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屏幕“悦读”体验元素在纸质图书设计中的运用

2016-05-30 08:55林欣
出版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数据可视化悦读

[摘 要] 《低科技艺术计划+郑达》是以媒体艺术家郑达近年来的互动艺术作品为核心编排的一本新媒体书籍,其中包含艺术家创作状态的全流程分享。该书的整体设计风格重点在于突出和体现现代性、科技性,同时又不失艺术性。在具体设计中,尽量多地使用图形化、可视化的方法,更清晰地阐述作品。

[关键词] 数据可视化 文字图像化 《低科技艺术计划+郑达》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6) 04-0050-03

[Abstract] Low Tech Art Project + Zheng Da is a new media book about media artist Zheng Das recent years interactive art works which included the whole procedure how the artist creates his work. Thus, the modernity, the technology and the artistry are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s of the books design style. For more clearly stated works, designer uses plenty graphical and visualization design method to realize.

[Key words] Visualization Text pictorial Low Tech Art Project + Zheng Da

新媒体技术及网络的发展,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并影响人们的阅读方式。以屏幕为承载的交互式电子阅读方式与以纸张为承载的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方式大不相同,在这个前提下,《低科技艺术计划+郑达》(见图1)一书的设计,试图寻找当下交互时代背景中纸质图书的新的设计方式,通过灵活运用电子屏幕“悦读”体验元素,使纸质图书呈现电子屏幕阅读感的异化体验,体现交互时代背景下纸质书籍装帧的新特色。

1 设计定位:具有电子屏幕阅读感的杂志般轻量级书籍

“形式是内在意蕴的外在表现”[1],书籍的设计定位应建立在对书籍文本信息的审慎分析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应从属于书籍内容。《低科技艺术计划+郑达》是以媒体艺术家郑达近年来的互动艺术作品为核心编排的一本新媒体书籍,其中包含艺术家创作状态的全流程分享。与传统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的静止形态不同,郑达的作品与媒体、网络、信息息息相关,作品的最终呈现以电子屏幕为承载对象,并且具有时间跨度,是空间和时间共存的新媒体艺术作品。要将之定格于纸上,并在有限的篇幅里令读者一目了然,显然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在构思过程中,设计者提出现代性、科技性、艺术性相融合的设计思路,重点呈现郑达作品的新媒体属性。在具体设计中,尽量多使用图形化、可视化方法,既便于清晰地阐述作品,也给读者电子屏幕阅读感。因此,“具有电子屏幕阅读感的杂志般轻量级的书籍”成为《低科技艺术计划+郑达》一书的设计定位。设计者试图让读者在阅读该书时,既有屏幕元素的熟悉感,又有纸质书籍特有的亲切感和易读性,把看似晦涩的科技艺术创作在条理清晰又不失趣味的状态中体现出来,为读者创造“悦读”体验。

2 电子屏幕“悦读”体验元素的运用

在打造纸质图书电子屏幕阅读感的过程中,《低科技艺术计划+郑达》一书采用多种设计元素和设计法则,如文字的图形化,画面的任意性,在重点或趣味性句子中加线、框或反白,图形的放置多采用斜置或出血等方式,具有较强的现代感。尤其是信息可视化、跨页图、形式解构与动态视觉焦点等电子屏幕“悦读”体验元素的应用,大大增强了该书的电子屏幕阅读感。

2.1 以信息可视化手段诠释作品

图形图表是视觉语言中的形象简语,需要长篇大论才能叙述清楚的信息内容通过一个绘制巧妙的可视化图形就可让人一目了然。数字时代,人们理解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倾向于数字化、可视化。例如聚焦创新的科技媒体“爱范儿”的门户网站有一个栏目“数读”,就是用数字解读科技新闻,精简有趣的形式很受用户喜爱。图形的直观性、具体性、准确性都是这种视觉形式的优势。《低科技艺术计划+郑达》的内容章节编排是根据艺术家的作品系列划分的,在每一系列作品即每一章节的开端,都设计了一个跨页的内容与图像融为一体的可视化版面,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整理和图像化展示,诠释艺术家每个系列作品表达的观念。例如在展示《驱人器:入侵计划》这一作品时,使用图表及可视化方式阐释其创作原理。这种信息可视化设计,不仅能让读者快速获取信息,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使读者更加贴近艺术家的创作思路,而且,这些信息图像化的页面,通过形象思维的理性夸张,可以补充甚至超越文字表现力本身,产生增值效应。

