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2016-05-30 22:44陈进坚
南北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措施问题

陈进坚

【摘 要】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必修课对于学生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为数学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既严峻又神圣的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式教学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62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同样,创新也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创新更是整个时代的特征。那么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怎样在这个处处讲求创新的大背景下搞好数学教学工作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创新式教学。创新式教学实际上是创新教育对教学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在创新教育基本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表现形式,我们必须对此予以重视。

一、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倡导创新式教学,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弊端,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归结起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观念的滞后性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拥有满腹经纶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实施的教学活动,很容易就忽视了学生作为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威不容挑战,不容学生质疑,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轻易不敢发表意见,从而禁锢了学生想象的翅膀。

(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旧版的教科书中,初中的数学知识往往过于“难繁偏旧”,学生学起来往往很吃力。新版教科书考虑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把以前的一些偏难偏繁的知识做了一些删节,在内容设置上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一些教师由于自身就是在旧的教育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在面对教学改革时,一时觉得无所适从,因而继续沿袭着以前老的教学方法,像是机械的讲解,重复的做练习等。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很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非常难学的课程,从而使很多同学在半途中就放弃了。

(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但是部分教师往往却考虑不到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性,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很多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久而久之就脱离了团队,直至放弃。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诸多弊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对这些方式加以改善呢?

二、初中数学实行创新式教学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通过学习把外界的知识存入到自己的大脑以后,还需要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把新学知识与脑中已经存在的旧的知识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算得上是学到了知识。同样道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即使水平再高,如果学生不能把教师所讲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就无法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这参与中逐渐培养创新能力。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

现如今,有很多人认为我国的教育体制落后,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也因此,有很多家长考虑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以逃避国内繁重的课业压力,然而事实情况却不是人们想的那么简单,就拿数学来说,数学往往被称作国际语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各国除了发音不同外,从数字、符号、公式到图形、计算题的方法都没有什么差别,并不是我国的数学知识就比国外的偏难,之所以感觉不同,主要还是一些教学方法上的差别。那么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应该在方法上多下些功夫,找出一些学生容易接受,浅显易懂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除了要注重一些基础知识的讲解外,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数学思维能力。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广的学科,几乎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天文、地理、交通运输、航天技术等各个方面,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无论学生在将来从事什么行业都将大有裨益。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就像是一块肥沃的土壤,经过耕耘,才能获得丰收,但即使同为肥沃土壤,可以种植的东西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有的可能适合种这个,有的可能适合种那个,然而,只有种对了东西,经过精心栽培才能够获得丰收。学生也一样,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的特长可能都表现在不同方面,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特长,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如果方法不对就好比是在水田里种小麦,不但不能获得丰收,还会浪费一块肥沃的土壤。

(四)启发学生多向求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所谓的多向求解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通过思考、主动探求,力图从多方面,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这在解数学题的时候非常常见,同时这也是数学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个巨大优势。而发散性思维又是创新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寻求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找出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在现如今教育改革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之际,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也要顺应改革的潮流,把教学的目标从以前单纯的知识掌握逐渐向知识和能力并重转变,注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人才。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措施问题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