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视觉宣言
——揭示视觉符号语言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

2016-05-28 06:29鲍丙峰
电影评介 2016年2期
关键词:符号语言海报设计符号

刘 芳 鲍丙峰



艺术的视觉宣言
——揭示视觉符号语言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

刘 芳 鲍丙峰

鲍丙峰,男,山东肥城人,塔里木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少数民族艺术方向研究。

电影海报属于商业化平面设计中的一种,兼具艺术与商业性,旨在加快电影商业宣传,表达电影主题与内涵,展现电影之艺术精华。因此,海报已经成为电影宣传的有利途径之一。视觉符号语言指的是所有可以通过视觉感官表达信息的载体。当代平面设计认为,视觉符号语言可以引发人类的生理反应,激发他们联想,引发移情等效应[1],由此不难看出,视觉符号语言在平面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视觉符号语言有效运用于电影海报创作中,能够极大地提高创作的专业性,生动重现电影内涵,引发受众关注,并产生观看的欲望。

一、 电影海报与视觉符号语言的关系

(一)海报的艺术性在于视觉语言运用的成熟性

恰如上个世纪西方绘画语言一样,画家摒弃了传统空间、造型错觉,转而关注二维视觉关系。海报作为电影的视觉载体,其主要作用即借助于视觉符号语言表达电影的信息与内涵,由此同观者展开视觉交流,是影片与观众沟通的重要交互方式,沟通有效与否在于设计师对于电影内涵及主题的理解程度,对视觉符号语言的组建,对作品观念的正确表达。

(二)海报的发展历程即视觉符号语言系统的形成过程

一张海报的生成过程是图形的刻画、视觉符号语言创造、图像的形成、视觉符号语言系统的形成过程,是对影片经典场景与画面的抽象所形成的抽象图形,是根据具体物象逐步将物象细节剔除、忽略,甚至忘掉其原形,超越其具体形态,由意象对其机构形态加以把握,即实现抽象化。[2]由影片具体画面中的物象入手,对核心故事情节画面中的视觉符号语言加以提取,将其同其他元素相融合、重组、构建一个新的画面,以满足海报视觉宣传要求。

(三)海报特征即视觉符号语言的构建

借助于影片视觉符号语言,充分发掘与构建过程,即海报的创作过程。海报创作是从影片主题思想入手,在视觉符号语言层面上展现如下特征:1.艺术欣赏价值。海报首先属于平面设计作品,呈现其独特的艺术性,是针对影片内容的传载,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确定是否愿意观看电影。2.反映时代背景。每部电影均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发生,并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文化现象。如今,科技高度发达促使传播途径日趋复杂,视觉符号信息也蕴含了当代社会特有的文化气质,在每个时代,都有同其配套的视觉符号语言系统。3.个性化设计。个性化体现在电影海报设计中视觉符号语言的象征意义与抽象性,设计人员常采用抽象化、写实主义、波普风等创作方式,拼接图形、抽象处理,巧妙安排字体,实现视觉符号语言信息的准确传达,并赋予画面鲜明的个性化特色。

二、 电影海报创作中的视觉符号语言因素与运用

海报设计中视觉符号因素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分别为点线面、文字、图形、色彩,四大类因素共同组成了二维形式的视觉符号体系,成为传达视觉符号信息的基本载体。

(一)点线面

点是海报构图中的最基本视觉符号语言,属于所有形态基础。[3]当画面中出现一个点,此时其具有强调功能,能够引发注意力。例如,在《太阳帝国》海报设计中,太阳的视觉形象恰好构成了一个点,十分引人关注,具有视觉张力。若画面中存在大小相同的两个点,则会使观者心中产生隐性连接作用,如《燃烧的密西西比》电影海报所展示的。也有些情况会出现大小不同的点,观众习惯先关注大点,再观察小点,给予观者主次或重心偏移的效果。在海报设计中,点的性质存在无形状与不稳定性,还给人错落感,有远有近,有大有小等错觉。海报设计中,通过变换点的排列方式,能够带来不同的视观感受,通过依据视觉规律进行排列,可以显著增加海报画面视觉震撼力。如《人猿星球》海报中,利用了人的头部,分别构成点的排列与变化,由大到小,视觉上产生了由近至远的感觉。

线条会使人产生视觉联系,是视觉符号语言间重要的沟通方式之一。直线往往给人简单、直率之感,展现了力感,由于形态不同,直线所形成的视觉符号语言,同观众感受之间也存在距离,如较粗的直线,具有力量感、厚重、笨的感觉;较细的直线则更秀气、弱小;锯齿状直线有种焦虑不安之感;无机线则给人机械化、无人情味的感觉;垂直线给人刚正不阿、升降之感;水平线给宁静、静止之感;斜线有飞跃、积极之感。曲线线条自由而流动,属于空间中多个点随意、无规律的运动轨迹,因此,具有自由、优雅之感。在海报设计中,经常需要运用线条,如在《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带我去远方》《二十四城记》海报中,线条都是重要的视觉符号语言,分别传达了各自的特性,并赋予画面独特的节奏与韵律感,引导观众的视线,进一步突出影片的主题。

面可视为扩张的点、封闭的线或点、线汇聚所成,面属于线的轨迹,只有长宽,并无厚度,且形式多样,有大有小、有形状、有肌理、有色彩。面能够组合为形,不同的形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如正方形、长方形等传达出刚直、直爽之感;圆形、椭圆具有自由、整齐、美观之感。在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海报中,三种色彩将整个背景分割为三个面,作为相应的视觉符号因素,分别表示三类人,白雪公主处在一个相对自由和光明的面,女巫在另一个邪恶的面中,猎人是女巫派去刺杀白雪公主的,但却放掉了她,并与之共同逃亡,海报中公主、猎人背景面相互融合,展现了影片基本主题和情节。

