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战略家谷超豪

2016-05-30 10:48郭梅董玉洁
阅读(书香天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苏步青数学老师

郭梅 董玉洁

谷超豪(1926- ),数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温州人。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3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1957年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获科学博士学位。历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专长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撰有《齐性空间微分几何学》等专著。其研究成果“规范场数学结构”“非线性双曲型方程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经典规范场”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2010年,谷超豪获中国科技界最高桂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瓯江素有“东晋山水称永嘉”的美称,谢灵运的诗句“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说的正是温州旧时的绮丽风光。温州高盈里,一条短而僻静的小巷,一棵参天的广玉兰下,便是谷氏宅第。1926年5月15日,谷超豪出生在这里。他的父亲是谷伯仁,母亲是陆仲帧。因为谷超豪的叔叔因病早逝,谷伯仁、陆仲帧夫妇就把谷超豪交给没有子女的婶母抚养。婶母把这个侄子视若命根子,关怀备至,谷超豪也成了她孤单生活里的唯一欢乐。婶母悲天悯人的性格对谷超豪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从小便养成了善良、纯真、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谷超豪5岁入私塾读书认字,接受启蒙教育,两年后,即1933年进入温州瓯江小学,从二年级开始读起。瓯江小学在当时的温州是一所很优秀的学校,师资力量很强,而且教师培养学生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态度,对人生志向的选择,谷超豪在这里接受了很好的启蒙教育。当时,日寇加紧对华侵略,学校领导讨论后便把爱国救亡知识贯穿到课内外的学习任务中。据谷超豪回忆,当时教历史的沈义箴老师在课上着重讲述中国100年来被侵略、受欺凌的历史,谷超豪少年居所成了同学们了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和“九一八”“一二八”事件等近现代中国受屈辱的历史的地方,学生们小小年纪便树立起了挽救民族、重振祖国的坚定决心。

谷超豪性格文静,聪慧过人,对各门功课都有兴趣。数学、语文、历史、地理、自然等课程,他都学得很好。别看他平时很文雅,不太爱说话,也不大喜爱运动,但到了课堂上,他的脑袋运转比一般人可要快得多了。当时的老一辈人都有些迷信,认为刮风下雨都是神的旨意,他上学后看到老师在自然课上做实验、讲原理,知道雨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雷电是阴电荷和阳电荷接近后放电形成的。从那以后,他再也不相信迷信传说了。看到大人们求神问卜,他都会走过去小大人般地给他们讲科学知识,俨然一个小小学问家。

1938年,谷超豪进入温州中学,至1943年秋高中毕业,前后一共读了5年半中学。这期间,他经历了家难和国难。

1939年,他父亲和婶婶先后病故。抗战的硝烟,也一直弥漫在校园的上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到一年的时间,日军开始攻打温州,学生们的生命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大家一边上课,一边还要保持警惕,只要警报响起,就得马上跑出教室到防空洞里躲着,直到警报解除再回到教室里继续学习。1939年4月,日军炸毁了温州中学在仓桥的初中部校舍。初中部被炸时,幸好师生及早疏散,没有人员伤亡,但校舍却被炸成了废墟,学生只好搬到青田去。那时,粮价涨得快,学生除了交学费外,每人还要带200斤谷子,物质条件越发艰苦了。大家背着行囊上路,坐上去青田的舴艋船儿——那是当地人自己制作的船,木质的,很简陋,要先用小火轮把舴艋船儿拖到温溪里,然后船夫用桨摇船,遇到浅滩时还要背纤,从温州到青田,这种船的行程少说也要12个小时。

