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内容:微电影中的明星表演研究

2016-05-28 06:29陈雅舟
电影评介 2016年2期
关键词:明星

陈雅舟



形式与内容:微电影中的明星表演研究

陈雅舟

2010年始至今,微电影发展得风生水起。微电影兴起的原因应首先归结于多屏语境下播出平台的不断扩展和参与制作人员技术水平门槛要求的降低。另外,学者也指出,微电影的兴起“还和新的时代文化背景、数字制作技术的成熟,以及投资者的构成变化有重要的关系”。[1]同样,2011年至2015年,学界与业界对微电影的研究成果也蔚为大观。2016年1月1日于中国知网“期刊”分类条目下,用检索词“微电影”查找“篇名”选项,在“精确”匹配项下,可以查找到2617条结果。近几年微电影研究兴起,内容在其美学风格、产业规模、样式类型、播出平台、受众构成方面颇多,对微电影文本与播出营销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本论文意在从明星表演入手,从银幕内外表演理论出发研究微电影。

微电影中的明星表演不同于好莱坞所提倡的“明星表演”,即“演员真实性格的虚构性延伸”[2],微电影中的明星表演是明星银幕内表演的社会化延伸,是在多屏语境下的银幕内表演和社会表演的结合。这是由于明星表演把个体的生命体验和人生经历投入了微电影中,因此微电影中雷同化、同质化和类型化、模式化的表演式微,而个性化、独特性,具有多样性和富有生命质感的表演多呈现在电影中。明星表演在微电影中有三种存在形式。其一,明星演员在微电影剧情片中的表演,表演内容即是明星演员在微电影剧情片中进行本色出演或是个性化的角色创作;其二,明星演员在广告中的表演,表演内容即是明星演员银幕形象和社会形象在微电影广告这种媒介中的表演延伸;其三,明星导演在微电影创作中的表演,表演内容乃是通过导演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媒体号召力,“利用大师的名声来推动微电影这种新媒体本身的影响力”。[3]借助演员或是影视明星在微电影中的表演,进行艺术探索或是艺术理念的延伸。

一、 明星演员在微电影剧情片中的表演

明星演员投身微电影剧情片中的表演,在消除自我融于角色与凸显自我创造角色之间徘徊。微电影剧情片似乎为明星锻炼演技和实验表演方法提供了一个演练场,在短小精湛的微电影中,如何以精准的动作配合影视视听语言来诠释角色,多成为明星在剧情片中进行的表演探索。在以个人为表演主体的电影中,小品化、人偶化、戏仿化的表演风格促使演员以个人风格的探索为重点。而在强调明星与对手配合表演或是在二人分饰一角的电影中,协调与合作的表演方式又需要明星演员重视表演节奏。

李康生是蔡明亮导演的御用演员。导演同时也促使着李康生在微电影中用角色置于蔡明亮擅长运用的长镜头手法下,进行表演的继承与创新。看看《行者》,李康生始终左手拎塑料袋,右手握着汉堡,低头弓腰,摆出朝圣者的姿势以极慢的速度行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里、夜市中、天桥上。他个人的几乎无动作变化的静态行走方式与喧闹庞杂的周围环境形成了静与动的对比。在导演刻意营造的多样化的长镜头、景深镜头中,前景、中景、后景的车辆、背景和人员等呈现出不同的动静变化,凸显了表演的实验性。《无无眠》则延续了《行者》的风格。

姜帝圭的《恋慕》以舒缓的节奏,演员自然和重复性的表演,展现女主角在南北分裂60年的时间内,日复一日等待丈夫归来的日常生活。女主角已患上健忘症,她不记得自己的身份,不清楚自己老去的事实,而不忘记的只有每天等待丈夫珉宇归来。年轻的女演员饰演已经步入暮年的莲熙,刻意假装老妇人老态龙钟的装扮,走路慢吞吞,用笔记录自己日常的琐事;将老妇人的衣服化在自己身上,没有违和感,人物生活在角色之中。当会面的请求被无理由的延期后,在与公务员人士纠缠的过程中,老妇莲熙和少妇莲熙在画面中频频切换,是期待和爆发的表演。女主角所扮演的老妇和少妇形象从内心体验和外在表现两方面,均把那个与第一任丈夫分别60载而依旧对爱情执着和等待演绎得入木三分。

