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2016-05-30 02:42罗先清
南北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辅助作用导学案趣味性

罗先清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也在不断完善,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其中导学案教学就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学案 趣味性 辅助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84

导学案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不断得到完善和更新,其设计和使用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在推陈出新,最终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服务,所以,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的时候就要始终围绕学生,以其现实发展特点和需求为出发点,争取最大发挥导学案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发现当下导学案的设计过于僵化,内容枯燥单一,使用也存在一系列的误区。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应用谈几点意见。

我认为,导学案的设计首先应该遵循趣味性的原则。小学时期,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并且注意力极为容易转移,他们往往比较习惯玩,对于外界的事物非常关心,而对于课本知识兴趣不大。还有不少学校的数学导学案内容贫乏,全部都是概念定理和题目,甚至很多学生一看到应用题就厌烦,很明显这样就很难积极发挥导学案的教学作用。对此需要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和内容,以此实现学与玩的有效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内在兴趣,自觉进行数学的学习。那么如何来实现趣味性的导学案设计呢?

第一,在模块的设定上要有趣,模块名字和题目要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直接要求学生去怎么样做,他们就会有一种被动感,而如果我们在导学案中以商量的口吻来和学生平等对话与沟通,学生会感到被充分的尊重,那么在做题的时候就会更加具有兴趣,而不是产生排斥和压迫感。例如,我们要让学生完成下列的计算题,按照僵硬的命令式口吻就是“完成下列计算题”;而以另一种口吻就可以说“你能把下面的公式都做对了吗?快来看看谁才是计算小天才吧!”截然不同的表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实现知识点和趣味的融合。也就是把题型和特定的游戏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情景里面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做应用题的时候,可能很多教师直接就为学生呈现应用题型,“小明买了一本书,一共46页,第一天读了12页,第二天读了23页,如果小明想用三天就把这本书读完,那么第三天他需要阅读多少页?”这种应用题型的背景设定显然无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在做题的时候就是单纯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我们如果给这个应用题换一个语境“兔子一共有46只萝卜,如果再不赶快吃掉就会坏了,因此第一天吃了12只萝卜,第二天吃了23只萝卜,如果想要三天就把这些萝卜都吃完,那么小兔子第三天需要吃多少只萝卜呢?”而应用题的题目可以设置为“帮帮小兔子”,这样形象的题目语境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小孩子就会想要尽快计算出来,帮小兔子解决困难,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产生了。

第三,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因素,例如动画人物或者小动物等。导学案可以留出一些空白的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画上喜欢的图案或者动物等,并且选取优秀的图案刊印在下一次的导学案中,这样就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这些因素的喜欢会直接附带增加学生对于导学案的关注,甚至也会认真对待导学案的作业和预习工作。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正确使用导学案呢?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导学案的辅助作用,一方面导学案的使用是教学的必然趋势,因为随着教学改革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强调,更加需要从小学阶段就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单方面的监督难以完成这个任务,这就需要导学案的参与一起实现该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在使用导学案的时候需要注意,小学数学还是应该以教和学为中心,导学案作为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只是发挥其辅助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正确的教学路线。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把导学案作为课前预习的引导工具。虽然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存在差距,有早有晚,并且也受到各方面综合因素的作用,数学成绩和表现会有明显的分化,但是教师不能单纯借助于导学案来评判学生,导学案只作为预习的辅助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导学案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学生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信任,并且鼓励孩子不要气馁,多夸赞孩子做对的地方。

第二,借助于导学案的使用来帮助学生建立主体性。这是社会发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学生自主完成的题目,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争取完成基础定义的填空和画图题,一些拓展延伸的题型可以不做硬性的规定,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积极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题目,并且还会带着一定的好奇心去思考深入的问题。

第三,用导学案来进行课上巩固和梳理课堂进展思路以及重点和难点,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建构有序的思维,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客观感受。一般来说,导学案里面教师是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以及逻辑关系来对其进行划分的,而在设置上一般是遵循由易到难的递进关系,这样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和不断深入探究。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于课本和导学案的结合,以课本为主学案为辅,在学习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可能有的学生课下已经预习掌握了,这个时候就是巩固时段,加深学生对于知识或者概念的理解。一节课下来,教师讲解的所有内容的大纲基本就包含在导学案里面,学生借助于导学案就能回忆起一节课的所以知识点;而导学案中对于重点和难点的设置会很明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挑战欲求,还能帮助学生快速把握一些困难的题型。

最后,导学案的辅助教学作用还体现在复习方面,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快速串联知识点,一些疑难点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听讲的过程中会记录在导学案上。同时教师利用导学案可以完善教学过程,并且在学生的使用和反馈中获得改进的方向指引。

通过以上几点的简要论述,我们发现小学数学的导学案设计和使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小学时期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在养成当中,其可塑性很强,教师要引导孩子们正确积极利用导学案,将其作为学习的助手和朋友,而不是依赖于导学案。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每一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导学案的完善和知识更新,真正做到为学生负责。

猜你喜欢
辅助作用导学案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体育课堂中合理安排体育游戏的策略
英文歌曲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试析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