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2016-05-28 08:42金元淑
考试周刊 2016年34期
关键词:歧义显性隐性

金元淑

汉语中的奇异现象是一个令人感兴趣又颇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歧义现象的界定仍存在多种观点。我认为歧义局限于理解层面的短语和句子。从宏观的语言生成的角度谈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歧义的界定,歧义即短语和句子的层面,而在汉语中句子和短语的差别是很小的,可以说仅在于是否有完整的语调,因此这里仅就短语方面从微观角度出发分析歧义现象的类型。

歧义短语的分类主要是由结构层次、语法关系(显性语法关系、隐性语法关系)和语义指向决定。

(一)结构层次不同。词与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一定的句法结构,当一个句法结构可以划分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层次时,歧义便产生了。例如:“新学生宿舍”,这个短语有两种不同结构层次的划分方法:(1)新学生?摇宿舍,(2)新?摇学生宿舍。两种不同结构层次表达两种不同的意义和内容,(1)表示宿舍是供学生居住用的,(2)表示学生宿舍是新的。在这个歧义短语中,两种意义的结构层次不同,但显性语法关系是相同的,即都是偏正关系。再如:“姐姐和弟弟的朋友”,(1)姐姐和弟弟的?摇朋友,(2)姐姐和弟弟的朋友。(1)表示姐姐和弟弟共同的朋友,(2)表示弟弟的朋友和姐姐。这个歧义短语中不仅结构层次不同,而且显性语法关系不同。由此可见,在结构层次不同这类歧义短语中又可以分出两类:一类是隐性语法关系相同,一类是显性语法关系不同。

(二)结构层次相同,显性语法关系不同。一个句法结构,尽管只能划分出一种结构层次,但这种结构层次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显性语法关系,因此也会产生歧义。例如:“领导群众”(1)领导群众,(2)领导群众,(1)和(2)的结构层次划分是相同的,但显性语法关系不同,(1)表示动宾关系,表示领导的是群众,(2)表示联合关系,表示领导和群众。再如;“重五斤”,(1)重五斤,(2)重五斤,(1)和(2)的结构层次相同,但(1)是主谓关系,指重量是五斤,(2)是述宾关系,指与原来相比重了五斤。

(三)结构层次相同,显性语法关系也相同,而隐性语法关系不同。隐性语法关系主要包括施事、受事、与事、工具、领属、性质等。一个句法结构,词语和词语之间的结构层次、显性语法关系都相同,但由于隐性语法关系不同,因此也会造成歧义。例如:这孩子谁都欺负,(1)“这孩子”是施事者,表示这孩子欺负很多人,(2)“这孩子”是受事者,表示谁都欺负这孩子。再如:把口罩捂得紧紧地,(1)“口罩”是受事者,表示用手把口罩捂得紧紧的,(2)“口罩”是工具,表示用口罩把嘴捂得紧紧的。再如:鲁迅的书,(1)“鲁迅”与“书”是领属关系,表示鲁迅个人所拥有的书,(2)“鲁迅”与“书”是非领属关系,表示书是鲁迅写的。

(四)结构层次相同,显性语法关系和隐性语法关系也相同,只是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不同,所谓指向是指句中一个成分和某个成分发生直接的、实在的语义联系。例如:姐姐最喜欢百合花,(1)“最”和“姐姐”发生直接联系,表示别人也喜欢百合花,但姐姐最喜欢百合花,(2)“最”和“姐姐”发生直接的联系,表示姐姐也喜欢百合花,但最喜欢百合花。再如: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王,(1)“在屋顶上”和“我”发生直接的联系,表示“我”在屋顶上,(2)“在屋顶上”和“小王”发生直接联系,表示小王在屋顶上,(3)“在屋顶上”和“我”和“小王”都发生直接联系,表示“我”和“小王”都在屋顶上。

上文我们探讨了歧义现象的产生原因、界定及分类,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深刻认识,对它进行限制,使歧义消除,以相对单意的形式进入话语层面。消除歧义的方法具体说有以下几种:

(一)调整语序。适当调整语序,能使结构层次固定下来,显性语法关系明确,从而消除歧义,例如:“下午我们小组讨论”,可以调整为(1)我们小组下午讨论,(2)我们下午小组讨论。

(二)增添虚词。适当地增添虚词,能使结构层次固定,显性语法关系明确,从而消除歧义。例如:“学生家长”,增添虚词“和”或“的”,变为(1)学生和家长,(2)学生的家长。

(三)变换格式。选用同义异形的格式,如使用“使动句”、“把字句”或“被动句”也能消除歧义。例如:“依靠群众分好房子”,可以改为“把字句”,“依靠群众把房子分好”。

(四)变换关键词语。关键词语是指造成歧义产生的那个词,把这个词用别的词替换掉,可以消除歧义。例如:“热爱人民的总理”“热爱”是产生歧义的关键词,因为它既可以同“人民”组成述宾结构,又可以同“总理”组成述宾结构,因此把它换为“爱戴”一词,便可以消除歧义,因为“人民”做“爱戴”的宾语,词义搭配不合适。

(五)移动重音。在一句话中移动重音,可以改变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表达不同的语义。例如:“一早上”。

(六)使用轻声。语音中的轻声能区别词性,进而能确定词性之间的语法关系,消除歧义。例如:“他拿封信出来”,“出来”读轻声,表示他只是拿出来一封信,“出来”不读轻声,表示他拿出来一封信并走了出来。

(七)语音停顿。调整语音停顿的位置或长短可以调整句子的内部结构关系或结构层次。例如:“咬死猎人的狗”,在“猎人”和“狗”之间停顿,表示狗把猎人咬死,是一个偏正短语,在“咬死”和“猎人”之间停顿,表示把猎人的狗咬死,是一个述宾短语。再如:“经济”困难,在“经济”和“困难”之间的停顿如果长表示陈述关系则是主谓词组,如果短表示修饰关系则是偏正词组。

朱德熙先生指出:“一种语言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中得到反映,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语法现象的观察分析更加深入。”除此之外,对于歧义现象的研究还可以推进语法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改善语言的自动化处理(即人机对话),促进汉语的规范化,因此,对于歧义现象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化。

猜你喜欢
歧义显性隐性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eUCP条款歧义剖析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English Jokes: Homonyms
“那么大”的语义模糊与歧义分析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