在黄建新的《失眠笔记》中,窦骁饰演一个因失眠让每天多出10小时却无疲惫感的白领梁先生。为展现人物亢奋的生理状态,窦骁做任何事情都睁大眼睛,精力充沛。佟丽娅饰演的角色嗜睡,经常陷入深度睡眠之中。药物不起作用,心理治疗没用。佟丽娅的病是随时睡着,随时醒来。个人的呓语和角色之间的对白穿梭,佟丽娅要表现出突然很疲惫的感觉,再忽然地睡去;醒来,一眼惺忪的样子。没有周小姐陪伴,梁先生一个人生活时候的表演,是无牵无挂的踏实和缺少心中的依托感。两个人产生交集,在周小姐陷入深度睡眠之后,窦骁饰梁先生一个人的表演,又需要表现出内心无望同有牵挂之人而心有盼望的差异。

微电影《完美出逃》剧照

二、 明星演员在商业广告中的表演

2010年,吴彦祖出演的微电影《一触即发》,作为卡迪拉克汽车90秒的广告,标志着微电影的兴起,同时也代表着明星表演在微电影中的初试水。2011年广电总局颁布了“限广令”催生了明星演员在微电影中进行更加灵活的软性广告的表演,产品功能和品牌形象与明星的银幕内外形象相结合,明星独特个性、产品突出特点和品牌故事在微电影中实现融合,成为明星演员在广告中的表演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商业效益和口碑评价。

由于社会化表演的介入,明星戏剧化表演所强调的夸张的外部动作和复杂深刻的内心情感渐趋静态化和浅层化。明星在微电影中的表演也分为不同的程度和水平,或是以明星的身份作为导演和剧本的道具,或是本色出演自己,或是化身为角色融入作品之中等。以往,学界以演员化身为角色当做表演的较高境界。但是,在明星表演中,明星以明星的身份和角色身份的有机互动、彼此影射才是明星表演的较高境界。

明星表演把自己社会生活中呈现的形象与银幕形象进行勾连,将社会表演形成的符号系统带入微电影表演之中,即把社会表演形成的处事派头、穿衣风格、说话方式和人际关系均带进微电影。当明星的社会身份符号纳入到微电影创作过程中时,社会符号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和微电影的表演语境形成一种互动,社会身份的符号得以在微电影中延伸。而社会身份形成的符号特征远远多于理查德·戴尔在《明星》中述说的表演的符号即 :“脸部表情、声调、手势(主要是手和手臂,还有任何肢体如颈、腿等)、身体姿势(人的站法或坐法)、身体运动(整个身躯的运动,包括人怎么站起或怎么坐下、怎么走路、怎么奔跑等)。”[4]

在多个广告微电影中,明星和媒介的关系亦被纳入到明星表演的范围里,明星在媒介关注下的银幕内外表演被微电影作为拍摄对象,将明星在摄影镜头前的迷惑与迷茫,挣脱与逃离演绎成为明星本真状态的表现,如汽车产品助明星脱离樊篱,手机作为明星身份的个性展示等。明星的社会表演和产品的品牌精神相契合,明星的个人媒介形象在广告中与品牌本身的媒介形象产生了互文作用。

赵薇的微电影《发现精神》把胶片、镜头、灵感等演员和导演具有的特质,同路虎品牌带给人的信念进行联系。移动镜头穿梭于城市的街道和胡同,那些加速播放的镜头中,在单位时间拍到更多的东西,想象从未想象的事物,将创作的灵感从桎梏中解放出来。随着赵薇身份在演员、导演、个人之间的切换,场景在家、拍摄现场、电影场面中进行切换,路虎的品牌和电影人的探索与创新精神成功融合。范冰冰在诺基亚N9的广告微电影《不跟随》里有男性化装扮配合的内的独白,“我能经得住多大诋毁,就能担得起多少赞美”。诺基亚N9与范冰冰桀骜不驯和特立独行的作风相结合,产品形象和明星形象形成了互文本的指涉。周迅高圣远夫妇联袂演绎的微电影《完美出逃》,用社会表演的方式,结合明星CP组合,以现实人生的明星夫妻身份出演角色。高圣远驾驶着汽车将周迅从拍摄现场带走,“不用担心,我会甩掉他们”。狗仔的无人飞机在美国这片充满着异域风情的土地上奔走,明星在微电影中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伴随着陌生的情景和异域风情的变化展开。最后的宣传口号:“没有说走就走的勇气,哪有不期而遇的奇迹。探索爱,不等待。”宣传语符合周迅敢爱敢恨的个性和说走就走的勇气。全新英菲尼迪QX50,助周迅与高圣远探索爱。

