灵感有力量的”,校长陆红兵如是说。在通师二附,童话节是一个入口,将孩子带往自由而美好的境地。每一届童话节期间,校园就成了童话的天地,学生成了童话中的王子和公主,成为世界上最快乐、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所有学生都能尽情畅快地在童话的美妙天地里飞翔。这种对世界与人生的美好体验,会让孩子变得温情而可爱、柔软而烂漫。即使童话节闭幕,童心也不谢幕,孩子依然会对周围世界心存美好。

8.学习是可以触摸的

金秋十月,果蔬飘香。通师二附二年级组结合秋季时令,选择蔬菜的代表——“萝卜”为主题,开展“萝卜娃娃一家亲”的系列活动。活动以精心编制的“萝卜娃娃一家亲”的读本拉开帷幕,它介绍了萝卜的种类、生长过程、营养价值等知识,搜集了散落在书海中的关于“萝卜”的儿歌、童话等。伴随着快乐激动的情感,孩子们尽情徜徉在萝卜的世界中,一个个兴致勃勃,主动探究,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孩子们在“世外桃源”的萝卜地里,用小手拔出了闷在地里许久、迫不及待想看外面世界的萝卜娃娃;回到家,孩子们在父母的帮助下,将带回的萝卜变成了各式各样的美味的盘中餐。大自然的广阔美丽激发了他们的灵性,一个个奇形怪状的萝卜打开了他们想象的大门,他们又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动手创作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萝卜作品。

活动成功地将各科融合,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语文老师在孩子观察萝卜田野后,把观察、想象、表达融合起来,上了一堂“萝卜娃娃看到了田野”为题的观察说话课,课堂上老师指导小朋友用不同句式说萝卜的样子,学用动词演演、说说拔萝卜的过程,并按照顺序说出萝卜娃娃看到的田野。还上了一堂《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为题的阅读指导课,通过了解大意听故事、激发想象编故事、亲身体验演故事,提高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美术老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运用卡纸、超级黏土、废旧材料、小玩具等为完成的萝卜作品布置丰富的场景,上了“萝卜狂欢节”的设计应用课,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音乐老师融合各种音乐元素带领小朋友学习《拔萝卜》的歌曲:结合劳动号子节奏特点,在音乐中感受拔萝卜的律动;分角色分小组歌唱,从声音上体会人多力量大;让小朋友根据角色特点选择鼓、沙球、响板、双响筒、串铃等打击乐器,创意表现故事情境。体育老师创设萝卜国王邀请小朋友参加萝卜节的情境,带领小朋友上了一堂“直腿翻滚”的技巧课。通过辨认萝卜的种类、拔萝卜进行课前头体和手腕的准备练习;通过学习萝卜在田地里翻滚练习直腿滚翻。翻滚时小朋友双腿不易夹紧,老师又创设萝卜国王送秘诀纸的情境,让小朋友双腿夹紧秘诀纸,成功突破难点。班主任老师上了“萝卜萝卜妙用多”的家常课,通过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介绍萝卜的种类、萝卜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萝卜的营养价值、萝卜的美食,最后还品尝南通如皋的萝卜特产,激发孩子们的家乡自豪感,让孩子们爱上萝卜娃娃,爱吃健康的萝卜食品。

这就是通师二附的又一品牌——“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的基本样态。它将教育活动中的“相似块”凝合在一起,以德育为先导,以语文学科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围绕同一主题,从各个不同角度集中开展教育活动,从而增强教育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各学科之间进行融通和综合,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审美的愉悦性融为一体,让儿童在各种形态丰富又相互联系的情境中学习、思考、活动、审美,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加深了儿童的内心感悟。活动的主题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学校先后开展了“走进科学王国,放飞童年梦想”“爱心跨国界,真诚助灾童”“我感动,我行动”“长征精神代代传”“走近世博,感受新生活”等活动,给学生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在通师二附,“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让学习真正发生”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除了“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教师还自主开发与教学内容相容、与时代脉搏同步、与传统文化相连、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校本课程,并使之成为一种“新常态”。学生在大开大合的课程生态中,互动体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形成“带得走的学习力”。

