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6-05-30 10:48谭祈辉
南北桥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生兴趣课堂气氛小学数学

谭祈辉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建议,小学数学教师可从以生活事例导入课堂、采用激励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积极开展课堂活动五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设活跃热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气氛 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49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需要各方面的综合作用,其中教师是其关键。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节三个层面的五个方面做出了自己的探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以生活事例导入课堂

小学生对外界的好奇心较重,探知外界世界的热情高涨,对学习的热情并不十分强烈,而数学知识较抽象,跟学生的联系不紧密,学生较难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和意义。另外,在上课伊始,学生还沉浸于课间玩耍中,还没能将注意力收回,需要教师做好教学过渡工作,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根据上文的分析,笔者建议教师可以用生活实例导入课堂,例如在学习乘法时,教师可以用房间居住面积为例,向学生解释居住面积是何如测量出,并鼓励学生测算家里的居住面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作用,也可让学生直观感受米、平米等单位,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完成从课间到课堂学习的过渡。再如,教师在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等知识时,可以以生活中的例子为例,如墙面、黑板、桌面等是长方形、墙体是长方体,帮助学生正确区分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概念,培养学生基本的二维和三维概念。

二、采用激励式教学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获得认同感主要来自外界对他的评价,其行为取向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外界的认同。儿童对某一件事的正确与否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多来自于教师、父母等的教导,因此,教师也可利用儿童这一独特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采用激励式教学。若学生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认真完成作业,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帮助他人,尊老爱用等行为,教师都可以加以表扬,通过反复强化,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生活观。并进一步使学生对与此相关的行为形成积极的期待,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采取类似的积极的行为,日积月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采用激励式教学时,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发掘学生的积极因素,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评价话语,鼓励学生克服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另外,当学生获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避免学生形成骄傲自满的心理,督促学生不断进步。

三、采用问题式教学

教师是学生重点模仿的对象,在小学阶段这一特点更为明显,因此,小学生会更积极响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心理特征,采用问题式教学,保持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高效活跃的数学课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难度不能太高,以便于学生参与回答问题。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便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还需要兼顾不同的学生,照顾个别学生,尽量使全体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学生的回答正确,教师需要肯定学生能够善于思考;学生的回答不同于答案,教师可评价学生的答案具有创新性,富有自己的观点;即使学生的回答错误,教师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态度,并引导其进一步思考,不能简单否定学生的思考结果,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采用问题式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

我们需要承认相比于纯粹的数字和符号,不仅是小学生,我们也是如此,人类对图片的感受能力更强。科学研究也表明,眼睛所接受到的信息远高于耳朵。数学的逻辑性较强,生动性不足,而多媒体具有展示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功能,在数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正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教师单纯讲解的不足。经过广大教师的实践总结,发现合理使用多媒体确实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快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在课堂上合理使用多媒体,例如再学习乘法时,就可以用多媒体以图像模拟的形式展示出來,便于学生理解。

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学习小视频、动画,相比较过去的教师口头讲述,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强烈,更容易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需要牢记,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工具,绝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也不能完全展示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将多媒体的使用和教师讲授结合起来,以多媒体补充教师讲授的生动性不足,同时,教师补充多媒体的能动性不足,扬长补短,实现二者的共赢。

五、积极开展课堂活动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而且尤为重视“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再加上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强,喜欢游戏,喜欢竞争等,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开展课堂活动。寓教于乐,将所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堂上制作小图形,如剪出一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学生要剪出正确的图形,就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再适当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学生乐于接受,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

另外,教师也可要求学生用火柴在一定的时间类摆出规定的图形,给最先完成任务的同学适当的奖励,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此外,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在规定时间内用身体摆出相关图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总之,开展课堂活动,例如剪纸,教师需要注意活动安全,必要时可采用其他方式来代替,尽量保证学生安全,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在活动过程中,团结意识与竞争意识要并重,不能为了竞争而牺牲团结,重点要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能力虽然重要,但是离开了集体,个人也难以成功,强化数学课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意识。

总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更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牢记德育的教学目标,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学生知识和人格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学生兴趣课堂气氛小学数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课堂教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