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中学政治的备课环节

2016-05-30 22:44冯晴
南北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学政治备课学生主体

冯晴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很多老师都把目光投向了课堂,的确,一堂堂生动的演示课,充分体现了课改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我们更应当看到,在这一堂堂生动的课堂背后,是很多老师提前付出了很多心血,精心准备的结果,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经历,浅析如何做好中学政治的备课环节。

【关键词】新课改 学生主体 备课 中学政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68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教师,走上神圣的三尺讲台,应当怀揣敬畏之心,要认真对待。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在上每一堂课前都要精心备课,我认为,要想让一堂政治课上得生动高效,在备课环节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一、备课就是备学情

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具有客观性、开放性、动态性、可知性、多元性等特点。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基础和重要环节,是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情分析主要是对学生的起点水平、生活经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等进行细致分析与深入了解。比如每次上课之前,我们在备课组活动中我们就会对我校的学情做出分析,想出相应的教学方式。立足于学生的起点水平和生活经验,是课程目标的基点,也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起点。政治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应善于通过观察、访谈、提问、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起点水平,“特别要注意了解他们对即将所要学习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明确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知识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新课讲授中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困难和障碍。”针对这些困难和障碍,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

二、备课就是备教材

备教材要掌握两个要素:一是掌握课程标准。只有理解课程标准的实质,才能与时俱进、居高临下的。钻研教材、确定目标、探索创新、指导教学。二是掌握教材内容。教师只有研究教材体系,明确教学任务,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指导思想、知识技能、编写意图、内涵外延和深度广度,才能最终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比如我在准备《探索世界的本质》这一章节的时候,就对教材做出了以下的分析:

(一)本单元的地位

1.从知识目标来说。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怎样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本单元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人手,通过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这三方面内容构成了本单元最基本的知识目标。

2.从能力目标来说。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分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意识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3.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说。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思想观点,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增强自觉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牢固树立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坚定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总之,本单元探讨世界的本质,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内容是任何哲学都无法回避、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因此,本单元在整本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同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正确看待和把握周围的世界,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二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围绕上述问题,本单元设置了三课、一个综合探究。第四课和第五课主要讲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第六课主要讲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综合探究主要讲党的思想路线。基本结构是:物质——意识——实践——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这样认真的备课,既分析了本单元的目标,又了解了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教学自然成竹在胸,轻车熟路。

三、备课就是备学法

就政治学习本身而言,一方面是“学”,一方面是“习”。“学”主要包括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和及时复习。“习”主要包括自我检测和运用,如:练习、考试、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等。前者重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后者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1.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它能够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还能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2.上好课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提高成绩和培养能力的关键。上课最重要的是“专心”。“心”专在哪里?一般来说,专在“看”(包括看书、看黑板、看屏幕等)、“听”(包括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分析,听同学的发言、争论、辩论、质疑等)、“参与”(如:主动思考,与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将你预习时确定的听课重点与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积极发言、大胆质疑等)。3.学习具有实践性、个体性、反复性的特点,反复性以及爱宾浩斯遗忘曲线要求学习过程应该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特别是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准备,要从备学情、备教材、备教法三个方面做好备课环节,那么我们就能让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猜你喜欢
中学政治备课学生主体
浅谈中学政治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中学政治课基于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评价方式的历史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