谷超豪刚开始初中生活时,一次老师在课上问道:“一个四边形,每边边长都是1,面积是1吗?”同学们都回答是,谷超豪却说不一定,因为如果把它压扁,变成一条线,面积就比1小很多了。同学们看谷超豪那么慢条斯理地说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很是吃惊,数学老师也因此对谷超豪有了特别的欣赏。当时,谷超豪还不知道菱形面积的公式,只是从形状的变化来说明这个问题。又一次,数学老师在讲了乘方的知识后,出了一道游戏题:用四个“1”组成一个最小的数,要求不用任何运算符号,看谁组得又快又准。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大家都冥思苦想,有些同学还在纸上写写画画地演算。不一会儿,大家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有的说是1111;也有的说是11乘以11,还有的说是111乘以1……而谷超豪给出的答案是:“组成的最小数是1的111次方。”老师问他:“这样算下来答案是什么?”“是1,因为111个1相乘还得1。”老师点了点头,又说:“你能不能把四个‘1组成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谷超豪也立即说出了正确的答案。于是,老师就更加关注他了。

谷超豪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他不满足于课本知识,还看了不少课外书,如刘熏宇著的《数学园地》,其中介绍了微积分和集合论的初步思想,这本书使他初步了解到数学中无限的三个层次:循环小数、微积分、集合论,启发了他对数学更浓厚的兴趣。说起谷超豪的数学天赋,有一段趣闻是他在温州中学时期艰苦生活的调味剂——那时,粮食紧张,吃的是大锅饭,而谷超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填饱肚子便成了问题。还好,聪明的数学思维帮了忙。他用和别的同学一样大小的碗,但第一次盛饭时却只盛半碗,在别人都还没吃完时,他的碗已经空了,于是他马上盛第二碗,这碗饭则装得满满的,就这样,他每顿都可以比别的同学多吃半碗饭,吃不饱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学习起来也就更加专心了——谷超豪是用运筹学耍了个小聪明。

当时正值抗战初期,温州中学的老校友胡景咸、马华等已经毕业,他们回学校宣传抗日,积极地引导温中的学弟学妹走上革命的道路。谷超豪一边抓紧时间学习,一边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年仅14岁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秋天,谷超豪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大学,在龙泉校区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学校位于龙泉城外十多里的一个小山村里,校舍设在坊下村一处旧时大户人家所建的大宅院里,这是一座四层的木结构楼房,摇摇欲坠,理学院、农学院和工学院都挤在一起,吃、住、上课都在里面。谷超豪所在的理学院一年级有二十几个同学,挤在一间十几平米的房间里,白天上课还好说,只是夏天热一点,冬天冷一点而已。晚上自修就很惨了,这里偏僻,没有电灯,每个同学都在一个小盘子里放上点桐油和几根灯草,大家都点起灯来,就像教室着火了一样,乌烟瘴气的,自修结束时每个人的鼻孔都是黑黑的。浙南气候湿润,夏天蚊虫成群,大家的业余生活全成了和蚊虫作战。吃的东西更差,每餐一小碗青菜,早餐喝稀饭,因为粮食少,每个同学的饭都是用秤称好分下来的。学生时代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点东西哪能吃饱呢?学生每天都饥肠辘辘的,强忍着饥饿继续上课。吃住不好都还只是物质上的,让大家精神受折磨的则是村民们每晚没休没止拜佛求神的敲打声。那时村里正流行鼠疫,大家听得多了,人心惶惶,因为身体都不好,都很担心染上这可怕的传染病。