9.阅读是可以立体的

2015年4月23日,一年一度的世界图书日,通师二附隆重集会,举行读书节开幕式。本届读书节的主题为“汉字最美,母语最亲”。开幕式上,情景剧《孔子游春》巧妙生动地介绍了各年级的活动,“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游春途中来到通师二附,与各年级师生代表对话,倾听各年级母语文化节活动的设想:一年级学生咿咿呀呀学经典,童稚声声诵蒙学;二年级在律动的节奏中快乐学童谣;三年级走进烂漫的诗行,品味古诗的馨香;四年级漫步成语王国,趣味盎然学成语;五年级聚焦民间俗语,来一次贴近大地的母语行走;六年级触摸大美汉字,探究汉字文化意蕴。接着,陆红兵校长对学生们的阅读提出了“精、静、思”的三字要求,他期待本次读书节能够收获丰硕的读书成果。接着,四(2)班全体同学深情朗诵《母语声声》,表达对母语的挚爱深情。开幕式在全校师生欢乐的经典诵读操《春晓》中落下帷幕。

阅读,是心灵的呼吸,是学生最美的姿态。通师二附一直致力于书香校园和学生阅读工程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启动了“小蜜蜂行动计划”,不断创设温馨的校园阅读情境,开设特色鲜明的校本情境阅读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情境活动,让学生静静地走进书的世界,呼吸书籍的芬芳,打好“精神的底子”。学校自主开发了校本课程《国学启蒙读本》,通过序列化的主题阅读课程,让学生饱览名著经典,在浓浓的书香中汲取力量。学校还精心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发了午间“快乐一刻”微型校本阅读课程。中午12点05分,全校开始十五分钟的经典欣赏活动。周一“经典诵读”,周二“英语快车”,周三“名曲共赏”,周四“博艺画廊”,周五“科海探秘”。这短短的每日一刻钟的文化欣赏,为孩子打开了国学、外文、音乐、美术、科学的绚丽世界,引领学生领略世界文化,拥有开阔的视野和坚实的人文素养底座,为塑造世界公民而奠基。

读书节开幕这一天,每一位学生不带书包、课本,只带一本心爱的课外书到校阅读。读书节期间,学校会营造浓郁的氛围。橱窗里,一位位名人的传记和富有力量的话语,传承着伟大的中国梦;甬道旁,一句句名言带领师生走进书的世界,编织瑰丽的梦想;电子屏幕上,师生的阅读心语表达着对书的真情与深刻领悟。学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组织“宝葫芦”书市,开设大作家讲坛,举行专题读书指导讲座,举办征文活动、诗文诵读会、知识竞赛,编写读书小报、个人文集,评选小小藏书家,设计节徽、吉祥物、藏书票,制作童书等。全校开展“七个一”读书系列活动:即师生共读一本书,上好一堂阅读指导课,开展一次读书自主队会,完成一篇读后感,进行一次读书交流,策划一期读书主题板报,每个同学撰写一则读书心语。扎扎实实的读书活动丰润了心灵,点燃了同学们追梦的热情。各年级可以通过“好书交换站”进行图书漂流,分享阅读。每位语文老师执教阅读指导课,引导同学们走进书海,采撷智慧的浪花,填写小蜜蜂阅读记录卡。各年级还自创特色,开展多姿多彩的阅读活动,并进行“小蜜蜂”读书奖和“书香班级”的评比。各班开设班级讲坛,介绍一本好书,每天安排一位爱读书的同学在黑板上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倡导大家多读书,读好书。每班还评选故事大王,在年级中巡讲。各班还开展“一盏灯一本书一条路”的亲子共读活动,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在诵读、反思、实践中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有的班级还以读书小组为单位,从教材和课外读物中选择一篇改编成剧本,自编自导,自己设计道具、服装,搭建背景,收获颇丰。学校还会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书城、图书馆,与作家见面,读书征文等书香活动。著名作家金波、曹文轩、沈石溪等先后来到学校与学生见面。他们儒雅的谈吐,深厚的文学功底,广博的见闻,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世界、通往文学、通往美好的窗户。

“美丽的珠媚园,是我们的摇篮”“美美地想,乐乐地做,幸福伴我们成长”,清朗明快的校歌回荡在千古风韵的珠媚园里。这座童话般的历史名园,因张謇的办学主张,因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因一代代通师二附人的“锐意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不仅给通师二附的孩子以幸福自由的童年,更是给江苏乃至全国基础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不懈的求索,敞亮了未知的世界,通师二附始终能捍卫童年的美丽,始终为了孩子的发展,始终把美丽的情境献给孩子,这让通师二附人始终生活在美丽的想象与甜蜜的兑现中,也让通师二附始终站在教育的前沿与时代的金字塔尖。未来已来,通师二附必将辗转增上。

猜你喜欢
童话班级情境
班级“无课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