2.2 以高图版率与跨页图渲染版面气氛

图版率是指图片占页面总面积的比率。在书籍设计中,图片大小是影响整个版面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不仅对信息传达造成影响,也对版式风格起到决定作用。高图版率容易设计出热闹而充满活力的版面效果[2]。高图版率与跨页图是《低科技艺术计划+郑达》的一大设计特色。图片充满或超出页面,无边框的限制,有向外扩张和舒展之势,把画面空间延伸到书籍以外,文字和图片穿插、融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视觉张力和心理影响力。文字、标题、图形甚至页码都被分解为点、线、面,成为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以异质同构的方式出现在版面上。跨页图作为一种特定风格,与文字、图形等设计元素相结合,既渲染了气氛,也很好地表达了信息。每一个版面都是统一在整体骨架之中的连续组合,连续产生了重复感和节奏感,而每一幅插图和文字在大骨架中的新的组合方式又打破了重复产生的单调,把不同时间、空间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构成超越时空的画面。这一设计,借鉴了近几年盛行的网页设计风格,运用跨页图给读者以简洁明了、无余赘感的阅读体验。这种新的自由版式设计的插图风格与传统的插图和版面设计的严谨、朴实、对称的风格截然不同。

2.3 以解构与重组再现新媒体作品

解构是对构成主义的秩序结构的支解。它将视觉元素和数字化的符号重新组合,将相近的形态有机拼合在一起,形成呼应,或对形态进行重组,产生散乱、特变、动势等视觉效果。新媒体作品由于媒介的特殊性,涉及文本、图片、音频、影像乃至编程等各类信息资源的处理和整合。在使用传统的视觉传达手段编排书籍呈现作品时,需要根据作品主题进行信息筛选和再加工,并建立起相互间的逻辑联系。视觉和非视觉、静态和动态等各类信息符号,都在为实现信息的传达发挥作用。在《低科技艺术计划+郑达》的编排中,“入侵计划”系列作品之一《短信:入侵计划》就体现了这一点。《短信:入侵计划》是一个跨媒体互动装置,参与者用手机发送短信,内容会在大屏幕上迅速地复制和传播,带来视觉的压迫感。新的短信会快速覆盖原来的短信内容,再形成矩阵式的海量信息,循环往复。这个作品用动画形成具有空间感的可视化信息矩阵影像来强调观众的感官[3]。为了还原作品现场的真实场景,设计者从艺术家提供的作品现场照片中,抽取参与者发送的短信内容进行再加工,将整个页面当作“屏幕”,以处理过的现场照片作为底图,抽取的短信作为主要内容,通过调整文字大小及颜色,重现并扩大现场的感官体验。这个页面的设计,特别体现了屏幕一代、网络一代特有的弹幕发声方式。此外,为了使读者更直观地欣赏作品,该书还通过植入链接信息展现作品,比如在介绍《驱人器:入侵计划》时,读者可以根据书中提示在应用商店(App Store)搜索下载该作品并进行亲身尝试。

2.4 以非常规视觉焦点传达增加版面灵动感

《低科技艺术计划+郑达》的设计打破了常规的网格结构,通常被忽视的一些版面区域成为设计焦点,给视觉以不寻常的刺激,让平面二维空间充满动态表情。比如,对文章中需要加标注的内容进行反白处理,并以半圆的弧线拉直页面留白处,进行图文注释(见图2)。这种设计方法的运用,为“文静”的纯文字页面增加了灵动感,为数不多的注释,也使得这种设计方法的呈现点到为止,不会在页面中造成喧宾夺主的情况。这种圆弧注释的设计方式在纯文字页面、其他页面甚至跨页中多处使用,不仅发挥了注释信息的实用性功能,而且该元素也成为一种特定的设计元素贯穿始终。

3 结 论

在当今视觉先行的读图与读屏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渐渐发生改变,《低科技艺术计划+郑达》通过将电子屏幕“悦读”体验元素植入纸质载体,拓展了纸质图书的设计空间,为书籍装帧创造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其在纸质图书装帧设计中营造电子屏幕阅读感的设计理念与探索,值得推广和借鉴。

注 释

[1][俄]瓦西里·康定斯基著;吕澎译.论艺术的精神[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66

[2]刘彬.论杂志版面设计的视觉引导和阅读体验[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5):56-58

[3]郑达,林欣.低科技艺术计划+郑达[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51

猜你喜欢
数据可视化悦读
移动可视化架构与关键技术综述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本科教学质量动态监控系统的构建
可视化:新媒体语境下的数据、叙事与设计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发展困境与策略研究
基于R语言的大数据审计方法研究
“悦读”课堂的教学策略
学生“悦读”能力培养策略摭谈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高中语文巧变“悦读”课堂的策略
从阅读到“悦读”