当时老师们住的是学校旁边一处简陋的木头房子,周围是看不到尽头的一片树林和点点茶山,十分荒凉。一到梅雨季节,这木头房子便外面下大雨,里面淅淅沥沥地下小雨。老师们无奈,只好把书本、被褥之类紧要的东西放在安全地带,然后找出锅碗瓢盆等放在漏水处接水,雨水滴滴答答地敲打着这些家什,竟像是森林的乐手在演奏,学生们便给木房子起了个很有诗意的名字——风雨龙吟楼,老师们听后觉得不错,这个名字便传开了。可见,当时浙大的师生都很有以苦为乐的达观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后,谷超豪回到杭州校区继续读书。总校老师的教学比分校老师更加严格,每门课都有习题课,助教们时常叫学生上黑板做题目,做不出的就站在那里思考,被大家戏称作“挂黑板”。当时,苏步青老师教“综合几何”,陈建功老师教“复变函数论”,谷超豪对这两门课都很感兴趣,他便挤出时间,两边的课都去听,几节课下来,便觉得自己以前学的东西很肤浅,和老师差距很大。他原来自以为数学功底不错,可以轻松获得两位大家的赏识,其实,自己要努力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啊!于是,谷超豪课上仔细听讲,课下认真自学,有不懂的问题就积极地请教老师,进步的速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谷超豪记得,当时最难的课程是“数学研究”。这门课程要求学生自己翻阅藏书,读论文,然后把结构以做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相关问题。这门课不及格的同学不能毕业。苏步青和陈建功两位老师分别指导微分几何和函数论方面的专题讨论。因为课程难度大,所以学校规定每个学生只能参加其中之一。因为这需要在课下做大量的准备,还要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对每个同学来说都是很费时、费力的。可是这一年,苏步青和陈建功共同商定,认为少数学习成绩优秀、能力强的,可以多压担子,破例允许谷超豪和另一名同学两个专题都可以参加。谷超豪得到消息后很开心,虽然他要做的事情更多了,但有机会聆听两位数学大师的教诲,他累并快乐着。

除了数学,物理也是谷超豪很感兴趣的一门课。当时,理论力学是学校开设的必修课,他花了很多力气,查阅参考书,做习题,课上每次都有不同的见解,深得教物理的周北屏教授的喜欢。到了三四年级,他又选修了物理系的量子力学、相对论、理论物理等课程。需要强调的是,对物理课程的广泛涉猎,直接为谷超豪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和规范场有关的数学问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正是因为谷超豪的刻苦求知和上下求索的好学精神,大学毕业后,他留校当了助教。1949年,杭州解放,谷超豪被调到中国科协杭州分会工作,担任分会秘书和党组书记。由于中国科协杭州分会位于杭州长生路4号,谷超豪便把这一时期的工作戏称作“长生路4号精神”,这当然也体现了大家齐心协力让科学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957年,谷超豪被派到莫斯科大学进修两年。这里不得不说一说数学家苏步青对谷超豪的培养。谷超豪在恩师苏步青老师身边一共待了55年。当年苏步青先生一生坚持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统一,他对培养学生倾注了无限的心血。“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严师出高徒,高徒出名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科学发展,我们应自觉地鼓励学生超过自己”,这些构成了他培养学生的理念。苏步青先生一生执教70年,培养了上千名高材生,其中包括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等8位院士,可谓桃李满天下,形成了为人们所称道的“苏步青效应”。1956年,苏先生认为谷超豪还应该拓宽自己的数学领域,到一个更高水平的环境中去锻炼,因此,派谷超豪和夏道行去莫斯科大学进修两年。苏步青对谷超豪说,E.嘉当的许多工作都已由后人充分发展了,只是他的无限连续变换拟群的理论还很少有人做后续工作,但是研究的工作范围不要限于微分几何,要跨出去,投入到偏微分方程的研究。在留苏的两年时间里,谷超豪沿着这两个方向努力,写了好几篇论文,后来加以总结成为了他的博士学位论文—— 《E·嘉当变换拟群的通性及其对微分几何的应用》,并于1959年7月通过答辩,且跳过副博士阶段,破例被直接授予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可以说,他的这份收获以及后来的工作成就都要归功于苏先生对他的培养和指导。

回国后,谷超豪为复旦大学力学专业的高年级同学开设了空气动力学、差分方程稳定性等课程,同时,他还在数学系成立了专门小组,研究流体力学中的偏微分方程问题。谷超豪主要负责研究双曲型方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他率先解决了一批高维空间的混合型方程的边值问题、化混合型方程为对称方程组的问题以及高阶混合型方程的一类边值问题,并对《岩波数学百科全书》中提出的问题作了解答。他的研究是结合国家第一个科学发展规划所描绘的蓝图和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的,比如,大家熟知的“两弹一星”是当时国家的重点攻关项目,就是因为谷超豪最先给出了机翼超音速绕流问题的数学证明,使这项研究成果比西方早了15年。

