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

2016-05-30 22:38杨黎
南北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人文性工具性

杨黎

【摘 要】初中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应该顺应新课改的背景和要求,更好的发挥其基础作用。这需要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更好的做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不断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改 工具性 人文性 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91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黄金阶段,顺应新课改背景和要求,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实效,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想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比较重要的有几点,一是充分认识和了解新课改,二是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是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重点做到的,也是新课改后教师们关注的热点和努力的重点。

同时,我还想重点强调的是,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更好的发挥出初中语文的教学实效来,在求新求异的同时还要注重更本质的追求,更深入的学习和挖掘。比如,更加关注语文的学科特点和本质属性,更加关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更加深入的开展语文教学,找准发挥语文积极作用、实现新课标要求、实现学生全面成长的结合点,创新教学,才能让语文教学取得更实际和更长远的效果。

一、教师自身应该提高对于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认识

教师要加强对于教育和教学的认识。教育是什么,不仅仅在于教,还在于育,还要落脚到育,还要看育的成果,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育人,在于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教学是什么,不仅仅包括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并且教和学还应该有机的统一起来。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教育成效,教师就要用心教,学生就要主动学,教师不仅仅是要教书,更重要的还是要教人,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人的发展远比注重成绩更重要,注重深层次的东西远比只重视形式更为重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只顾盲目的教更有效,只有目的明确了,才能为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找好方向。

加强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同样重要。对于语文,不能仅仅停留在考试学科的认识上,而是要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教师开展语文教学,首当其冲的也是基本的问题就是语文,只有认识了语文,才能谈语文教学。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的认识和实践还不够到位,很多学生依旧认为语文就是认字、写作、考试,这与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不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更是直接影响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实效。加强对语文学科的认识,本就是重要的,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全面成长的新课改背景下,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了。

语文绝不仅仅只是一门学科,还是承载人类文化的载体,也绝不仅仅只是一种交际工具,也还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在对学生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必须更加关注新课改要求,更加全面的认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重视教学反思,重视教学创新,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更好发挥语文教学的功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这是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一种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一部分,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是语文的基本特点。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对此的认识,还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认识。最起码要让学生了解工具性是指哪些方面,人文性又指哪些方面。简单来说,语文的工具性主要是指学生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是必不可少的;而人文性则牵涉到写作背景、人文环境等层次,主要是借助语文语言的学习和感悟,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也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教师还需要正确认识到工具性和人文性并不是割裂的、对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人文性滋养着工具性,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强化和承载。首先,人文性离不开工具性,语文的人文性一般是抽象的,离开工具性谈人文性,就好比是建空中楼阁。

人文性的内容要借助文字为载体的文本,如果脱离了语文的文字基础,脱离了实际看到的字、词、句,学生就无法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所以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这样才更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人文性。同样,工具性也离不开人文性,工具性脱离人文性就得不到层次的升华,也实现不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所以说,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时候是离不开人文性的,如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很多词汇、句式与内容的理解都离不开文章的相关背景和相对应的人文环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积累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多读、多看、多思、多想、多表达、多交流,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同时,还要积极组织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浅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追求形神兼具,追求知行合一。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取积极的策略,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融合。

另外,教师还要结合教育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认真研读新课标,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组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做到“知其然”还要做到“知其所以然”,不仅要做到主动学习、会学习,还要做到爱学习,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在加强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发挥积极性,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师生合力,也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升语文教学实效。

三、结语

总之,我认为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有新认识、新发现、新改变、新做法、新成效。要想实现这样的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努力,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己的思想认识,比如对于教育的认识、对于教学的认识、对于语文教学的认识、对于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的认识等等,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行动效果,比如,正确认识、把握和实践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采取更加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形成合力,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人文性工具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