三、 明星导演在微电影创作中的表演

明星导演的微电影创作也已纳入明星表演的范围。导演的明星身份将其通过电影创作形成的社会表演人格和其导演的表演理论纳入作品中,容易获得观众的注意力和关注度。明星跨界指导微电影,或是知名导演指导微电影是明星导演在微电影创作中表演的两种模式,“显然导演本身也已经成为商业营销中‘令人瞩目’的一部分”[5]。由于微电影的实验性质,明星在微电影中进行表演创作也贴上实验标签,演员的表演也深深烙上了导演的表演理论痕迹。自2012年起,优酷每年推出“大师微电影系列”,如顾长卫、许鞍华、蔡明亮、金泰勇、吕乐、张婉婷和罗启锐夫妇、吴念真、黑泽清、姜帝圭、杜可风、张元、莫森·玛克玛尔巴夫、严浩、黄建新等电影大师专业级的电影拍摄水准,助推微电影的发展。

优酷总裁魏明认为:“‘大师微电影’全面升级了微电影品质,使得微电影摆脱‘草根’标签,引导行业向优质、精品化升级。”[6]莫森·玛克玛尔巴夫所拍微电影《房客》是难民伊朗男孩阿米拉里在英国伦敦避难的故事,意欲呼吁关注伊朗难民的身份定位和生存状态。电影几次俯拍男孩因直升机飞过的巨大声响而倒地抽搐的镜头;在等待女王来临河岸时,盲人木讷无光的眼神和男孩茫然无助的眼神,使得盲人和伊朗人并置为英国社会的边缘人;轮椅上行动不便的房东和处处碰壁的男孩也通过外在的动作表现,展示出残疾人、伊朗男孩与英国社会的格格不入。明星导演给予难民的时代关注在微电影中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严浩作为与徐克和许鞍华同时代的香港新浪潮的代表,“是一位在创作中既体现出鲜明的香港电影的特点,而又极其注重自我艺术追求的导演”。[7]微电影《死后三天》依然具有导演善用离奇又反转的剧情特点,中年妇人弥留之际,在幻觉里给予其帮助和生存意志的天使,实际上是一位危重病人。梦中妇女和天使交流的特写和中景镜头配合着柔光效果,如梦似幻,画面的边缘轮廓不清晰,模糊了现实和梦境。妇女五官紧皱,局促而愤怒,展现了对儿子儿媳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天使脸上的表情总是很放松,只有在说到女朋友时,脸上才会流露出忧伤、不舍。演员富有深意的表情为电影剧情的反转设定了深不可测的悬疑之感,增大了戏剧的冲突与变化。

结语

明星演员的剧情片表演 、广告表演,明星导演的创作表演这三种明星表演形式,在完成微电影表演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延伸表演的概念。微电影以草根创作为主。其中,明星演员出演微电影或明星导演出演微电影,就像出演者构成的金字塔之塔尖,数量较少,但影片质量较高,影响也较大。我们也应当正视,明星表演在带来巨大的关注度的同时,也在消费观众的注意力资源。如何调控明星表演在微电影创作中的比重,发挥其优势,带动草根微电影表演的发展,是值得学界和业界研究与讨论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杨晓林.微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17.

[2](澳)麦特白.好莱坞电影[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354.

[3]王一川,胡克.名人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微电影发展之路[J].当代电影,2012(6):104.

[4](英)理查德·戴尔.明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10.

[5]杨晓林.微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85.

[6]胡柯.优酷:微电影精品之路[J].小康(财智),2015(8):34.

[7]岳晓英.通俗剧的文人画表达——严浩电影对当今电影文艺片创作的启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2):168.

【作者简介】陈雅舟,女,山东济南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专业博士生,主要从事电影表演、明星研究。

猜你喜欢
明星
这些年我们追过的明星
明星猝死背后
我们都是大明星
第一位明星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一个明星村的诞生
我家也有大明星!
明星搞怪show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