谷超豪和夫人胡和生的结识也颇具浪漫色彩。谷超豪夫人胡和生出生在一个丹青世家。祖父胡炎卿是与吴昌硕、王一亭、程瑶生齐名的沪上四大名家之一,父亲胡伯翔也是一代画家和摄影家,因此胡和生的绘画和音乐天赋与生俱来。日军占领南京时,胡炎卿珍藏的古画和珍品被洗掠一空,他本人也因不和日寇合作而险遭不测。无奈,胡家举家迁往上海,从此父亲胡伯翔闭门谢客,也不再作画。年轻的胡和生认为,画画和艺术都是和平年代的闲情逸致,在这战乱年代,必须学习可以增强国家实力,可以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学科。于是,她在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

1956年9月,浙大的校园有些闷热。据胡和生回忆,当时她正在做苏步青老师布置的论文,老师说有问题可以直接问他,如果找不到他,也可以问别的几位师兄。胡和生做论文时还真遇到了很多问题,她去找几位师兄,可是大家都解答不出来。看着大家愧疚的神色,胡和生也有点不好意思,可是老师刚巧不在,她的问题就只能一直拖着。

没过两天,她在图书馆碰到了谷超豪。她曾听闻他很聪明,是苏步青老师很赞赏的弟子,于是前去求助,另外她也想会会这位“名人”,看看他究竟有多厉害。

“谷超豪同学,你好。我论文里面有几个问题,你可以帮我看看吗?”胡和生很客气地问道。

“文章在哪里?给我看看好了。”他也是很和气地回答。

“你要不要先去吃午饭?如果不方便我下午拿来。”这会儿正是午饭时间,胡和生不想打扰他。

“没事的,你去拿吧,我反正也要坐会儿呢。”谷超豪回答。

于是胡和生扭头就往寝室方向跑,10分钟不到她就回来了,吓了谷超豪一跳,看着她微微涨红的脸,谷超豪的心底泛起了一丝温暖。

谷超豪很快便看完了论文,他在胡和生用笔圈出来的地方停下来,神情很是严肃,胡和生不敢打扰,站在离谷超豪不远的地方注视着这个自己从没有注意过的大男生。谷超豪很细心地用笔在草稿上写上详细的计算过程,一个问题解决了再转到下一处,一个下午的时间,他把胡和生论文中的圈画处全弄明白了,看着十余页草稿纸,他如释重负。胡和生坐在另一张桌上看了两个小时的书,他看到胡和生在旁边等他,心里竟有些愧疚,仿佛不是胡和生求他解决问题,而是他拖累了胡和生似的。胡和生是聪明的女孩子,当然不需要谷超豪这个老师花费多少口舌,讲解的过程没用半个钟头,两人开心地相视一笑。正当两人不知道怎么再挑起话题时,谷超豪的肚子咕咕地向他挑战了。这时,胡和生一下子想到自己中午来请教谷超豪时,他还没有吃午饭呢,后来只顾着论文的事,不知不觉已到了晚饭时间。

“今天你是因为我才饿到这会儿的,晚上我请你吃好吃的,补上你午饭没吃的营养,还要补上你给我讲数学题耗费的脑力。”

谷超豪急忙拒绝:“我们是同学,当然要互相帮助了,你不用谢我,我不能让你请我吃饭。”胡和生没办法,只好与他道别。

吃过晚饭回到宿舍,谷超豪的心变得很不平静,他翻翻课本,总也静不下心来学习——这个小师妹和以往见到的女孩子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虽然同是数学系的学生,她身上却有着很浓厚的艺术气息,他好像有点喜欢上胡和生了,至于为什么喜欢,他自己也搞不清。