(二)文字符号

文字符号作为电影海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其富含形式美时,方可凸显海报的生动性、趣味性、审美性,而极具设计感的文字,能够将观众从常规、枯燥的印刷体文字中成功解放出来,使其感受到不同以往的视觉体验,继而达到形式美以悦目,意境美以慰心之目的。

文字属于运用最广的视觉符号因素,能够直观展现海报的主题与思想感情,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进一步升华影片内涵。如《武侠》海报中,“武侠”两字采用了符号性极强的中国书法,向国内外观众介绍我国影片,字体独特的风格与侠义之感有机融合,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武侠文化气息,通过汉字直观展现了电影之内涵与影片之主题。海报文字属于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文字形式美,方可彰显海报的生动性、趣味性、审美性。极具专业设计感的文字,能够使观众由常规机械印刷式文字中顺利解脱,体验到新的视觉盛宴,设计感的文字经加工能够融入更多有关电影的信息,可以更好地激发观众兴趣。具体运用过程中,文字应服从于海报整体视觉传达效果,结合海报视觉表现需要,对文字形式加以改变。如文字解构,将整体文字有意识地进行破坏,凸显局部,或降低其阅读性,烘托其他视觉符号,对文字加以分解,通过增减笔画,使其满足相应的视觉要求。[4]如《逆战》海报中,对片名文字进行了加工,分解了其笔画,给人一种分散性或无正常秩序之感,同主人公经历相契合。再如,文字的编排与重构。对海报文字重新进行排列和组合,确保文字具备点、线、面视觉特征,从而增强文字的符号性,丰富所需表达的内容,赋予其象征性与趣味性,使人印象深刻。如《黑客帝国》海报,对文字进行编排,成为信息符号由天而降,展现现实世界与未来空间利用信息实现交流与碰撞,这里的文字符号已脱离了其本质所传达的信息。

(三)图形符号

图形将对于自然、文化、社会、精神情感利用形象、色彩等形式加以表达,能够跨越国家、种族、阶级与时空展开交流。在海报设计过程中,图形符号应力求简洁与创意性,使各地观众迅速掌握电影主题。通常而言,这一象征性是利用观者的联想与想象,间接明确符号所传达的寓意。例如,传统纹样符号多用于祭祀、古代礼仪、民间百姓中,传达一种阶级性。如《杨门女将》海报中采用传统服饰作为视觉符号,使观众更好地判断人物的性格与身份。再如,自然图形符号多用于象征影片所要表达的社会形态或人物心态,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冰河世纪3》海报采用了自然冰雪,用以营造整体环境背景,雪这一符号直观表明了影片的主题。概念图形往往给人警示、注意等信息,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所形成的常识性抽象概念,如《关云长》海报中,大刀一形象直观体现了关云长这一人物概念,所谓“关公面前耍大刀”,这一图形符号借助俗语象征,传达了电影的主题。不仅如此,借助于图形独特的象征性,能够引发观众的正确联想。例如,在《杨门女将》《唐伯虎点秋香》等电影海报设计中,分别采用的是我国传统服饰作为独特符号,不仅向观众传达出了那一时代服装的特色,更借助于服饰符号的独特象征性,使观众能够正确地加以联想,继而对该影片的人物、性格、身份、主题等加以判断,继而提高观影兴趣。在影片“Dead Snow”海报中,采用的是一个士兵头盔和纳粹标志,通过视觉形象能够看出,这是一个低着头的头盔,不仅象征着一种失落,更象征着战争的失败、纳粹战士士气消失殆尽,暗示着这部电影的主题,标志着电影所述德国战争必然走向衰亡。

(四)色彩符号

色彩数位重要的视觉艺术因素,被广泛应用于海报设计中,较图形、文字而言,色彩最先为观众感知。海报设计中的色彩,能够深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是深层精神象征。如《辛亥革命》两张海报,均采用了黑白色,同时代背景向契合,若观众细心留意,能够发现很多那一时代的海报宣传均采用黑白色,这是由于辛亥革命发生在一个无色彩的时代,是全国人民共同反对封建帝国主义,期待光明的一个时代,海报的一抹红色,是革命胜利所带来的希望。通过科学地运用色彩对比、象征、均衡手法,能够产生节奏、韵律之感,并使人产生相应的情感,如《午夜巴黎》海报中,设计师频繁运用蓝色及印象派绘画背景,使人对巴黎这个浪漫之都产生遐想。

电影《二十四城记》海报

结语

就电影海报设计而言,即借助于平面视觉符号因素,为观者传达电影故事内涵,通过巧妙运用及处理,使电影海报收到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为了更好地追求海报视觉效果,必须借助于各种类型的视觉符号因素,并突出海报自身独特的艺术文化风格。随着未来的发展,电影海报中视觉符号因素的运用将日趋多样化,因此,必须遵循受众的视觉认知规律,充分展现设计人员的个性化创意,逐步增强电影海报的艺术审美效果。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25.

[2]宋炳旭.浅谈现代电影海报的构成要素[J].科技信息,2010,14(2):156-157.

[3]孙静.对视觉艺术传达形式的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2010,36(12):22-23.

[4]林钰源.视觉艺术的图像方式与图像语言[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12(9):492-496.

【作者简介】刘 芳,女,新疆乌苏市人,塔里木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少数民族艺术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符号语言海报设计符号
健康防护系列海报设计
节日海报设计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陆方 海报设计
初中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策略
“+”“-”符号的由来
数学教育中的符号语言及其教学
符号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高中数学教学中符号语言的学习
变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