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点的获得方法
——以课堂导入为例

2016-05-29 01:00岳定权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年11期
关键词:基本要素维度环节

岳定权

(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所谓教学设计点,指的是对课堂教学设计具有核心作用的关键点,它是教学设计所要重点关注和精心设计的部分,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核心作用。可以说,如果把课堂教学所有的设计点都找到了,并且做好了精心设计,那么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提高了。笔者近四年来跟随河南大学魏宏聚教授与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联合开展的以“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与高效课堂构建”为主题的校地合作课题组深入中小学课堂进行观察,在课堂观察和与中小学教师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存在的骄傲与困惑都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能找到某个或某几个“点”,对其能进行优秀的教学设计,如在课堂导入中选择何种材料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但所找的“点”却不够系统、全面,不清楚在课堂导入设计中一共有多少个值得关注的“点”。这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往往有闪光点,但却不够全面。那么如何才能系统、全面找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点呢?本文就以课堂导入为例,通过课堂导入设计点的寻找过程,归纳出获得教学设计点的基本方法。

一、课堂导入教学设计点的获得过程

课堂导入设计点的获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1.找到判断课堂导入活动的价值标准,即找到课堂导入的功能或目的,它所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课堂导入才是优秀的?

寻找课堂导入活动价值标准主要是通过文献分析,即查阅相关文献,从理论上看课堂导入有哪些功能或目的。通过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连接新旧知识”“沟通情感”等是经常提及的课堂导入的功能或目的。但如果进一步反思会发现,这些功能或目的似乎不够系统,缺乏相应的逻辑。换句话说,为什么这些功能或目的会成为课堂导入的而非其他环节的呢?从逻辑上讲,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学生学习发生的条件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愿意学”,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动力,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学生“能够学”,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与学习预期。按照这样一种逻辑思考,我们归纳出课堂导入的主要功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成新旧经验(包括体验、经验、知识、情感等)之间的连接”“建立学习预期”三个方面(学习能力是长期形成的,不在课堂导入作用范围之内),它们共同构成了课堂导入的价值判断标准。其他功能在不同程度上可以纳入这三个方面,如“引起学生注意”可以纳入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中。

这样,通过文献分析,我们就找了判断课堂导入是否优秀的标准,为我们进一步寻找设计点奠定了基础。

2.找到课堂导入的基本要素(环节),即从一般意义上看,课堂导入由哪几个基本要素或环节构成,这是我们进行课堂导入设计的具体对象。

寻找课堂导入的基本要素主要通过归纳的方式进行,即对大量课堂导入片断进行分析后归纳出它包含哪几个基本要素。为了具体说明,我们先看一个四年级语文《牧场之国》课堂导入案例。

教师:同学们平时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这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1:我去过北京,北京的长城和故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2:我去过神农架,那里美丽的风景让我都不想走了。

学生3:我去过拉萨,那里有蓝天白云,有好喝的酥油茶。

教师:大家去过很多地方,在这些地方看着美景,品着美食,心情愉快不愉快?

学生:愉快。

教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一起走进美丽的牧场之国。

从《牧场之国》课堂导入案例中,可以看出其存在三个基本环节:一是教师选择了学生旅游经历作为课的开始;二是通过问答的方式唤醒学生对旅游地方的体验和感受;三是教师从旅游经历、感受引导过渡到学习内容。在大量课堂导入片断的分析后,可以归纳出课堂导入的基本要素或环节有三个:选材、呈现与引导。

选材指选用什么材料为载体导入课堂。课堂导入是为了让学生从日常状态进入到学习状态,这需要用一定的材料作为载体来实现这样一种转换。《牧场之国》导入案例中,“学生的旅游经历、体验、认识”就是教师选择进行课堂导入的材料。除此以外,课文的内容、学生生活经历与体验、历史事件等都可以作为课堂导入的材料。

材料选好后需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观看、聆听、理解,以发挥材料的作用,这就涉及“以何种方式向学生呈现材料”的问题。《牧场之国》导入案例中,“师生问答”就是呈现材料的方式。除此以外,语言描述、参与性活动、图片视频、情境创设、现场观察等都是常用的材料呈现方式。

引导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学生从材料理解过渡到内容学习的过程。好的课堂导入材料与教学内容或目标之间必然具有“共同元素”,如何抓住这个“共同元素”,让学生从对材料的理解过渡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牧场之国》导入案例中,“现在我们就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一起走进美丽的牧场之国”,这就是教师的引导。除此之外,设问、探究活动等都是常用的引导方式。

按照课堂导入这三个基本要素及其关系,课堂导入的基本过程可以描述为:依据学生、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条件精心选择导入材料,将其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材料进行观察、体验和理解,教师以材料为起点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3.找到课堂导入要素与课堂导入标准之间的合理的关系,即如何进行选材、呈现与引导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成新旧经验之间的连接”“建立学习预期”。