与胡和生经过这件事,两人再见面总有些不自在,倒是胡和生在书香家庭长大,比较大方,两人的见面还算融洽。有浙江大学这个美丽的校园做月下老人,两人的感情开始升温——爱情悄悄地来临了。

如今,他们两位都已到了耄耋之年,讲起他们的生活,我们还是能感觉到其中浓浓的爱意,让现在的年轻人羡慕不已。谷超豪夫妇谈起婚姻相处之道,充满了温情和幽默。一般夫妻俩都做学问的,一定会牺牲其中的一个,而且往往是女人成为男人背后的那个人。而谷超豪不这样认为,在结婚时他就要求胡和生少做家务,把时间尽量放到科研上。谷超豪身体不太好,胡和生总想做点好吃的给他补补,但他不忍心耽误胡和生的时间。谷超豪受婶母的影响,不吃肉和鱼,这让胡和生伤透了脑筋。她变着花样做出各种特色的鱼,慢慢地竟把谷超豪不吃鱼的习惯给改了。当然,谷超豪也会抽时间做点温州的特色菜,不仅自己解解馋,也给胡和生一点安慰。说起做饭,谷先生做饭的速度之快一直让胡和生佩服。他先把菜洗好、切好,在煮饭的空当,炒菜、洗碗,等饭煮好了,所有的工作也完成了,很是节约时间。谷先生还戏称他们做饭是“自作自受”——自己做饭,自己享受。

“早在新婚的时候,我就对胡和生说,我们不要在家务上花费太多时间。”谷超豪说:“当年住在12平方米的简陋房子里,我俩请了一个钟点工。阿姨是安徽人,非常能干,样样想得周到,饭菜做得好,针线活儿也漂亮,帮助夫妇俩节省了很多时间。阿姨在我家做了45年,退休了有时还来帮忙,可惜去年去世了,但她一家都还是我们的朋友。如今,新的钟点工一天来家1-2小时,其他的零碎家务就是老夫妻俩各自分担。“烧一个菜,味道好坏是其次,主要是卫生、有营养,时间最要紧。”谷超豪说。说到节约时间,胡和生说:“你知道吗?我一般不上理发店,通常都是自己洗了头发,再请谷先生帮我剪短一点,稍微修修就可以了。起初先生说不会剪,我说不要紧,我的要求不高。他慢慢地也就学会了,并且称赞这办法好,省了不少时间和麻烦。”他们夫妇在节省时间上真是志同道合啊。在胡和生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后,谷先生特地写了《贺和生》:

苦读寒窗夜,挑灯黎明前。

几何得真传,物理试新篇。

红妆不须理,秀色天然妍。

谷超豪的弟子李大潜院士说:“说谷先生是一位数学家,还不如说他是一位数学领域的战略家,总是能高瞻远瞩地看到数学未来的发展,而且,他总能看到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通过需求来引领数学研究的未来。”谷超豪的学生,复旦大学副校长陈晓漫则说:“数学学科发展到今天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般研究者能在其中一个分枝上摘到果子就很不容易了,但谷先生却是少有的多面手,他同时在三个最主要的枝干上都获得了丰收。”

谷超豪就是这样一位数学上的战略家、多面手和多变者。他将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这三个没有多大联系甚至会让人“迷路”的“百慕大三角”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在这里,谷超豪发现了挖掘不尽的宝藏,成就了他数学事业的辉煌,更成就了国家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

