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中古诗文有效教学探索

2016-05-30 10:48刘辉
南北桥 2016年7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诵读审美教育

刘辉

【摘 要】古诗词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古诗文的有效教学呢?本文从注重诵读、注重意境和名句教学、注重审美教育等方面予以了阐释。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 探索 诵读 意境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21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能够凝结民族情感的文化载体,是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并不是很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或者没有积极去探索古诗文的有效教学方法,从而让古诗文的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育人作用,更谈不上打造高效的古诗文教学课堂,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标精神。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古诗文的有效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思考和教学实践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注重诵读对古诗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诗文的诵读教学,从古至今,很多名人都强调了诵读对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性。曾国藩在《谕纪泽》的家书中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洪镇涛先生也说,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面对优美的韵文,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过程合理的朗读呢?

一是运用范读。有的老师自己朗读不好,就不是很重视范读的作用,这是不好的一种教学现象。无论是诗词还是抒情散文,自身都有一定的韵律,或整齐对仗,或参差错落等等。诗文的旋律源自汉语的平仄、压韵、对仗及句式的变化,因此,朗读是学习的第一步骤。而教师的范读或名家标准朗读录音能给学生以示范,解决识字断句的问题,尤其在古文的教学过程中,时代的隔阂、语言的变化让学生学习起来很费力,范读能有效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配乐朗诵。诗最早是唱出来的,诗与音乐可谓情同手足。古诗文的风格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精美的配乐朗诵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听者在音乐的渲染中更好的感知的作品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接受语言美音乐美双重的熏陶。例如给《再别康桥》配以大提琴曲《天鹅》,《天鹅》舒缓优美的旋律对表现作者对康桥的无限眷恋起到强烈的烘托渲染作用,湖水之于天鹅恰如康桥之于作者,二者互为衬托,能引起听者强烈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配乐朗诵比赛,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融入诗文的境界中,让文学音乐一起提升学生的思想审美境界。

二、重视古诗文意境名句的教学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还要利用古诗文自身的特点,选取一些带有古诗文特点的因素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尤其是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名句,应该作为重点进行有效教学。由于古诗词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因此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要重视意境的把握。意境不仅包括诗词中提到的各种意象,还包括描绘的场景,不仅如此,还应该把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因素包含进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古诗词的意境,使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重视意境,首先要注重炼字。古人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如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改动了十多次,反复推敲,最后选定了“绿”字,整个意境就出来了,表现出春天到来后景物的变化。其次,古诗词中的意境还必须结合多种因素进行理解。还以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为例,从表面来看,这首诗是表达了怀乡之情,和亲人团聚的念头十分强烈。其实,结合王安石的生平,由于推行新政而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被罢官,他才想到回家乡看望亲人。通过这点,他想重返政治舞台、施展抱负的强烈愿望就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把握住古诗词的意境,对于学习古诗词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名句,是为了学生多引用这些名句,多讲解典故是培养学生能够活用这些名句的前提。中国古诗词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每当处于不同的情景之下,使用文化积淀深厚的古诗词,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质量,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崇,并能使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并成长。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使用名句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审美趣味,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注重发掘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推进,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标当中对古典诗词有着明确的课程目标,即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学习,陶冶学生们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如何培养呢?一是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受到学生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很多学生还无法真正地理解古典诗歌当中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时老师的引导便显得格外重要。例如在讲解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的时候,就要向学生们说明这几首诗的背景,以及杜甫的生平,当仕途不顺的杜甫来到三峡一带,看到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此留下的古迹,想起他们的事迹,不由得赞颂了他们的学问和品行,并通过他们的壮志未酬联想到自身的颠沛流离,抒发了杜甫生不逢时的感慨和悲哀。当学生们了解到这些背景之后,便可以更身临其境的去感受这些古诗词的魅力,从而加深他们对诗词美的感悟,以及作者所描述的人生感悟对自身的影响,从而形成真正的美的教育。二是用生动的教学活动丰富古诗词美育教学。例如,经过长期的流传,很多诗词被配上了美妙的音乐,从而使诗词成为了歌曲,较为成熟的有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李煜的《虞美人》等。音乐是一种生动的语言,也是美的事物的一种,所以将这些诗词配上配乐,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对作品中美的理解。另外,对于诗词当中的一些叙事诗,学生们可以将其排成小话剧进行表演,学生们在排练过程中可以反复揣摩诗中的故事,加深他们对诗词中美的理解。

古诗文因其独特的价值,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是国家层面的重视,有的中小学还专门开展国学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古诗文的高度重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优化课堂,创新教法,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诵读审美教育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意会”走向“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