这主要是通过文献分析与课堂观察综合获得,可以从对象与过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从对象上看,需要“面向全体”,即通过课堂导入,要让每个学生都进入到学习状态,而不是部分学生;从过程上看,需要“高效达成”,即要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实现导入的功能。如在《牧场之国》课堂导入中,由于班级里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孩子,并非每个学生都出去旅游过,因此,选择“学生的旅游经历、体验、认识”作为导入材料,就违背了“面向全体”的要求。

4.把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视为三个基本维度,构建课堂导入设计框架,形成教学设计点,分析每个教学设计点的有效性,形成具体而有效的教学设计点。它所回答的问题是:哪些教学设计点是课堂导入所必须要着重关注的?

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作三个不同的维度,它们共同定位着课堂导入设计:价值标准维度为课堂导入设计提供判断依据;基本要素维度从顺序上提供了具体的设计对象;关系维度指明了设计对象与判断标准二者之间的达成关系。在三个维度的交叉处,就形成了课堂导入的设计点。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点上,我们用“强关系”与“弱关系”表示设计对象与判断标准之间的关系程度(参见图1):“强关系”表示二者之间必须建立紧密的联系;“弱关系”表示二者之间可以不建立紧密关系,如“选材”与“激发学习兴趣”之间呈现“强关系”,意味着“选材”对“激发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选择相应的导入材料;“选材”与“建立学习预期”呈现“弱关系”,意味着“选材”对“建立学习预期”的作用不大,教师在选择课堂导入材料时可以不着重考虑能不能建立学习预期问题。与此同时,达成程度维度中“面向全体”与“高效达成”作用于所有的“强关系”,是“强关系”实现的基本要求,面向学生越多,花费时间和精力越少意味着课堂导入的效率越高。

图1 课堂导入的具体教学设计点

这样我们就获得了课堂导入的五个教学设计点,以问题的方式呈现,他们分别是:

1.选材是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选材是否与学习内容或目标直接相关?

3.材料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兴趣特点?

4.教师引导是否在材料与学习内容之间产生了合理的联系?

5.教师引导是否有效建立了学生的学习预期?

课堂导入的五个教学设计点是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设计时的基本行动指南。依据这五个设计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对象、内容、环境等创造性地展开具体课堂导入设计。

二、获得教学设计点的基本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反思总结以上课堂导入教学设计点的获得过程,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一种活动的有效方法。把这种方法运用于教师日常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研究中,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1.对课堂教学进行“切片”,把课堂教学划分为不同的环节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活动系统,基于课堂教学整体去寻找教学设计点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很容易遗漏,不能够系统、全面地获得。因此,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把课堂教学活动系统划分为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为寻找教学设计点奠定基础。河南大学魏宏聚教授关于课堂教学技能的分解方法值得参考。[(1]参见图2)此方法将课堂教学活动系统划分为七个相对独立的课堂教学环节,在环节内部可以寻找教学设计点。当然,各位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理解和经验进行划分,环节的 数量也可以增减。

图2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或最常用的教学技能(行为)分解图

2.在环节内部寻找教学设计点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相对独立的,他们具有自己特有的活动过程、功能或目的,这就成为寻找教学设计点的前提。具体方法如“寻找课堂导入教学设计点”一样:首先通过文献的方式寻找该环节的功能或目的,形成判断标准;其次通过大量该环节教学片断的归纳分析获得该环节的基本要素;再次从对象与过程两个维度思考基本要素和判断标准之间的达成关系;最后以这三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获得具体教学设计点,并在理论思考和教学设计实践中考查设计点的“强”“弱”关系,从而获得有效、全面的教学设计点。

3.从环节教学设计点扩展至课堂教学设计点,并进行精简、融合

当获得课堂教学某环节教学设计点后,根据课堂环节的划分,把这种方法迁移到其他环节,获得其他环节的教学设计点,使课堂教学设计点逐渐丰富、完整。同时,各个部分的教学设计点会彼此关联,相依相存,如结束课堂的教学设计点与课堂导入的教学设计点会存在呼应关系,这就需要理清各个教学设计点之间的关系,把它们进行融合,使课堂教学设计点变得精炼而完整,从而构建起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点系统。▲

参考文献:

[1]魏宏聚,孙海峰.教学技能视频训练的内涵、原理与步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53-55.

猜你喜欢
基本要素维度环节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诗化音乐 乐化诗歌——透过「音乐基本要素」分析「古诗新唱」多样教学的实践研究
论旋律创作的基本要素
基于职能履行角度对管理会计基本要素问题的探讨
生活·思想·艺术
多环节发力攻克深层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