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对高中数学的有效学习

2016-05-30 21:41王红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自主学习高中数学

王红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条件下,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本文认为在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教给学生充足的认识策略,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策略;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主动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形式。如何实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课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习动机无疑是一个好的途径,而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比较好的做法。比如: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夕,在引导学生学习“镶嵌”的内容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师生共同分析什么是镶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上海世博会某场馆的设计人员计划采用正多边形地砖铺设地面,请你帮他设计一种方案。”学生们跃跃欲试,于是马上就产生新的问题,有同学问:“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还是两种或几种正多边形镶嵌?”这正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在学生经历探究,得出结论后,教师接着问:“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有的同学问:“能不能用一般多边形进行镶嵌呢?”于是教师组织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这样在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经历探究等活动中获得新知,充分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

二、教给学生充足的认识策略

自主学习有时是在没有教师或他人指导帮助的条件下进行的,让学生拥有充足的认知策略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策略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认知策略问题上,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

1.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先于教师教而去阅读教材或是相关辅导书籍,教师交给学生阅读技巧,提示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可先粗读,大致了解所要讲的内容,再精读自己不太理解的部分,这时需字字推敲,然后是结合课前老师印发的自主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阅读。课后要结合当天所学主要内容进行阅读,还要思考本节课内容与后续内容有什么关联。

2.教给学生记忆策略

它用于记忆事实性的知识,包括复述、利用表象、记忆术等策略。新学的知识要在一段时间内反复记忆,过一段时间再次强化。对于有些知识师生可共同编成故事或口诀便于记忆。

3.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策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解题策略为:①理解题意。②拟定方案。③执行方案。④回顾。同时提炼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学建模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

4.引导学生认识粗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用于深入理解学习材料,包括释义、作小结,创设类比、做概括性的笔记、提问等策略,以及选择要点,列提纲等。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及时记录学习中遇到的典型题目、自己归纳整理一些知识点等。

三、在教学中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1.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和谐

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效率最高,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也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课堂教学民主化和活动化

在教学中采用“双标前移,主体探究”教学模式。所谓“双标前移”就是把“学识目标”和“教学目标”设置在课前预习,通过预习把“学识目标达标”在课前解决,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主体探究”就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指导、点拨学生对学识目标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挖潜和拓展,充分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实施课堂教学民主化和活动化。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双标前移(课前部分)。编制课外学识目标。把新授课的学识目标以标题或试题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外自学,并结合试题自主达标。

编制课外学识拓展目标。把对学识目标的初步运用以试题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加深理解学识目标。

(2)主体探究(课堂部分)。①情境引入,复习提问。情境引入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复习提问设计是把学生近期所学的主要基础知识进行滚动式复习,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②“双标”反馈,了解情况。针对“双标前移”设置的学识目标和学识目标达标,利用5~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反馈,总结和研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双标”反馈过程中找出的规律或结论总结的比较好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更有信心的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自主学习,同时关注学习困难生,看他们在哪一点有疑惑及时帮助他们。③反馈校正与巩固。它包括预测方案设计和随机方案敲定两部分,随机方案敲定是反馈校正中的难点部分,操作时要点拨学生纠正到位。

(3)总结反思。本环节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自己的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对同学们的疑惑再次进行讨论。

(4)布置作业,设置下节课“双标”。由于课前课中已把教材上例题和习题基本处理完了,课后的巩固性作业不多,主要是设计下节课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

四、让学生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改进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写数学心得,要求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的学习体会,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师则随时了解每个学生对学习策略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个别指导,适时组织小组或全班的讨论和交流,让同学们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作者单位:辽宁省凤城市通远堡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自主学习高中数学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