谷超豪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微分几何方面。大学毕业后不久,他在苏步青教授的指导下,在K展空间微分几何学方面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注意,其代表性的论文是《隐因数方程式表示下的K展空间理论》。接着,他又从事仿射联络空间和芬斯拉空间研究,包括整体的嵌入问题等,得到了很有意义的成果。随后,他的主要研究方向转向众所公认的图形领域“无限连续变换拟群”,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发表了《论变换拟群的若干通性及其在微分几何中的应用》。为此,莫斯科大学授予他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当时的评述人认为,他的工作是E.嘉当以后这个方向上的一项重要进展。谷超豪不仅对迷向群和变换拟群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还在黎曼几何和辛尺度几何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到了重要的应用。后来胡和生利用他所提出的理论,原则上完全决定了黎曼空间完全运动群的所有空隙。有关齐性黎曼空间的结果,整理在其专著《齐性空间微分几何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年)中,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谷超豪在1959年回国后,还找到了能作为无限连续群的迷向群的所有实不可约线性群,比国外的有关工作早了5年。

50多年来,谷超豪在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三个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国内外发表了一百多篇数学论文,并应邀在美国、墨西哥、西德、法国、意大利、日本、英国、苏联、保加利亚等国举行的十多次国际会议上做过大会报告。1978年,他的《规范场的数学结构》获得全国科学大会的嘉奖,1982年,以谷超豪为首的偏微分方程和规范场这两个研究项目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1980年,谷超豪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5年和1986年,以他为主的研究项目《调和映照与规范场》《混合型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又分别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88年2月出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1993年9月,谷先生任职期满离开科大。在这5年里,谷超豪从不敢放纵自己偷懒半天,借着科大的人才和环境,团结众人为科大的非线性事业写下了重重的一笔,这是饱蘸了墨汁的一笔,这是用尽书写人全身气力的一笔,下笔时沉着,收笔时坦然——谷超豪的这一笔是那么的流光溢彩。

1999年,为了回报家乡,他在担任了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后,欣然接受温州大学校长一职。为了家乡,他把海内知名的数学教授引进温州大学;为了家乡,他在联合办学审批过程中不遗余力;为了家乡,他用自己的年薪在温州大学设立了奖学金……他情注桑梓,心系教育,为推进温州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根据《国际小行星通报》2009年8月份的命名公报:国际永久编号为171448号的小行星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于2007年9月11日发现的。按照国际惯例,紫金山天文台拥有该小行星发现的命名权。为纪念和表彰数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谷超豪院士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国际永久编号为171448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谷超豪星”。紫金山天文台表示:“对谷超豪星的发现和命名,对该天体的研究和开发应用起到了前驱和开拓的作用。”谷超豪在随后的感谢词中说,他从小就对天象观察和天体运动规律研究很有兴趣。在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他根据报纸上公布的资料,判断报上登的卫星经过上海上空的时刻不准确。结果人造卫星实际经过上海天空的时间,准确地印证了谷超豪的判断。这是谷超豪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天体运行计算的最好例证。

谷超豪认为,教育是和数学一样重要的事业。复旦大学师生如此评价谷超豪:“他是科学家,是科技功臣,但他更是教育家,是教育功臣。”谷超豪和胡和生一直带着研究生。因为工作繁忙,无法给学生更多的指导,他常常对学生说“抱歉”。但这声声“抱歉”的背后却是,老先生仍坚持每个星期至少有两个半天去复旦大学,参加由学生和青年教师组成的数学、物理、几何讨论班,甚至给一些学生开小灶。而这,是不少比谷超豪年轻许多的博导都无法做到的。在谷超豪看来,“成功的秘诀除了持之以恒的努力外,有一个好老师也是至关重要的” 。谷超豪到现在都很感激苏步青先生对自己的教诲,他自己也用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虽然苏步青曾开玩笑说:“谷超豪有一件事不如我,那就是没有培养出超过他的学生。”而谷超豪却欣慰地说,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向老师交待了。

如今,耄耋老人谷超豪先生每天依然工作8小时以上。他说,他现在每天的重要“功课”是思考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那里面可有不少值得探究的好东西呢。

(摘编自江苏人民出版社《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一书)

猜你喜欢
苏步青数学老师
苏步青的“几何世界”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谈数学学习
苏步青教授谈学习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